书城心理弗洛伊德与梦的解析
16937900000004

第4章 梦的改装

前面我们说到了梦最原初的特点是梦是愿望的达成,这个观念也许会遭到许多的批判,因为许多梦者会拿自己的梦来做对照,指出有许多的梦根本不是愿望的达成,甚至于相反,充满了失望与痛苦。这是为什么呢?

弗洛伊德在这里指出了梦的另一个特点:虽然梦是愿望的达成,但这种达成愿望并不总是直截了当的,而是要经过一个曲折的过程来间接地满足愿望,而这个曲折的过程就叫梦的改装。

所谓梦的改装简而言之就是梦中有一个意志对于梦中的场景、所要满足的愿望、所要达到的目的进行改头换面,使人不识其庐山真面貌,这个意志就叫梦的检查作用。

分析与例证

前面我们分析了梦最原初的特点是梦是愿望的达成,但是否所有的梦都是愿望的达成呢?如果我现在这样断言,一定会有人反对。因为在我们实际所做的梦中可能第一个梦是愿望的达成,但第二个梦就明显反映了一种痛苦与忧伤,而第三个梦却是一种自我的检讨甚至责备,第四个梦则也许仅仅只是某种过去的回忆。

甚至有人以自己的梦做过统计,发现有58%的梦是不如意的内容,只有28.6%的梦是愉快的内容,此外更有一些令人无法忍受以致惊醒的“焦虑的梦”。

如此说来,声称梦的原初特点是愿望的达成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

针对此,弗洛伊德回答:不能这样说。因为我们对梦的解释并非只就梦的表面内容即显梦或者梦的显意做出解释,而要深入探查梦里头所隐藏的思想内容即隐梦或者说梦的隐意。我们将会发现,虽然梦的显意确实可能是痛苦不堪的,但若经过精心分析,将会发现其隐藏着的真意仍是愿望的达成。

我们后面将会看到,不但那些显意是痛苦恐怖的梦可以解释为愿望的达成,就连那些乍看之下与愿望的达成风马牛不相及的梦,如果经过层层抽丝剥茧同样可以发现其隐意是愿望的达成。就拿我们前面举过的关于伊玛打针的梦来说,它似乎也不是一个关于愿望的达成的梦,但经过一番解析,我们发现其确实是愿望的达成。

为什么一开始不能直接地看出来伊玛打针的梦是愿望的达成呢?这就是可以称之为“梦的改装现象”所导致的结果,正是这种对梦的改装导致了那些其实是愿望的达成的梦看上去与愿望的达成并不相干甚至截然相反。

什么是梦的改装现象呢?它又是如何对梦进行改装的呢?弗洛伊德详细地分析了自己的一个梦。

1897年春天,弗洛伊德获知有两位教授推荐他升为副教授,这消息虽然使他非常惊喜,但不久他就冷静下来,知道不大可能成功。因为过去几年学校方面已经好几次拒绝过类似的推荐了,而且很多比他资深的同事也都已经等了好几年,仍毫无着落,因此这次他也不抱奢望。

不久后的一个晚上,朋友R先生来访。他也很早就已被推荐升任教授,因为对于病人而言,有了这头衔的人有如神仙一般了不起。他为此经常向上司追问何日能够晋升。这次他告诉他的犹太同胞弗洛伊德,他忍无可忍之下明白地追问上司他之所以迟迟未能晋升是否与他的犹太人背景有关,结果上司坦然承认。

当天晚上弗洛伊德就做了一个梦,梦中“我的朋友R先生”是“我对他有很深感情的叔叔”。

弗洛伊德详细地解释了这个似乎相当奇怪的梦。

首先,“R先生是我叔叔”,这是什么意思呢?弗洛伊德仅有一个叔叔,名叫约瑟夫。他在30多年前一时糊涂触犯刑法,被判了刑。他的父亲为此十分伤心,常常说弟弟并非一个坏人,只是一个被人利用了的“大呆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梦中弗洛伊德将R先生与约瑟夫叔叔等同了起来,而他父亲说约瑟夫是大呆子,那么这梦也就是将R先生也看做是一个大呆子了。

