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弗洛伊德与梦的解析
16937900000006

第6章 梦的材料的来源之二:孩提时期的经验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的第二个来源是孩提时期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是非常古老的,最远者可以到梦者才两三岁的时候。

当然,这些孩提时期的经验要成为梦的材料是有条件的,它必须是在我们幼年时代留了下深刻印象的经历,因此直到很久之后还没有被我们忘记。我们平时可能根本不会记起这些经历来,但倘若白天的某种经历与那些孩提时期的经验形成了某种关联,那么它就会在晚上进入我们的梦中。

更具体的情形是,在这样的梦中,显梦往往是白天某些无关紧要的事件,而隐梦才是孩提时期的经验。

倘若要解这样的梦,就必须对之进行自由联想,将联想深入到我们遥远的回忆之中,寻找可能的答案。

分析与例证

作为梦的材料的来源的孩提时期的经验,它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这些经验往往是我们醒时所不能记忆的,只有在梦中它们才会重现。

对于这样的梦也许大家比较陌生,因为即使我们做了这样的梦也不自知,因为只有经过仔细分析才能知道这梦的材料的来源乃是孩提时期的经验。但问题是,我们又有谁曾经进行过这样的分析呢?

如此,为了让大家明白以孩提时期的经验为材料来源的梦,我们会尽量多举一些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这样的:某个人决定要回到他那已经离开了20年的故乡。就在出发的当晚,他梦见自己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地点,正与一个陌生人交谈。等他一回到故乡,才惊讶地发现梦中那些奇奇怪怪的景色正是他老家附近的样子,而那梦中的陌生人也真有其人——是一位他父亲生前的好友,当时仍生活在那里。

还有这样一个梦例:弗洛伊德的某个同事声称他的梦很少有经过改装的。他说,他曾梦见那位曾在他家做事直到他11岁的女佣与他以前的家庭教师睡觉,甚至睡觉的地点都清晰地呈现在梦中。他还把这梦告诉了哥哥,他哥哥笑着说,确有其事,当时他哥哥已经六岁,很清楚地记得这对男女真的有性关系。每当大人不在时,他们便把兄弟俩用啤酒灌醉,使他迷迷糊糊,而他虽说就睡在女佣的房间里,但他们认为他只有三岁,什么也不懂,就当着他的面在房里做起爱来。

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二个梦例里,梦者在梦中将他远在三岁时的经历几乎丝毫不差地再现出来。

还有一些梦就是不经过梦的解析也可以充分地确定它的来源就是童年的经历,这就是所谓“经年复现的梦”。这种梦梦者孩提时期就做过,但直到成年仍一再地复现于梦中。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30多岁的医生,他从小到大都常做梦看到一只黄色的狮子,其在梦中的形象可以说栩栩如生。后来他终于看到了它,原来这是一个早已被他遗忘的瓷狮子。母亲告诉他,这是他儿时最喜欢的玩具,但他自己却丝毫也没有关于它的印象。然而它依然通过梦出现在了他的意识之中,足以说明关于这个狮子的意识是存在的,只是梦者不自知而已,这就是典型的无意识。

对于这样的梦,其共同的特点就是梦的显意似乎是简单的,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在经过种种曲折的解析以后才可以发现它的隐意原来是梦者儿时的记忆。

我们还可以再引用一个类似的例子,梦者也是弗洛伊德的一个同事,他有一次在读了南森的北极探险报告后,梦见自己在浮冰上用电疗法为这位患有坐骨神经痛的探险家治病。

这是一个相当荒谬的梦,但经过深入解析后,这位梦者才回忆起了一桩儿时的经验。大约他三四岁的时候,他在一边静听家人大谈探险的趣闻逸事,由于当时他还无法分清reisen(德文,意为探险、游历)与reissen(德文,意为腹痛),因此他便问父亲,探险是否是一种疾病呢?因此招来了兄姐们的哄堂大笑,令他感到无地自容,也许因为太过羞愧,他便选择了忘掉这一事件。然而,像前面的黄狮子一样,这童年的经验通过梦重现了出来。

