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水墨·三春:杨焕之散文集
16955500000004

第4章 雨西湖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梦想着有一天能到杭州一游,在雨中的西湖荡舟,在迷人的苏堤漫步,任六桥烟柳轻拂,让细雨滋润干涸已久的心田。

初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终于得以拜识西湖,并欣赏了她那雨中带露的容颜。

西湖,环湖山峦叠翠,花木繁茂。峰岩洞壑之中穿插着泉池溪涧,青碧黛绿丛中点缀着楼、台、亭、榭。

湖边小憩中,不禁想起唐代诗人白乐天的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意思是杭州的精髓在湖。想到此,倦意顿消。于是,在附近的楼外楼饭店匆匆品尝了西湖醋鱼之后,便疾步登上了游船。不料,还未坐稳,天边乌云滚滚而来。此时,心里一阵高兴:天遂我愿,可以雨中观景了。

倚栏望去,阴沉的天色骤然变暗,湖心亭和远处的苏堤变得模糊起来;刚才还在水面追逐嬉戏的燕子,不知躲到了什么地方。片刻,随着阵阵的闷雷声,一道白花花的雨幕已推到船边,只见“大珠小珠落玉盘”,水天一色,真是壮观。

急风骤雨到底不能持久。一个多小时后,雨渐渐小了,刚才还飞珠溅玉的湖面,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

船开了,在细雨中慢慢地向湖心岛驶去。

有人说,山因雨而娇。那么,眼前的景色,也可谓湖因雨而媚。特别是这雨中的湖,在山的偎抱中显得更娇媚。放目四顾,细雨霏霏,一片空蒙,美丽的西湖,多么像一首抒情的朦胧诗,一幅浓郁饱满的泼墨画,更像一位脉脉含情的少女,被家规甚严的父母披上了一袭轻纱,使人难以窥清她的真面目,使其更神秘美丽。

船儿悠悠,思绪悠悠。遐想中,脑际间闪出一行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首苏轼的七绝,是世人公认赞美西湖的千古绝唱。既然是千古绝唱,诗意必然符合实际,尽管如此,眼前的直观景色告诉我:细雨溟濛中的西湖,与风和日丽中的西湖是绝不相同的。雨天应比晴天更美,这也许是我作为一名北方人的偏爱。雨天使人与景物产生了模糊的距离。距离感往往产生神秘感,而神秘感又最能撩人的好奇心。所以,雨天的韵味,使之有种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感觉。

“游客们下船请注意,路面有些滑!”耳畔响起游船工作人员善意的提醒,这吴侬软语听来与这湖山一样美,使人倍觉亲切。抬头一看,噢,湖心岛到了!

下了船,拾阶而上。仰面见亭柱上镌刻着副对联:疑是玉人临镜坐,恰从银汉泛槎来。横批:水摇槛碧。看着这副联,不禁让人感到这湖心亭,多么像一位冰清玉洁的美人面对西湖这面巨大的镜子在梳妆,在揽镜自照,在顾影自怜。

继续前行,我才进一步领略到了湖心亭的醉人之处。垂柳、桂花、八仙花、杜鹃等碧绿的南国植物,在细雨的润泽下更加悦目动人。来到湖心亭一角,透过条条柳丝和细雨,可见浩浩的湖水,隐隐的苏堤。湖光山色,如虚似幻。此时此地,给人的感觉是:湖在山的怀抱里——亭在水的拱卫中——人倚垂柳,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沐浴在雨中。这是大自然的杰作,这是山、水、人、雨的真灵契合。到此,无须吃斋念佛,即可使人如至仙境,这便是西湖特有的魅力。这魅力使人物我两忘,仿佛自己已化作丝丝细雨溶入这黛山碧水之中了。

在湖心亭徜徉,听人说,赏西湖景,湖心亭最佳。是的,在此观景,无论是天高气爽的秋日,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无论是白雪银甲的寒冬,还是桃红柳绿的春日,这里都是迷人的。试想,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湖上荡舟之后到此席地而坐,或品茶论诗,或飞觞醉月,然后像张岱《西湖七月半》中写的那样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该是多么惬意。

望着湖上亭中的美景,不禁想起了柳永的《望海潮》中的一些词句:……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确实是大手笔,寥寥百十来个字即绘就一幅人间天堂的画卷。难怪这词被金主亮看到后,对江南垂涎三尺,遂遣画工潜入江南,为他画了一幅《虞山美景图》。画面上,金主亮一手执鞭,脚踏虞山,顶天立地迎风狂笑。据说,这幅画很得金主赏识,也更加坚定了他投鞭江南的野心。

游船泊岸。细雨仍在飘洒着。

归途中,我的情思,亦如这绵绵细雨,难舍难离。

思忖:西湖的美景,皆因一个“雨”字。

不是么?西湖的雨,是多情的雨。正是这雨,造就了白娘子借伞的美好传说。西湖的雨,有时是悲伤的泪。正是这泪,才使得岳飞的忠魂得以慰藉。正是这缠绵不尽的雨丝,从古洒到今,浸润着这锦绣湖山,引得天下英雄竞折腰,将其誉为——人间天堂。

在雨中依依不舍的与多情的西子湖惜别。

那“青鞋踏雨寻幽径”的况味,令我不忍离去。

昔人谓:“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把西湖雪景描写得更加令人神往:“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如有机会,我会再去看那鸟飞绝、人踪灭的西湖雪景的。但此刻,我依然沉醉在这细雨濛濛的西湖雨景中:哦——西湖的雨,哦——雨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