但R先生并不是罪犯啊,于是弗洛伊德进一步地联想,又想起了另一个同事N先生。

N先生同样被提名晋升教职,几天前在街上与弗洛伊德邂逅,他当场恭喜弗洛伊德被提名晋职,他还说到了自己不会升上去,因为有个女人在控告他,那宗案子完全是一种卑鄙的勒索,他差点为此坐牢。

通过这个联想,弗洛伊德又将梦的解释指向了N先生这个差点沦为罪犯的人。这样一来,关于他的叔叔约瑟夫其实象征了他的两位同事,他们在梦中一个成了大呆子,另一个则成了罪犯。

为什么弗洛伊德在梦中要将这两位同事看成大呆子与罪犯呢?这无疑与晋升教职有关,因为这个梦就是在R先生来找他谈及晋升教职极其困难的当晚所做的。

这样弗洛伊德的这个梦就可解了:他之所以在梦中将两位同事一个看成大呆子,另一个看成罪犯,是因为要将自己与他们区分开来,N与R两同事不能晋升并不能说明他弗洛伊德也不能,因为他弗洛伊德既非大呆子,亦非罪犯。

从以上的解梦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梦依然是一种愿望的达成,这个愿望就是弗洛伊德想晋升教职的愿望。

但乍看上去,我们能够看出来这是一个愿望的达成的梦吗?显然不能,甚至于乍看上去弗洛伊德是将这个R先生看得很重呢,看成了是他的叔叔,并且对他怀有很深的感情。这种将梦的本来含意进行改头换面的行为就是梦的改装。

我们甚至可以说,这种梦的改装是虚伪的,虽然梦的真意是将R先生看成是一个大呆子,但却将这个真意隐藏起来,在表面上的显意反而将R先生看成是自己的长辈叔叔,而且是怀有深厚感情的叔叔。

因此弗洛伊德说,当我们解梦之时,如果遇到了相似的情形,有一个声音仿佛在阻止自己去解梦,认为没什么可解的,那么就一定要去解,而且要勇于面对所得到的结论。

进一步地,弗洛伊德分析道,之所以在梦中的显意是对R先生怀有深厚的感情,就是为了要掩盖梦的真实的隐意,甚至于要阻止他去解这个梦——他当初在准备解这个梦时的确曾遇到了来自自己内心的阻力。我们可以这样描述:这个显意在对弗洛伊德说,你既然在梦中对R先生怀有这么深的感情,还解什么梦呢,你没什么地方对不起他啦!但实际上呢,这个所谓很深的感情只是一种假象、一个幌子而已,梦真实的隐意与这个表面的显意恰恰相反。而如果弗洛伊德听从了这个显意的指示,这个显意也就达到了它的目的——阻止弗洛伊德去解这个梦。

也许有人会问:这个显意为什么要阻止弗洛伊德去解这个梦呢?是一种负疚感,那梦真实的隐意将弗洛伊德尊敬的正直有才能的同事看成是大呆子与罪犯,这当然是不道德的,它必然同时会在弗洛伊德的内心激起一种负疚感,这种负疚感想要竭力隐藏弗洛伊德将尊敬的正直有才能的同事看成大呆子与罪犯这回事,因此当然就会想办法去阻止他解梦了。

在对这个梦的分析之中,可以看到梦的显意与隐意是大不相同的,而且只有隐意才是梦真实的含意——即梦者真实的心理意图。那么是什么将梦的真实的隐意变成了大不相同的表面的显意呢?这就是梦的改装的基本含意了,可以这样说:梦的改装就是将梦的隐意加以改头换面变成梦的显意的过程。

