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舆梁:新语堂舆论引导手记
16957500000004

第4章 “两套价值体系”理论

王道不兴,霸道横行。

舆论是一头力道十足、双角尖利的斗牛,试图抓住牛角推牛后退的斗牛士必死无疑,但用一根小绳子牵上牛鼻子,则会很顺从地跟你走了。

媒体打着客观报道的旗号增加本媒体的影响力,谋取本媒体有时甚至是个别编辑、记者乃至媒体负责人的个人利益,不惜严重背离国家关于舆论引导的要求,置国计民生于不顾,抛党性与人民性于脑后,这种局面不采取有力手段,短期难以改变。国家打击媒体虚假报道,处理别有用心之网络大V,是很得民心之举。但是,亦有反对者,认为是政府钳制舆论。反对者谁?正是“打着客观报道的旗号增加本媒体的影响力,谋取本媒体有时甚至是个别编辑、记者乃至媒体负责人的个人利益”的这一班人!

宋人有诗曰:

莫道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舆论环境仍不容乐观的当下,或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只要舆论引导没有成为各媒体的自觉,只要媒体仍在以追逐个人或本单位小团体利益、而不是以承担社会责任为主要目的,作为执政者、领导者,就需要在舆论引导上动更多脑筋。

尽管国家下力气整治造谣、整治无良媒体,情况在好转。但是,大量背离国家新闻报道标准的媒体,没有得到应有惩罚,让新闻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失去制约,导致新闻报道中的乱象仍大量存在,媒体“拉偏架”现象继续大行其道,选择报道的普遍是有严重偏见的所谓的事实,真正的事实却被有意无意地掩盖,国家、社会、人民群众深受其害,令人忧虑。解决这个问题,行政手段有时而穷,且一旦掌握不好分寸容易落人话柄。因此,应选择专业手段,在有丰富报道经验的专业新闻工作者看来,很多媒体的报道一望而知就是假新闻或拉偏架或不专业,用专业手段解决无良媒体,还人民群众一个公道,舆论必会拍手称快。此属另一课题。

回到舆论引导的课题。

新媒体时代,媒体行话叫“内容为王,网络为霸”。现在,舆论传播“王道不兴,霸道横行”,已是公开的秘密。做内容的越来越没底气,缩成了“小人国”,做网络的越来越骄傲,狂言称霸江山社稷。国家对网络需要严加管理,制定规则,对造谣乱言带来恶果者予以严惩。在解决好这方面问题的同时,应当认识到,传播舆论领域“网络”霸道横行,实乃“内容”王道不兴所致。引导舆论,如果试图收服全部网络,几乎不可能,或者说只有在真正事关国家命脉的大事上,国家才可能将主要网络统领起来,普通的地方舆情,国家没有兴趣过多插手。这时,就要做好“内容”的王道,“王道”兴,则“霸业”难成。

媒体与地方政府、企业近年来关系搞得有些剑拔弩张。媒体语境下,地方政府多是不务正业的歪嘴和尚,企业多是破坏环境、剥夺工人的唯利是图者;地方政府和企业眼中,媒体多是不能信任、不能交流的不可理喻者。互相不信任的结果,是本应合力共建“中国梦”的“笔杆子”与“实干家”互相攻讦,大打内耗战,且各自以为真理在握,对方无良,结果是双输甚至是多输、全输,没有赢家。

一、“断章取义”与“曲解事实”之由来

N县长对工作高度负责,行事亦十分执着,干事创业一往无前。最初工作被媒体关注后,他感觉许多事情不是媒体说的那个样子,之后每次有工作引发媒体关注,便安排宣传部约记者前来,由他本人亲自向记者剖析事件来龙去脉。他本人认为,事情已讲得十分清楚,但每每记者笔下的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N县长对宣传部的工作很不满意,认为他已向记者解释得很清楚,但记者的报道“断章取义”“曲解事实”,原因只可能有一个:那就是宣传部没有接待好记者,把记者得罪了!宣传部的负责人对此十分苦恼。一次,这个县又遇上一重大负面舆情,因缘际会新语堂参与处理,舆情虽大,瞬息平定。因此,有机会与N县长近距离交流舆论问题。此后,再遇上焦点舆情,N县长再也不主动要求会见记者了。

那么,我们与N县长在舆论问题上交流了什么核心内容呢?

说起来很简单,我们只是揭破了这样一个谜底:具体工作与舆论秉承的是截然不同的价值体系!对具体工作而言,遵循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在不违背党纪国法的前提下,创造性开展工作;舆论则没有兴趣关注一地的实际,它的标准是三个代表,是科学发展观,是和谐社会,是中国梦,是道德高地。这两者,理论上可以一致,但实践中绝难完全重合。

我们不排除在具体的报道中,无良记者故意断章取义、曲解事实的可能,但更普遍的情况,还是“两个价值体系”“两套评判标准”造成的。

以本书开篇所讲的“D区卫生部门抽签选干部”一事为例,从具体工作来说,这种选人方式其实很公平,简单易行,大家认可,党纪国法不禁止,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但舆论绝不会为当地工作考虑,那不是舆论关注的重点。舆论自有一套标准,在这个问题上,无论D区的选择多么合情合理合法,舆论对此均高度一致:不可以!

