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做好群众工作60法
16949100000002

第2章 走访群众

走访群众,就是到群众家中进行访问或到有群众的地方进行拜访。走访群众,是了解联系群众的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

领导干部通过走访群众,能够了解群众的期盼,了解群众的诉求,了解群众的困难,从而为正确决策奠定基础。领导干部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作好走访前的准备。作好走访准备是走访群众取得预期效果的前提条件。走访前,领导干部不仅要考虑到走访哪个地方,走访的是哪一部分人,还要考虑到走访的时节、时间等因素。如果到农村走访,走访对象忙于农活,领导干部前去走访就不会受欢迎。

第二,走访要有诚心和耐心。走访群众,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诚心,不装腔作势摆架子,不趾高气扬装样子。不仅要有诚心,还要有耐心,能够平心静气地倾听难听的话,甚至是刺耳的话。走访的领导干部有诚心和耐心,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跟他说真话、讲心里话。否则,群众就会认为走访的领导干部作秀,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走访就会流于形式。

第三,走访要能为群众排忧解难。走访是了解联系群众的手段,但不是最终的目的。走访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了解群众的诉求,了解群众的困难,制定有效的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做好群众工作。因此,领导干部在走访群众之后,需要针对了解到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善后。

【实例】深入阡陌陋巷,了解群众诉求

2013年10月24日晚6时30分左右,湖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五里牌办事处工委书记李亚东步行来到一居民小区。他仿佛“老熟人”一般,叩开退休职工罗芹芳的家。

在2013年里,李亚东已经是第9次拜访罗芹芳的家了。每次来罗家,他都问罗芹芳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据了解,罗芹芳提了10个问题,李亚东都给解决好了。

这是岳阳市2013年开展的“察民情、办实事、大走访、大调研”(以下简称“大走访”)活动中随意摄取的一个镜头。

岳阳市自2013年8月6日启动“大走访”活动以来,已经有4万多名各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深入阡陌陋巷,了解群众的诉求和困难。

“到最困难的家庭中去,到矛盾最多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和问题最集中的地区去”,岳阳市委、市政府引导各级党员干部真正“沉”到基层,接触最真实的社情民意。一时间,那些背街小巷、偏僻街道,以及田间小道、偏远村庄,成了党员干部匆匆奔走的目标。

为防止活动流于形式,该市规定:全市党员干部全员参加,实行“单位联点、党员分户”包干负责制,每个机关单位联系一个村或社区,每名干部走访50至100户群众,活动对象具体到村组和社区,明确到村民和住户。各级各部门要组织尽可能多的党员干部开展走访活动,确保入户走访率100%,意见收集率100%,意见整改和反馈率100%。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带头深入到社区、乡村,走访老干部、老党员及困难群众,听取他们的意见。

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纷纷创新走访方式。市经信委实行走访干部到社区签到制,对选派到联点社区走访的机关干部,要求先到社区签到记考勤。市公路局要求干部将走访对象的家庭状况、提出的意见建议原汁原味地记录在民情日记上,并每天查验。汨罗市委主要领导要求组织部门将县级干部和机关单位一把手的民情日记全部收集,晚上在办公室核对干部走访时收集的群众电话,每本抽查5户以上。短短70多天的时间,全市171万户家庭留下各级党员干部亲切的问候……

(王晴、李力之、李红:《大走访》,2013年10月31日《湖南日报》)

【点评】

走访群众,是领导干部了解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路径。但走这条路径不能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而应深入细致。只有深入细致,才能了解到群众的真问题、真困难,从而对症下药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化解难题。

岳阳市开展的“大走访”活动,找到了做好群众工作的着眼点。他们提出的具体要求,如“到最困难的家庭中去,到矛盾最多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和问题最集中的地区去”,为各级党员干部走访群众找到了着力点。他们所创新的“单位联点、党员分户”包干负责制,则为各级党员干部走访群众提供了机制保障。

“大走访”活动固然为岳阳市深入开展群众工作打开了突破口,但“突破口”突破之后如何深入,能否作为长效机制长期坚持,则是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