我们可以将梦比喻为一台剧,梦中所见的景象即显意就是舞台上的景象,而隐意则是这些舞台上角色的真实形象,梦的改装就是舞台后面的化妆师了。他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对这些角色进行化装,而且他的化装技术相当高明,可以将女的化装成男的,男的化装成女的,美的化装成丑的,丑的化装成美的,如此等等。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化装呢?这原因可能是相当复杂的,但一个基本的原因是,这个角色的真实形象可能很丑,例如是个满脸大麻子的女子以及身高只有一米六的男子,如果将这样的形象放到舞台上,可能舞台效果会不大好甚至引起观众的反感,于是这个化妆师就施展妙手,用各种化妆品将女子满脸的大麻子涂掉,变成玉肤冰肌,又给男子穿上特制的鞋子,使他身高立即增加15厘米。这样化装之后,再将他们放到舞台上去表演,观众看到的不再是满脸大麻子的丑女和身高只有一米六的矮个男,而是玉肤冰肌的美女,身高一米七五的帅哥了。

梦也是如此,为什么梦的改装要对梦进行改装?就是因为这个梦的真意是丑陋的,例如不文明、不道德、有违伦常甚至极为邪恶丑陋,这样的东西当然不好直接放到梦中去变成梦的显意,于是就需要对梦进行改装了,将原来的不文明、不道德、有违伦常甚至极为邪恶丑陋的真意加以化装打扮,变成文明的、道德的、合乎伦常的甚至非常美丽善良的形象,然后将之释放出来变成梦的显意。而原来不文明、不道德、有违伦常甚至极为邪恶丑陋的真意就被隐匿起来变成梦的隐意了。

到这里我们还可以提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将原来的不文明、不道德、有违伦常甚至极为邪恶丑陋的真意隐匿起来呢?为什么不让它直接地展现在梦中呢?这就是人的道德观与良知所起的作用了。

我们知道,人一般而言是有良知有道德的,即便在梦中也是如此,因此对于那些不文明、不道德、有违伦常甚至极为邪恶丑陋的梦的真意极为反感,绝对不会允许它们直接地显示出来,即使在梦中也不容许。

于是,在他的严厉要求之下,只好由梦的改装先生出面了,将原来不文明、不道德、有违伦常甚至极为邪恶丑陋的梦的真意加以化装打扮,变成文明、道德、合乎伦常甚至美丽善良的形象,再让这个形象呈现在梦中。这就是梦的显意或者说显梦了。

弗洛伊德这个关于晋升教职的梦正是如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梦的真意是把同事N先生看成大呆子,而梦的改装将这个真意隐匿起来,化装成的显意却是将N先生看成是感情深厚的长辈叔叔。为什么梦要进行这样的改装呢?当然就是因为把自己素来尊敬的有才能的同事看成是一个大呆子是不道德的,为弗洛伊德的良知所不许,因此即使在梦中也不能让这样的意图直接地展现出来,而要加以改装。弗洛伊德将梦的这种改装称为梦的检查作用。

如果再拿上面的舞台剧作比喻的话,这里人的道德与良知就像是舞台剧的观众,他们都是些有道德有良知的人,喜欢舞台上是真善美的形象,厌恶舞台上有假恶丑的角色,而演剧当然是为了给观众看,得迎合观众的需要,因此化妆师自然会将原来丑女怪男化装成俊男靓女了!

在梦里也是这样,人的道德与良知即使在梦中也有很大的力量,它们喜欢梦里是真善美的形象,厌恶梦里有假恶丑的角色,而它们也有很大的力量,可以命令梦的改装师根据他们的要求对梦里假恶丑的真意进行化装,变成真善美的显意呈现出来,这就是显梦了。

但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并非那些不文明、不道德、有违伦常甚至极为邪恶丑陋的东西一定不会出现在梦中,因为梦的改装并不一定会起作用,虽然它常常会起作用。这就像虽然大多数人都是有道德有良知的,但毕竟也有一小撮人是没有道德没有良知的人,会做出不文明、不道德、有违伦常甚至极为邪恶丑陋的事情来。