这些梦有一个特点是,在梦中均体现了儿童时期的某种愿望并且能够在成年的梦中全部得以实现。关于这个特点,我们下面选择弗洛伊德自己的一个梦例来分析。

这个梦就是前面分析过的弗洛伊德梦见他的朋友R先生被看成他的叔叔这个梦。

前面我们在分析中用它证明了梦的目的在于达成他能够当上教授的愿望,因此是一个关于愿望的满足的梦。

然而,在这里还有一个疑问,就是弗洛伊德发现他在梦中似乎表现出来对于当上教授有极大的欲望,甚至不惜为此在梦中极力贬低两位他实际上很敬重的同事。但当他清醒之时,虽然他也想当上教授,却远远没有梦中那样渴望。是什么令他在梦中对这个教授职位如此渴望呢?

经过深入分析,弗洛伊德想起了童年时候的几次经历。

第一次是在他出生那天,一位老妇曾向他妈妈——他是她的头一个孩子——预言:你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个人!当然很早他母亲就骄傲地把这个预言告诉了他。

第二次是在他十一二岁时,某个晚上,父母带他去某间餐馆吃饭,他们在那儿看到了一个潦倒的诗人,一桌一桌地向客人要钱,只要给他一些小钱,他就能照你给他的题目即席献诗一首。于是父亲叫他去请诗人来表演一下,但在他父亲还未出题目以前,这个诗人就先自动地为小弗洛伊德念出了几句韵文,而且断言如果他的预感不错的话,他将来必定会成为至少部长级以上的大人物。弗洛伊德后来一直清晰地记得那天晚上他听到这个预言时是多么洋洋得意!而且当时,也许由于犹太人受到社会的歧视,使他们更加渴望出人头地,甚至每个犹太小学生都在他们的书包内放个部长式的公文夹来自我期许。

经过如此种种的回忆,弗洛伊德明白了他童年时那种极为强烈的要功成名就的欲望其实一直存在于他的心灵之中,即使在他长大以后,对世俗名利的看法已经有了改变,不再一心只想追名逐利,但童年时期极强的名利心依然潜藏于心灵深处,一逮到机会就经由梦表达出来。而当他有机会当上教授时,这个机会就像给那颗一直埋藏在他心里的名利之心的种子浇灌了水,于是它立即吐出了新芽。当然这个新芽并不是太茁壮,只能在梦中让弗洛伊德看见,而且是以一种非常隐晦的方式,要经过复杂的分析才能知觉。

在上面这些梦中,孩提时期的经验成了梦的来源的情形是比较清楚的。但在大多数的梦例里不是如此。一般而言,即使我们的梦是由孩提时期的经验产生的,我们也并不自知,有时只是觉得这个梦比较荒谬,或者仅仅用白天的经历作为梦的来源有些讲不清楚而已;或者甚至于可以通过白天的经验而得到貌似合理的解释。当然在这些情形之下就很难对由孩提时期的经验导致的梦有进一步的理解与分析了。

而且,即使通过梦的显意可以推测到其来源是孩提时期的经验,但由于孩提时期的经验多半只有雪泥鸿爪可寻,要真切地了解之必须经过耐心的解析,而这样的解析可不是容易的事。

进一步地,即使进行了这样的解析,也可能难以令人十分信服,因为这种童年的经验是否真的存在确实是难以证实的,大多数情形之下甚至根本无法得到证明,因此即使依据孩提时期的经验进行了解梦,人家也可以大声地加以驳斥而令我们的解梦变成不可相信的主观臆断。

对于这样的反对之声,我们这些解梦者的确难以回应,所能做的仅仅是再多举几个例子证明孩提时期的经验确实可以形成梦而已。在这样相当数量的梦例之中,希望读者总可以找到一两个是可以令其相信这不是瞎掰的,而的确是由孩提时期的经验所形成的梦。

我们下面要举的梦例是一个老妇人的,梦境如下:

