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水墨·三春:杨焕之散文集
16955500000020

第20章 广府古城印象

一次坐路师傅的车子,看到车上有一本介绍永年广府古城的画册,上面古城墙、角楼、湿地、杨式太极创始人杨露禅和武式太极创始人武禹襄的故居等等,画册的介绍、质量和品味很引人入胜,不想距邢台近在咫尺的广府古城(河北永年)居然是个这么好的地方,真的是应该拜识一下。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下一个周日,驱车前往,还约了一个专职摄影的朋友一同前往领略古韵。路上是一片秋色,红红的叶片,苍老的田园。美中不足的是天公不作美,天空雾蒙蒙的。到了永年县城,问了几个路人,说还要往东几十里才能到老县城。于是继续驱车前行,半个多小时后来到了高大的广府古城下。

停车后,首先是为那宽大的护城河惊叹!那河边的芦苇、垂柳倒映在河水中,从这宽阔的护城河里就能看出古城墙是多么的壮观。难怪介绍上说:中国太极文化传承者——广府古城所在地:河北永年广府古城作为华北地区仅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是中国北方唯一的旱地水城和世界闻名的太极圣地。

尽管是一片雾蒙蒙的天气,但是美丽宽阔的护城河还真有种“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的感觉,那垂柳、倒影、湖水还真是吸引了我们,忍不住咔嚓了几张照片之后便进入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宽大的城墙和那古城墙上长出的一棵小椿树,朋友说:“照下来,这叫古城春色,要是春天就好了。”我说:“应该叫古城新韵吧!”实际上我对这长在古城上的小树并不太感兴趣,也许是做了多年编辑的原因吧!这样的图片见得有些多了。我们进入城门,又照了几张古城门的照片,可惜的是出入古城、迎面而来的人群穿得不够艳丽,没有今与古、古朴与时尚的对比。进入城里左拐后,我不禁一阵激动,那一溜夯土的古城墙和一段古砖斑驳的古城墙令人震憾,我们一起举起了相机,把右边的杨树和左边的夯土墙摄进镜头,记得广府古城的画报中有这个画面,不想在这里很容易就找到了。这里的古朴和夯土墙的保存完整,在今天很难在别的地方找得到。

我们一行几人登上城墙,更是欣喜。古城外的秋色尽收眼底——护城河、芦苇、田园。我们沿古城墙前行,只见城下的护城河碧波荡漾、垂柳依依,城根下正在挖着一个个树坑,想必是为明年的绿化准备。城墙里面是一些民房,灰瓦屋顶的古典建筑,也许是因为新县城搬迁以后,这里剩的都是一些老人,已没有什么生机。转过一角楼,只见东侧正在修建一个大型的太极广场,雕梁画栋已凸现出来,中间隔着护城河,与古老的城墙隔河相望。古城墙、宽阔的护城河、太极城、名人故居、不远处的弘济桥,这是多么大的旅游资源和商机啊!

在城墙上,回望角楼和角楼边不远处的一蓬蓬古草矮树,同行的摄影师说,“这里冬天拍雪景会出几张好片子的。”我望一下角楼,心想,不错。冬天,雪景、枯草、夕阳、归鸟,再有一个一点红的衣服,确实很是凄美壮观。

辞别了角楼,再观望城墙的内侧,这里还基本保持着灰瓦尖顶的古民居特色,只有远处的电线和电杆有碍画面,这屋顶连起来拍摄还是古香古朴的。城墙根,大多是一片片整齐的菜地,菠菜、小白菜,虽已是深秋,但那绿色的蔬菜依旧翠绿整齐,令人欣慰。偶尔的一家的院子里有一、两棵的柿树、石榴树,真是诱人。那石榴已过了采摘季节,有的已长得咧着嘴,真的很美、很诗意。想象着自己能买这样的一个小院子,里面种上石榴、杏树,再种上紫藤,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把那个香樟树根雕的茶桌摆在树下品茶,是多么的惬意!

在经过东南角楼的时候,碰到一个老者,问他是干什么的?他说:“我是看这角楼的12根柱子的。”随向他请教这古城是何人所建?他说:“隋末夏王窦建德和汉中王刘黑闼都曾建都于此。古城墙经元、明两代扩建、修砌长达九里十三步,高三丈五尺,至今保存完整。历史上官署棋布、庙宇半城、老街纵横、商贸云集,曾经的繁华不可胜数,汉代曾有‘平干八景’之誉,而今,除古城内保存完好的古建、碑刻外,众多的历史遗存似珍珠般镶嵌四周,拱卫着古城的辉煌与文明。城东弘济桥与赵州(安济)桥并称‘姊妹桥’,两桥年代相近,规模外形酷似,保存完好,古朴大气。桥面上新发现的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使千年古桥别具文化上的深远和美丽,古城西南的明清水利设施西八闸,至今依然在滏水潺潺滋润着万亩粮田;还有毛遂墓讲述着脱颖而出的古代高风;演兵场再现着历史的刀枪烽烟;梳妆楼传唱着动人的故事;清晖书院延续着文明脚印,黑龙潭依旧是风起云卷……”这些景观听得我一头雾水,什么梳妆楼、黑龙潭、清晖书院……“那么,湿地在哪里?”我问。“那不,就在路那边,”随着他手指的方向,还真有种苍茫的感觉。只是老秋的景色、芦苇苍老得和水灰色的天空的色彩接近,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分辨。只是远处的船很醒目,红的、黄的,不知是什么船。那印象不像画片上的湿地景色,一望无际的荷花、野鸭、芦苇——于是就想马上去划船,那老者又说:千万不要去划船,前一段时间还淹死了两个人,因为设施还不完备……听了老者的话我们就打消了划船的念头,望着不远处的一座桥,下面正在施工、挖土,问他,“那叫什么桥?”老者说,“那座桥从入我耳朵起就叫‘天下第一桥’。”