这也就是说,即使那些平常是有道德有良知的人,其内心深处也可能有些不道德的甚至邪恶的念头,而这些念头就可能在梦中呈现出来。而且,当其呈现出来时,虽然大多数时候会被梦的改装加以修正,变成合乎道德良知的显梦,就像前面弗洛伊德的这个梦一样,但也有些时候,这个梦的改装不会起作用,于是一个有道德有良知的人也会做这样的梦了,在梦里他会做一些不文明、不道德、有违伦常甚至极为邪恶丑陋的事情来,例如杀人甚至乱伦等等,这些都是可能的。正因为这样情形的存在,才使得梦的内容愈加丰富多彩。

第二点要强调的是梦的改装是悄悄地完成的。当人的道德与良知要求对那些不文明、不道德、有违伦常甚至极为邪恶丑陋的梦的真意进行修改时,人在梦中并不会意识到,这一切都是悄悄地进行的。我们在梦中根本不会意识到有梦的改装的存在,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形之下,我们看到的永远只会是显梦即梦的显意,而如果梦的显意与梦的真意不相同的话,则必须要经由解梦才能得知。

如果我们要对梦的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例如为什么即使在梦中也会有这个道德与良知先生对梦进行监督,又在什么样的情形之下这种监督会放松,这就要涉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其他理解了,例如弗洛伊德对于三重人格的分析,即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分析,其内容请参考附录里的《精神分析简述》之章。

我们在这里其实可以用更加普遍的方式对梦的过程进行这样的总结:一个梦的形成需要两个心理步骤,在第一个步骤里,梦直接就是愿望的达成,而在第二个步骤里则对这个愿望的达成加以乔装打扮,这就是梦的改装,而经过改装后的梦的显意就不一定表现为愿望的达成了。

根据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即梦的显意虽然与隐意可以是不同甚至相反的,但所有梦——无论其显意是焦虑、失望还是痛苦——的隐意都可以解释成愿望的达成。

弗洛伊德强调说,这对于所有的梦都是有效的,为此他举出了许多看上去根本不是愿望的达成的梦例:

“你总是说,梦是愿望的达成,”一位相当聪慧的女病人告诉弗洛伊德,“但我现在却可以提出一个完全相反的梦,梦中我的愿望完全无法达成,这倒看你如何自圆其说?那梦是这样的,我梦见我想准备晚餐,但手头上只有熏鲑而已。我想出去采购,又偏巧是礼拜天下午,一切商店均关门休业。再想打电话给餐馆,偏偏电话又断了线。因此我最后只好死了这条做晚餐的心。”

对于女病人的疑问,弗洛伊德首先就告诉她,梦的真正意义总是需要经过分析的,绝不是表面意义所能代表的,接着问她到底是什么事情引起了她做这个梦。

女病人说她想起前一天曾去拜访一位她先生经常称赞、使她多少有些妒意的女友。不过还好,她发觉那女友比以前瘦多了,而她丈夫却最喜欢丰满身段的女人。再追问下去,她又说了,那女友曾告诉她,她恨不得能长胖些,并且问她:“你几时能再邀我吃饭呢?你永远做得那么好的菜!”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对这梦作合理的解释了,她之所以做这样的梦代表着她的愿望是不请女友吃饭,好不让她长胖而吸引她先生,于是在梦里她正好达成了这个愿望:因为种种原因,她没有做成饭,女友当然也吃不成。

对了,在梦里还有熏鲑,它又代表什么意思呢?弗洛伊德一问才知道熏鲑是梦者那位女友最喜欢的一道菜。

为什么在她的梦里要出现熏鲑呢?这样一来,由于女友最喜欢的就是它,有了这个也就是有了一道最主要的菜了,这似乎与她不希望女友来吃饭是相矛盾的。

弗洛伊德在此提出了另一个重要的概念——仿同作用。

所谓仿同作用就是梦者在梦中将自己看成了,即仿同成了另一个人。

“仿同作用”是癔症里一个极重要的现象,病人经常借这种作用不仅能把自己本身的经验用某种症状表现出来,甚至也可以借用别人的一大堆其他症状,从而自己表现出各种奇奇怪怪的似乎是难以解释的症状。