我匆匆忙忙地赶出去购物,结果在格拉本突然地整个身体像瘫痪了一般,双膝着地,站不起来,旁边围上来一大堆人,特别显眼的是一些开车的家伙,但他们个个都只是袖手旁观,就没有一个人肯扶我一把。我试了好几回想站起来,但都归于徒然。后来大概是站起来了,因为我又梦见被塞进一辆出租汽车驶回家去,一个很大很重的篮子,样子看来就像是市场卖东西用的篓子,在我进入车内后从窗口被丢了进来。

这个梦让老妇人相当直接地记起了她孩提时期的经验,那时她十分胆小,容易受惊,因此她梦中的情形一直以来都以令她胆战心惊的遭遇居多,这次也是一样。至于这个梦境,前面她瘫了的一部分明显来自她年轻时骑马摔下来的情景。她还很年轻时就常常骑马,甚至在更早的童年时就常玩骑马的游戏。由这摔下来的联想又使她进一步想起了童年时她家那老门房17岁大的男孩,他曾有一次在外面发了癫痫,被路人用街车送回家来。以后,这种由癫痫而昏迷摔到地上的念头就经常充斥在她的想象之中了,甚至日后导致了她癔症的发作。

梦中的情形除瘫痪外,还有的情节也令她想起了很久以前的经历,例如“很大很重的篮子”使她回想起了早年曾几次向她求婚的男子,她每次都加以拒绝。因为德文的篮子这个词还有另一个意义就是冷落、拒绝。

最后,“市场卖东西用的篓子”这个词也可解释为仆人的象征,这又使她联想到一件儿时的经验,她家的女厨子由于偷东西而被解职,当时她曾双膝跪地哀求主人原谅她,这时梦者大约12岁。接着她又联想起了另一件事,有个打扫房间的女佣因为与家里的车夫有暧昧关系而被辞退,但后来这车夫娶了她做太太。这个回忆也可以在梦中找到踪迹,就是那些开车的家伙。还有梦中篮子被从窗口丢进来的情形也令她想起了儿时的另一样回忆。在她10岁时,有位男仆因被发现与她的保姆做爱——当时他们这种关系连她这个小孩子都看得出来——而双双被迫收拾行李,扫地出门。梦中篮子被从窗口丢进来的情形其实就是暗指那一对仆人的行李被主人丢到门外的马车里,令他们立即滚蛋。

这个梦和上面的一些梦——我们大部分没有在这里引用——有许多来自弗洛伊德那些心理疾病患者,他们的数目是非常之多的,而他们又经常通过梦去隐约地显示其得病的原因,由此弗洛伊德才从这里找出了孩提时期经验作为成年时期梦的来源。也许对此有人会问:你这样的说法对于我们这些非心理症患者的正常人合适吗?恐怕未必吧!他们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童年的经验而致病,而我们则没病,这是不是也可以说明我们心中未必有这些童年的经验呢?而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又如何会有孩提时期的经验形成的梦呢?这就是所谓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对于这个问题,弗洛伊德回答道,正常人的梦与病人的梦就其孩提时期的经验可以成为梦的来源之一而言是没有多少区别的,正常人的许多梦如果我们仔细加以分析,就会找到其孩提时期的经验就是梦的材料的来源,这就如同我们上面所看到的弗洛伊德自己的梦的一样。在下面的篇幅里,弗洛伊德还举出了一个自己在旅途中所做的梦,通过分析而知道其成因是许多孩提时期的经验,例如在他七八岁时那个著名的回忆:

有一个晚上要睡觉时,他不顾爸妈的禁令非要睡在他们的卧室内,父亲因为他这样不听话而骂了一句:“这种男孩子将来一定没出息!”这句话当时就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因为它严重地打击了他的自尊心。所以日后这情景在弗洛伊德的梦中出现过无数次,而每次必定连带地呈现出他取得了各种各样的杰出成就,达成了各种各样的愿望,总之成了受人敬仰的大人物。他甚至于在梦中也想对父亲说:“父亲!你看,我毕竟是有出息的吧!”

