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俄现代传媒文体比较研究
16956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中俄现代传媒文体的比较研究》是在笔者博士论文《Сходства и различия современных текстов в Китайской и Российской прессе》基础之上编译而成,并于2006年10月在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随后,该论著发行量一路攀升,并先后数次加印。鉴于当时条件所限,从翻译到成稿只有半年时间,加上刚刚回国工作,为了办理一些手续不得不放下手上工作,导致翻译过程时断时续,漏译误译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中文版的学术质量。好在这些错讹与瑕疵之处在随后的发行中,先后被学界朋友和读者发现,并来信予以纠正。根据读者反馈的信息,学界朋友们敦促笔者对论著进行修订。

对书稿的修订工作开始于去年暑假。但受事务繁忙所困,直到今年6月底才完成了全部修订工作。前三章结构和内容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状态,修订的重点工作放在对原书稿勘误补漏,适当更换了一些案例。

对第四章的结构和内容则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在原先“中俄新闻功能的不同定位、中俄新闻作品的逻辑结构、‘作者’在中俄新闻作品中的不同用法、中俄新闻作品的特殊性写作方法”4节内容基础上,补充翻译了被省略的“中俄新闻作品用引语说话的方式不同”和“中俄新闻标题制作方法不同”2节内容。由于第四章是该著作的核心内容,为了较全面地展示中俄现代新闻文体的不同特征,从第一节到第六节均采用了概念界定,分别归纳中俄双方各自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比较研究不同所在,在节尾得出相关结论。

在修订过程中,笔者参考了近年出版的《俄罗斯大国转型之道》(新华出版社2008年版)、《中俄新闻文体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中俄新闻功能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中俄现代新闻理论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相关章节内容,进一步完善了书稿的理论体系,更新和补充了一些观点和数据,使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为了减轻笔者对书稿的修订压力,许俊峰老师分担了第四章部分内容的修订任务。我的研究生冯龑、孔丹华、李楠、马丽娟参与了前三章的修订工作。在此表示诚挚感谢。

考虑到原著风格的延续性,修订版去掉原书名中“的”,以《中俄现代传媒文体比较研究》出版。

张举玺

2014年7月17日于河南大学明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