举个实例来说吧,在一群精神病人中间会突然有一天发觉某个病人甲产生了类似另一病人乙已经发作过的肌肉抽搐,这其实就是甲模仿乙而产生的症状,这就是一种仿同作用,这在精神病的群体中是相当常见的现象。

弗洛伊德指出,在癔症里,仿同作用特别常见于有关性的方面,这时女患者往往将自己仿同成与她有过性关系的男人或者仿同那些曾与她的丈夫或情夫有过暧昧关系的女人。弗洛伊德指出我们在爱情誓言中常用的永结同心、形影不离、夫妻一体等其实也是一种仿同作用的表达。因为两个人感情太好了,恨不得将自己与对方融为一体,变成同一个人,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例如《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里就有这么一幕,凤姐因为女儿出痘要避房事,贾琏便要偷腥了,找了十分放荡的多姑娘儿来办事,这媳妇有天生的奇趣,一经男子挨身便觉遍身筋骨瘫软,使男子如卧棉上,更兼淫态浪言,压倒娼妓,因此“诸男子至此岂有惜命者哉,那贾琏恨不得连身子化在他身上”。这“恨不得化在他身上”就是弗洛伊德在这里所言的仿同作用了,曹雪芹与弗洛伊德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这种仿同作用在生理学上也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就是一对感情很好的夫妻结婚久了,慢慢地就会不但性情一致,连长相也渐趋一致,这也是一种生理上的仿同作用。

我们再来看上面那位梦者,她正是在梦境里将自己仿同成了她的女友。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当然是因为她的丈夫对女友抱着很大的兴趣,甚至可能有某种暧昧关系。于是她就在梦中产生了与女友的仿同,这与在癔症中所见到的情形是非常相似的。

而这仿同的产生其实也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因为在梦中她成了那位女友,而那女友可能已经抢走了她丈夫的欢心,而她自己内心非常企盼能争回丈夫的欢心,于是就干脆将自己仿同成已经得到了丈夫欢心的女友了,用这种简单的办法她就达成了得到丈夫欢心的愿望。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这位女性的梦者貌似不是愿望的达成的梦实际上也是愿望的达成了吧!甚至于在梦里她一下达成了两个愿望:一是让女友没有吃成她做的晚餐;二是使她自己得到了丈夫的欢心。

弗洛伊德还举了另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反例证明梦是愿望的达成。

某一天,他告诉这位聪明的女病人梦是愿望的达成,但第二天她就来告诉他,她梦见她与她婆婆一道去避暑。而弗洛伊德早就知道她非常不喜欢与婆婆在一起。因此这个梦看来又与他的理论正好相反,因为她绝不可能有与婆婆一道避暑的愿望。

但弗洛伊德一句话就证明她这个梦也是愿望的达成,因为她做这个梦的目的正是要推翻弗洛伊德关于梦是愿望的达成的说法——而这正是她目前最大的愿望,她于是通过这个梦达成了这个愿望。

读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认为弗洛伊德强词夺理,要是某个梦可以方便地解释成愿望的达成呢,那就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要是某个梦不能方便地解释成愿望的达成呢,就说是梦者故意想要用梦来证明他的理论是错的,才做了这样一个明显不是愿望的达成的梦。哪有这样证明自己的理论的呢!