对于这个梦的整体,由于篇幅太长,分析也太复杂,我们在这里就略过了,但它分析的经过与所得出的结论与我们在上面那些梦例中所分析的和所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大致如下:

1.每一个梦,其梦的显意均与最近的经验有关,而其隐意却可能与很早以前的经验有关。

2.从梦中往往可以看出来有好几个含义,但并不只是表示有好几个愿望达成了,而很可能是因为一个愿望的达成其实只是隐蔽了后面的另一个愿望的达成,我们需要经过多层次的分析才能在最后找出某个愿望的达成,而这个愿望很可能是梦者最早的、孩提时期的愿望。

解梦实例

在这里要解的梦是我夫人的,她经常做梦,并且在第二天往往要同我讲述一番,具体情形是做了好梦就眉飞色舞、做了噩梦就大作恐惧状并模拟梦中的情节,我们可能在后面会看到她不少的梦,这里是其中一个:

她梦见自己在排队,前面似乎只有几个人,但却过了好久也轮不到她,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在为什么排队,只是梦中一开始就排在了那。对了,好像前面每一个买到了东西的人手里都拿着一张白纸,匆匆忙忙地离去。她也心急火燎地等啊等,等啊等,然而却总等不到,她突然想,要是卖完了怎么办呢?这时她不经意地回头一望,天啦,后面排着的人一直蜿蜒而去,看不到头,她不由大吃一惊,就这么醒了。

这似乎是一个无厘头的梦,虽然情节简单,但却难以解析。首先,她排队在等什么呢?其次,如果说这是一个关于愿望的满足的梦的话,那为什么她只是排队呢?难道排队就是愿望吗?似乎不大合理。那么她这个梦究竟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含义呢?

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考虑,我终于从梦中的一个细节看出了端倪。这个细节就是每个排队完了的人手里都拿着的白纸。我要她想想这白纸使她联想到了什么,她一开始很茫然,后来突然说出来了一个词——包子。我一下就明白了,因为我知道这个梦的背景。

这个梦的背景是这样的,我夫人每天主要的工作之一是想着今天要吃什么,由于海口的好东西她基本上都吃遍了,所以常常感叹现在没什么好吃的,她还总喜欢说童年时期的东西那才叫好吃呢,其中最常提起的就是童年时期家附近一间铺子的奶黄包,说那味道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比海口现在的奶黄包可要好吃多了。我由这个背景马上想到了我吃过的奶黄包,海口奶黄包的特点之一是在下面托着一张白纸,从外面看上去也清晰可见,吃时必须剥掉这层纸才行。

我想到了,无疑这样的包着奶黄包的白纸就是我夫人在梦里看到的白纸,虽然她似乎不知道里面包着的是什么,但显然在她的梦里或者说更深层的无意识里是知道那是什么的,那乃是童年时她最爱吃的奶黄包,也因为如此她才会排队购买,并且还有些担心其他人会跟她抢这美味的奶黄包,这样的话她就吃不到了,这就是当她看到后面有无数人排队时被惊醒了的缘故,她是十分担心有这么多人来抢她的奶黄包呢!

至此这梦就好解了,它乃是一个由孩提时期的经验形成的梦,想必她孩提时期经常要排队买那家的奶黄包——她告诉我事实上正是如此,由于好吃,那家的奶黄包每天都要早早去排队,晚了就没得吃了,而且即使排上了队也不见买得到,因为可能好不容易轮到她时已经没了,这种惨痛的经验她不止一次。她在梦中见到的情形正是童年时期的经验,而且这个乃是她童年最重要或者说印象最深刻的经验之一呢!

为什么她不在梦里排队买到奶黄包呢?那原因应该是这样的:她对于能够在现在的海口吃到那样的奶黄包是并不抱希望的,因此她甚至于不要真的实现这个愿望,而只要能够让她看看那样的奶黄包就足够了,这就像中国古代的那个成语一样——望梅止渴,她只要望望就满足了!这个愿望她也的确得到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