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微心理:让你在第一时间获得成功的N个心理学定律
17112800000009

第9章 晕轮效应:不要像看“日晕”一样看世界

【定律阐释】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指人们看问题时,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是一种在突出这一晕轮或光环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效应。

为什么我们会“爱屋及乌”

中国有句古话叫“爱屋及乌”,意思是如果爱一个人,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会喜爱。要知道,依我国传统文化,乌鸦是“不祥之鸟”,那么,为什么还会有“爱屋及乌”的现象呢?

其实,这就是晕轮效应的典型表现。无论在人际交往,还是认识事物时,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对别人或其他事物做出全面的结论。这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推断泛化和扩张的结果。在晕轮效应影响下,一个人或事物的优点或缺点一旦变为光圈被扩大,其缺点或优点也就隐退到光圈的背后,被别人视而不见了。

再有,中国民间有句俗语:“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是为爱慕之情所迷惑,觉得所爱女子无处不美。黄庭坚的诗“草茅多奇士,蓬荜有秀色。西施逐人眼,称心最为得”,便是由这句古话而来的。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她)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双方看来也是无所谓的。这也是晕轮效应的表现。

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效应是由知觉者的情感引起的、对他人的一种主观倾向。由于我们在知觉他人时有一种情感效应,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就容易出现偏差。这一偏差表现为当某人或某物被我们赋予了一个肯定的、令我们喜欢的特征之后,那么这个人就可能被我们赋予许多其他好的特征。反之,如果某人或某物存在某些不良的特征,那么,我们就会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坏的。后者被称为“坏光环效应”,也被形象地叫作“扫帚星效应”。正所谓“一好百好,一恶百恶”,在生活中,“晕轮效应”与“扫帚星效应”经常发生,这些都是人类奇妙的内心反应。

理性人生,辩证对待心中的“光环”

客观上讲,晕轮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辩证地对待这个“光环”。

既然我们知道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是个人主观推断泛化和扩张的结果。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就要注意在评价自己的时候,要实事求是,考虑全面。当别人称赞你的时候,要保持头脑冷静,知道自己还有不足之处;当别人贬低你的时候,也不要自暴自弃,要知道自己还有可取之处,真实客观地看待自己,避免出现以偏概全而导致的错误。

我们可以利用晕轮效应为自己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在认识或接触其他人和事物的时候,晕轮效应的负面影响会给人的心理带来很大的障碍。

正如著名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言:“倘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先征服自己。”请辩证地对待我们心中的“光环”,理性地活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