辞别老者,前行中,第一次看到保存完好、如此完美的古代瓮城。里面有算命的、民警等,安全设施也非常完备。古人真是聪明,居高临下御敌于瓮中,关起门来打狗,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据画册上描述,永年县曾在此举行过盛大的太极盛会,瓮城里面铺着红地毯,瓮城上身着飘逸白绸衣的人流围着古城墙转,广府古城真是一座现代的太极之乡,同时又是古老太极发扬光大的地方。杨式和武式太极的掌门人杨露禅和武禹襄均诞生于此,并在此把太极发扬光大。不仅如此,它填补了我两项人生的空白,一项是见到了久远的夯土城墙和古代瓮城。据说古代的土城墙和福建土楼的土墙都是用黏米和黏土和在一起建的,如今看来该是多么的珍贵!能保留到今天更是多么的不易!另一项是它让我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想到了曾经的硝烟与战争;想到了窦建德、李世民;想到了玄武门之变;想到了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演变!

看着广府古城里水塘中的水草、黄花和倒映着的房屋,我又很担心这里的湿地泽乡不知还能保存多久!古城墙外面宽阔的护城河里漂着一只孤独破旧的小船,真希望永年县能够很好地开发自己的旅游资源,保护好这里的湿地,整修城内的民居,治理好城内的水源污染,让广府这个文化底蕴丰厚,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城重现出昔日的光辉来。

趴在护城河边拍摄着河边的芦苇、黄花还有远处城墙的角楼和角楼的倒影,在灰蒙蒙的天幕下居然留下了诗意的倒影——飞翔的燕子,这也算是对古城的一种纪念吧!

我们一行驱车前往最想看到的赵州桥的姊妹桥——弘济桥,经过一段护城河道后,来到不远处的弘济桥边,真是不虚此行。这里远看,真与赵州桥很是相似,近看又远比赵州桥来得古朴。因为赵州桥新修茸的成分可能多一些,而弘济桥还保留着原貌,古朴大气,在滏河的碧波上,一泓飞架,老秋里,蓬蓬的紫红色的野草霜叶似火,拱卫着这古老的桥梁,映照出的古朴,更衬托出桥的端庄大气。那桥西边石柱顶上圆球的残缺,桥上的一块块青石,桥面石块的凸凹不平,还有那连结桥面石缝的一个个石扒钉,有的依然尚存完好,有的已不见踪影,只留下一个个的字坑。一女孩拿着矿泉水的瓶子往桥面的青石上倒水,那一个个的古化石、软体生物便清晰的出现在眼前,海螺、青石、垂柳,这些更衬托出弘济桥的古朴与珍贵;这一切似乎都在诉说着弘济桥的古老与沧桑,诉说着广府古城曾经辉煌而美丽的过去!

我们从桥的各个不同角度拍摄着这座古老的石桥。平摄、倾斜,古朴的石桥,几丝垂柳,紫红色的野草,倒影在水里的桥身,透过桥孔看到的桥对面的景色,每一个角度都耐人寻味。古典和田园的结合,古朴的魅力,倒影的诗意,遥望的遐想,都让我们对这座弘济桥依依不舍,古朴而沧桑的石桥让我们玩味许久,不忍离去!

归途中,又看了杨式太极创始人杨露禅的故居。这里也许是受“文革”的破坏,只留下一座不大的古宅,院子也很小,但那一排整齐的中外人士膜拜杨式太极而留下的一座座捐赠石碑却很壮观。有美国、新加坡、澳洲的,大都是些发扬光大太极的言词和捐赠款项。不管杨式太极是杨露禅从河南陈家沟学来的,还是他创出来的,单从那些碑来看,杨氏太极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影响都是多么的大。杨露禅的名气和杨式太极曾是多么的叱咤风云!