二、循彼之规、蹈彼之矩

有了两套价值评判体系的土理论,舆论引导便成为可能——那便是按舆论规矩出牌。一件事情引发舆论关注后,如何定性,如何处理,如何表态,在不背离党纪国法这个底线的前提下,完全按舆论的规则来展开。当然,按舆论的规则展开,不等于一味地迎合舆论。按舆论的规则出牌,才能争得话语权,将事情的主要矛盾有技巧地讲清楚,最后实现有效引导舆论之目的。

W县为发达地区中的欠发达县,经济与城建曾长期落后。后来换上一位年龄略长的县委书记,这位书记表示,自己在仕途上无更多想法,将倾注全力让这个县变变面貌。话是这样说的,事也是这样做的,W县几年时光发生了“山乡巨变”,从干部到群众高度一致为这位书记鼓掌。但在媒体多如牛毛的当下,具体事件被媒体收拾仍属正常。媒体的角色近于纪检委,而非组织部。你干的如何好,他不管;一旦他认为你有偏差,一定上门。

因为彼此熟悉,互相信任,有话便可直说。有次与这位书记聊天,书记表示,对宣传不是很感兴趣,但要聊聊媒体对具体工作如何不懂,有些报道如何可笑等等。中间谈了不少情况。用工作标准衡量,这位书记分析得无疑是正确的。这实际上代表了当前很多地方党政干部对媒体的普遍认识。

之后不久,这个县的某乡镇遭遇省里一家电视台的“袭击”。报道称,一建设项目,给老百姓的补偿还没谈妥就动工了。具体是个什么项目报道没有提及,多少老百姓补偿没谈妥报道也未提及。这是一个有意为之的典型的“盲人摸象”式报道。在建项目是当地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因为财力不足,这个乡镇甚至发动在外地工作的“能人”捐款数十万,凑起钱才动了工。小学改造需要征地,建学校是便利子孙后代的事,农民十分支持,涉及的98户农民,94户顺利签约腾地,有4户农民因为有别的诉求,以此相挟,拒签协议,找到电视台用曝光施压。事情被“肓人摸象”式曝光后,这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对此嗤之以鼻,并置之不理——我们办的是老百姓需要且完全支持的事,你报你的,我干我的!

然而,一周之后,电视台再次出手。第二个报道称,被电视台曝光的工程仍在继续施工,这个项目不仅老百姓补偿没办,而且土地手续还未批复。这下,这位乡镇党委书记坐不住了。因为,党委政府为民办事当地干部群众理解,可以无所畏惧,但舆论不了解实际情况,电视台接连报道,丢的是县里的脸。

树欲静而风不止。学校危房改造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工作不仅没什么大问题,而且可以说是成绩卓然。相对于学生的安全和教育而言,几名因其他原因不予配合的农民所谓的补偿没谈妥,以及为赶工期不耽误学生开学,在必然会批复的手续完成批复之前提前动工,实在微不足道。然而,工作是工作,舆论是舆论,这便是舆论被媒体绑架。解决起来,如果按工作本身来解释,专谈4户农民补偿问题,专谈土地手续问题,结果只会漏洞百出,被媒体批个劈头盖脸。解决之道便是要按舆论的规矩出牌。具体来说,一是要将事情来龙去脉讲全了;二是对不签协议的几户农民的情况不展开,对农民不批评、不指责,还要高度负责表态保障这些农民的合法权益。

成稿如下:

W县X镇中心校800多名小学生有望告别“危房”

校舍安全与交通安全隐患严重、学习环境噪杂的W县X镇中心小学,近日正式启动迁建改造工程。当地干部群众与X镇籍在外人士踊跃捐款支持学校迁建改造,X镇党委、政府表示,将全力以赴克服多方面困难,保证中心小学800多名在校生暑假开学后用上新教室。

据介绍,X镇中心小学位于镇驻地中心地段,占地面积18亩,平房122间,现有15个教学班,852名在校生。学校教室简陋,设施陈旧,上级有关部门多次督导,鉴定的危房多次修缮,安全隐患严重,群众反映强烈。与此同时,学校三面环商业街,环境噪杂,学校门口处于十字路口,紧邻车站,交通安全存在严重隐患。

为及早清除安全隐患、确保学生安全,X镇党委、政府决定实施中心小学迁建工程,并在2011年12月17日召开的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将中心小学迁建列入全镇重点民生工程。这一事关子孙后代健康成长的重点工程得到当地干部群众大力支持,纷纷捐款,而许多X镇籍在外人士也通过各种方式捐资助学,截至目前,社会各界已捐款35万多元。

据了解,X镇迁建改造的中心小学将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占地面积43亩,选址用地为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一般农田。目前规划已获得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土地审批等手续本月内即可批复。

X镇党委、政府介绍,党委、政府需要将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随时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危及学生生命安全的破败校舍的迁建改造,实在不能继续拖延。中心小学迁建改造的土地征用,共涉及98户农户的部分承包地,农民群众普遍给予高度认可,但有4户农户提出其他利益诉求。党委、政府将继续与这些农户进行沟通,并依法补偿其因土地征用造成的经济损失,把迁建学校工程这项民生事业办好。

稿件在地方官方网站挂出后,报道此事的电视台就此收手。跑偏了的舆论被一举引回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