但弗洛伊德进一步提出了解释,这位梦者之所以希冀他的理论是错的,是因为有一件严重的事情。她曾接受他的心理分析治疗,由之弗洛伊德分析出在她生命的某段时间内曾有某些事情的发生,这事儿与她目前的病情大有关系,但对此她严厉地加以否认。但不久之后,经过一番追问,终于证明了弗洛伊德的断言确实是对的,但她心里还是有所不服,不自觉地希望有一天能证明他的话是错的,于是她就将此愿望转变成梦中与她婆婆一道下乡避暑根本不可能是她的愿望这样的梦了。

弗洛伊德还举了个相似的更简单直接的梦,他有一位与他同窗八年的律师朋友,曾有一次在小聚会里听他介绍关于梦是愿望达成的理论。回家后他马上就做了一个怪梦,梦中他所有的案子全部败诉。于是他就来向弗洛伊德声讨了,说他可不会有这样的愿望。弗洛伊德口里没说什么,但心里在微笑着说:“八年同学期间,我一直名列前茅,而你这家伙的成绩始终平平,因此会不会他内心总有个想法,希望有一天我也会表现得只不过尔尔呢?”

弗洛伊德指出,经常当他向某人提出梦是愿望的达成这样的观念时,那人就会做出恰恰不是愿望的达成的梦,他将之统称为“反愿望的梦”,其实像上面的例子说明的一样,恰恰也是一种愿望的达成。

除了这种希望弗洛伊德是错的这样的表达了特殊的愿望之达成的梦以外,弗洛伊德还指出另一种表达了特殊的愿望之达成的梦,在这样的梦里不再是希望弗洛伊德是错的,而是梦者希望自己“我是错的”。

例如有这样一个梦。一个年轻男人早年曾折磨他的哥哥,其实他是对这哥哥一直怀有一种几近同性恋的喜好。但长大后他顿悟前非,于是有一天做了这样的梦。梦包括三个部分:1.他被哥哥所欺负;2.两个男人正同性爱地互相爱抚;3.他哥哥将他名下所拥有的产业未经他的同意就变卖掉。

这个梦似乎不是愿望的达成,也不是希望弗洛伊德的理论是错的,但它同样是一个愿望达成的梦。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梦表达了他对于哥哥的负疚之心以及对于自己过去对哥哥的虐待产生的罪恶感。可以如下地解释梦者的愿望:如果我哥哥果真那样对我不好,罔顾我的利益的变卖我的财物,那就可以减轻我自己过去所做的对不起他的种种罪恶了。而这样的梦显然满足了他的这个愿望。

我们可以将这样的梦类比为受虐狂,这是一种其实并不鲜见的精神性疾病,这些人的愿望恰恰就是被虐待。对于这样的人,如果梦中他被人痛打了一顿或者丢失了贵重的财物,这并不表示这个梦不是愿望的达成,而恰恰是其愿望的达成,因为对于他这个受虐狂而言,他的愿望就是被痛打以及丢失贵重的财物。

以上我们举出了许多貌似不是而实际上恰恰是的愿望之达成的梦,类似这样的梦还有很多,这里我们就不再多举了。总之,那些似乎不是愿望之达成的梦,如果我们加以深入分析,往往还是可以证明其依然是愿望的达成,只是其中经过了一番改装作用罢了!

这用一句更精确简明的话说就是:梦是将可能受到抑制的愿望经过改装而达成的。

由于关于梦的改装是弗洛伊德释梦理论中十分重要且关键的一环,因此我们在这里进行了相当详细的分析,如果能够理解之,那就意味着我们的解梦之路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解梦实例

在这里我要举出的一个梦是我昨天刚刚做过的,这个梦与前面弗洛伊德所举的梦都有所不同,但同样是经过了改装的表示愿望之达成的梦。

我的梦境是这样的,我梦见自己回到了北京大学,它明显地分为三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里我到了一间食堂,那里的柜台上摆着饭菜,用一个个的不锈钢制餐盘盛着,看上去极为美味可口。我冲过去拿起一盘就吃了起来,一开始很美味,但后来却发现十分难吃。