从杨宅出来,又从南城门踏进古老的广府古城。沿着老街漫步,那一座座古老的房子,斑驳的砖墙,久远的当铺,只有影楼还有些许的现代气息,也许广府古城的生机都搬进了新城,只留下这古城古韵留待改造,留给游人探访寻幽。

拐过一条街道,寻访武禹襄的故居。一座古老的房前有一个老太太坐在那里,后面是一个幽静的小院,园里有石榴树、椿树、桐树、杏树。此时在灰蒙蒙的夕阳残照里,更给人一种古旧感,一种小巷深深的感觉。过去,古人写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早卖杏花”诗句,在我的感觉里,写的可能就是这种小巷的意境。赶紧把这小巷、老人和古意盎然的临街旧房拍下来后,我继续前行,看到一座古宅,上面还砖刻着大大的篆字,问屋对面的老人这里曾是什么地方?老人介绍说是古代的一个当铺。这当铺画册上也有,只是此刻掩映在一片桐树的枝杈之中。在这里便看到了古老的东城门,从东城门前面的不远处,我们拐进了一条大街,右边不远处就是武式太极创始人武禹襄的故居。只见故居前临街一个巨大的影壁墙上是欧体的“武禹襄故居”几个大字,那影壁端庄大气和清城山上清宫山门外的“大道无为”的影壁墙极为相似,像这种大气的影壁墙在个人家中的院子外面临街树立还真不多见。可见武式太极之家曾是多么的显赫。

武家的大门也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有门廊、门房、两边门人住的屋子,跨过高高的门槛,踏进大门的里面,有一片宽大的空地,想必是当年武家演练太极的地方。往里走入正面的月洞门里,前面是书房,后面可能是一个教堂,现已坍塌,空院左面是轿房,上面和正门一样挂着两盏灯笼,左右两面分别是一顶红轿子和蓝轿子,想必过去武家出门是坐轿的。

往里走就到了武家的三进院,前面的两进可能是武家的儿子们住的,最后一进是武禹襄住的,里面还留着花梨木的家具、厢床、古瓶、武禹襄的照片。门口还有两棵石榴树,上面还留着一些石榴,那石榴也像这没有人气的院子一样,又小又干涩的挂在那里。想象着当时的武家是何等的气魄,三进的院子,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佣人轿夫,是何等的热闹红火!

往回走到第一进院的时候,发现西院有一面残墙,那墙很像是一个教堂,看看介绍说这是武家的二儿子武佣荃从日本回来时建的教堂,是他们家诵经的地方,现在只留下一面墙,想必现在书房后面的那块空地,就是当时的教堂,因为那空地就在那面残墙的外面,墙上的门已堵上了,这是武家念书、诵经的地方。教堂、书房,可见武家当时在广府城里一定是声名显赫。

走出武家,看着那保存完好的深深庭院。典型的明清建筑的三进院,同行的几个摄影爱好者就想把武式建筑的全景拍下来,问门房:“哪儿有上房的梯子?”他们说:“没有。”谁知契而不舍的几个摄影同行便和相邻的一家居民大嫂攀谈起来。那位大嫂很是热情,说:“我们家有梯子可以从我们家上房。”我们一行便进了武禹襄的邻居家。进得门来便喜欢上了这家人。这是一户殷实的人家,一圈的房子,正房、西屋、东屋、南墙。西屋的门口种着棵石榴,上面结得果实累累,有的还裂开着,露出里面红红的籽粒,诱人极了。西屋和正屋之间的墙角里种着棵巨大的芭蕉,把院子弄得很是绿意葱葱,芭蕉旁是一个竹梯子,东屋的门口也是棵石榴树,上面也是一个个红红的大石榴。我一边不停地咔嚓咔嚓对着那裂着嘴的石榴拍照,一边说这么好、这么多的石榴,你们为什么不摘着吃呢?因为在我的感觉里石榴不但外形美,内里也晶莹剔透美丽诱人,又好吃又好看,所以是既喜欢吃又喜欢看,而且总觉得石榴在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晚上是一定要吃的,怎么会留到现在还长在树上,这么诱人?曾看过宋代宫廷画派的画家黄荃画的《榴枝黄鸟图》,深秋时节的老石榴枝上,老石榴已经熟透裂开。石榴叶已由绿变黄,有的枯萎,有的被虫蚀。上面是几个裂嘴的石榴,枝上,一只肥硕的黄雀嘴里叼着的一只小虫正扭动着身子,那画家抓住生活的精彩瞬间,以及通过对生活的仔细观察,运用黄和绿天然的对比,石榴暗红色的调和,使画面精彩协调悦目怡人。这幅画让我对石榴产生了深深的好感。此刻,又看到那诱人的石榴更加愉悦。而对树旁那圆圆的竹梯,直上直下,很是害怕,便只一心在石榴上,不想拍什么名人故居了!只有那专职摄影的朋友爬了上去,后因天气晚和有雾也没有拍成。

对石榴的夸赞让女主人很高兴,回到屋子里给我们拿出三个红红的大石榴,我们高兴的一边吃,一边赞美石榴。一位同事看到大嫂家有两个小孩子,就去对面买了几瓶酸奶和饼干送给了人家。谁知好客的大嫂非要同事再摘几个石榴不可,她告诉我们那西屋门口的石榴是酸石榴,东屋门口的才是甜石榴,又给我们摘了几个东屋门口的甜石榴,让我们带走路上吃。我们一行一边走一边吃石榴,满车都是欢声笑语。石榴到处都有,到处都能买到,但在这里却不一样。它让我看到了古老的广府古城人的热情好客和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传承。广府之行让我感到收获颇丰。它让我感受到了广府古城的古老和博大精深;感受到了广府古城丰厚的底蕴;还收获了一车的笑声和快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