第二个场景里我到了一段楼梯口,那里有许多人,十分拥挤,楼梯是木制的古老楼梯,由于人挤得太多,突然松了,我差点掉到楼下,虽然没有,但已经吓得够呛了。

第三个场景里我到了一块草坪边,手里似乎又端上了第一个场景中的盘子,盘子里盛着汤,我觉得口渴,于是猛喝汤。就在汤差不多喝完了之时,我突然发现剩余的汤里竟然漂浮着许多虫子,有小蜈蚣、蟑螂、毛毛虫、蚊子等,实在太恶心了,以至我被吓醒过来。

这梦如何解释呢?它似乎不是愿望的达成,因为我断乎不会希望自己吃的饭菜不可口、被从楼梯上挤下来,更不会希望自己喝的汤里面有小蜈蚣、蟑螂、毛毛虫。

对此我也困惑了好一阵,但后来我想起了醒来之后的感觉与行为,终于明白它的确也是愿望的达成,虽然这种愿望的达成与弗洛伊德前面所讲的情形都不一致,但更体现了梦是愿望的达成这一梦的普遍的规律。

那么我在这个梦里达成了什么样的愿望呢?这个愿望就是我醒来之后的行动:我的小便已经胀得痛了,立即跑进厕所去了,小便量非常之大;同时我又感到十分口渴,回来立即喝了一大口水。

这就是我梦中的愿望了。这时候梦中的我其实已经既胀小便又口渴了,身体自然产生了要小便兼喝水的愿望。但怎么实现这个愿望呢?当时我正在睡觉,要达成这个愿望首先就必须醒来,于是醒来就成了更直接的愿望了,而这个愿望就要通过梦来实现了。我们也知道,人在梦中如何才能醒来呢?当然是要梦见一些自己所不愿意见到的场景,这个场景越是恐怖、恶心,我们就越容易醒来。在我的这个梦中,可以看出来梦采取了三步来实现这个让我醒来的愿望,第一步是让我觉得东西难吃,但这并不足以让我醒来;第二步是让我差点从楼梯掉下来,虽然吓人,但并没有将我吓醒;看到这两步都不管用,我仍未醒,于是就出现了第三个最为恐怖恶心的梦境:喝的水里竟然满是小蜈蚣、蟑螂、毛毛虫、蚊子等,谁能够忍受这样恐怖的情形呢?终于将我一下子吓醒了。梦也就达成了愿望,并且紧接着达成了第二个愿望:我既小便了又喝了水。

如果更仔细地看,甚至可以看出来我想喝水与小便的愿望是逐步提高的。一开始并没有这样的愿望,因此我在第一个场景中看到的食物一开始是十分美味的,吃着这样的东西我整夜也不会醒来;随后有了小便与喝水的愿望,但愿望并不强烈,因此梦中只是东西难吃而已,并不恶心;再后小便与喝水的愿望增强了,于是就有了从楼梯上差点掉下去的梦境,但这时候小便与喝水的愿望还不是特别强烈,我依然可以继续睡下去;到最后,小便与喝水的愿望已经强到不能忍受了,于是就出现了汤中有小蜈蚣、蟑螂、毛毛虫、蚊子等这样极为恶心的梦境。在这样的梦境之下,我终于被吓醒了,我梦中的两个愿望——醒来与喝水小便——也就都达成了!

我对于这个梦的解释并没有与弗洛伊德亦步亦趋,而是结合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与自己的理解,即将梦中的愿望扩及肉体的愿望,而不只是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愿望,我们后面会看到,这种愿望也是梦中常见的愿望。

倘若你要学习解梦,也要这样,要领悟弗洛伊德解梦理论的精神,而不要止于亦步亦趋的模仿,要知道梦是极为复杂的,各人所做的梦未必是弗洛伊德会提及的,甚至完全不会相像,而要解释这些与弗洛伊德所分析的梦完全不同的梦,就必须从实质上而不是从表面上理解弗洛伊德的解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