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传染病的生活预防
17114500000002

第2章 流行性感冒

一、发病机理与传染途径

1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是流感病毒,属正黏液病毒属,是核糖核酸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流感病毒细胞呈球形。流感病毒细胞由3部分组成:其核心为单链的核糖核蛋白(RNP),有特异性;囊膜内层为内膜蛋白,也有型特异性;外层为脂层,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两种抗原性微粒,这两种抗原性微粒都有变异的特性,抗原变异就是指这两种抗原(主要是HA)的变异。

根据核蛋白(NP)抗原的不同,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3型,按照H和N抗原的不同,同型病毒又分为若干亚型。变异性最强的是甲型抗原,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和不同规模的流行;乙型的变异性较甲型小,可引起中等流行;丙型的抗原性基本上稳定,流行性不明显。由于3型抗原之间无交叉免疫和抗原的变异,因此,人体原已产生的抗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常失去保护作用。

流感病毒不耐热,环境温度达到56℃时30分钟可被灭活,在0~4℃可存活数周,在-60℃或冻干条件下可长期保存。室温、干燥、日光、紫外线都可威胁它的存活。它对乙醚、乙醇、甲醛、酸类、各种常用消毒剂均敏感,最适PH值为70~75。它对一般的抗生素有一定的抵抗作用。预防它的有效方法是使用金刚烷胺。

流感病毒受干扰素的控制,同时它也可以引生干扰素。

2 主要通过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传播

流感主要是通过病人和病毒携带者进行扩散传播的。尤其是病毒携带者,他们往往不发病,都从事正常的工作,所以很容易将病毒扩散,引起病毒流行。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而传播的。病毒常常躲在病人鼻咽分泌物(鼻涕、口涎、痰液)中,当病人讲话、打喷嚏、咳嗽时可将带有病毒的飞沫散布到空气中。健康人通过吸入带有病毒的空气飞沫而致病。另外,病人的鼻涕、唾液、痰液中也带有病毒,健康人也可通过接触这些分泌物而感染。

比如,病人用手挖鼻,就可将带有病毒的鼻腔分泌物粘在手上。如果正常人和这个人握手,没有洗手又挖自己的鼻孔,就有可能将病毒带入自己的鼻腔,使其在鼻腔内定居而致病。另外,共用毛巾、食具等也可能引起间接传播。病人在潜伏期末就有传染性,病初的2~3天传染性最强。当体温恢复正常后,就很少排毒,传染他人的几率非常低。

人对流感病毒有易感性,与年龄、职业和性别没有关系。当人的抵抗力低下,如受凉、疲劳时,容易被传染。流行性感冒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冬末春初是流感最易大范围流行的季节。传播速度与人口拥挤程度关系密切。

二、流行特征与疾病症状

1 易发生流行和大流行

易发生流行和大流行是流感的主要流行特征。由于潜伏期短、传播快、病程短,当人群缺乏对某亚型的免疫时,往往突然暴发,迅速传播,广泛流行,短期内,发病人数大量增加。蔓延路线首先在铁路沿线的大中城市发生,然后沿交通线蔓延到各个县城,再从县城传播到农村。世界性大流行常有2~3个流行波。甲型流感一般每10~15年可发生一次世界性大流行,每2~3年可有一次小流行;乙型流感的局部流行性强,每次间隔4~6年;丙型流感一般不呈现大流行趋势。

2 有典型的全身中毒等症状

流感患者有典型的全身中毒症状,多表现为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同时,临床上多有鼻塞、流涕、喷嚏、咽痛、流泪、咳嗽等症状与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极为相似。

流感患者的典型症状可持续1周左右,但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有较大差异,可分为单纯型、肺炎型、中毒型和胃肠型。

单纯型最为常见,即出现上述的流感一般症状。

肺炎型多发于老年、小儿、慢性心肺疾病及其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发病初期的病状与单纯型流感相似,1~2日内病情加重,有持续高热、咳嗽、咯血痰、胸痛、气促等症状。

中毒型多表现为高热不退,并伴有脑炎或脑膜炎样表现,儿童可发生抽搐,少数患者会出现循环功能障碍、血压下降或休克。

胃肠型患者除一般症状外,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极为明显。

另外,流感还可引起继发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鼻窦炎或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继发性细菌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等。

流感虽然危害严重,但如无并发症大部分于4周左右好转,这是由于流感病毒有自限性的缘故。

流感的潜伏期短,一般1~3天,最短仅数小时。所以,在流感的晚发季节一定要做预防工作。

三、易感人群与预防措施

1 易感人群主要有三大类

流感病毒的发病速度快且流行广泛,一般在下列人群中,易感几率较高:

易发生流感并发症的人群: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敬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居住者;患慢性肺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成人和儿童;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慢性肾炎或其他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和HIV感染者;经常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儿童和青少年;孕、产妇等。

易感染流感或易使流感流行的人群:幼儿园和大、中、小学学生,特别是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教师;部队军人;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工作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在写字楼或其他空气流通较差、人口密度较大场所的工作人员。

易将流感传播的人群:医生、护士和其他医务工作者;敬老院工作者;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

2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在冬春季节,注意防寒保暖,可有效地预防流感的发生。在流感流行期间,应少到公共场所。若家人患病,一方面要隔离病人,另一方面要做好室内的消毒工作。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是食醋熏蒸法,食醋用量5~10毫升/立方米,加水稀释一倍,置火炉上温火加热到食醋蒸干,每日l次,连用3天,对控制流感病毒的传播非常有效。

3 接种疫苗

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对预防流感效果显著。此疫苗为单价,经鼻腔喷雾引起上呼吸道轻度感染而产生免疫力,其血清抗体水平高,但呼吸道局部抗体较多。

此疫苗的接种对象为健康成人与少年儿童,但对于老年、婴幼儿、孕妇和患有严重慢性呼吸道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应禁用。

流感灭活疫苗用于皮下注射,反应极轻,效果较好,接种对象为不适宜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的人群。基础免疫是皮下注射两次,间隔6~8周,成人每次1毫升,秋季注射,以后每年秋季再加强一次。

4 药物预防

金刚烷胺类药物对甲型流感有预防效果,这是目前被公认的,其作用机制是对病毒进入上呼吸道上皮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亦可用中药预防。

人们要积极地预防流行性感冒(流感),因为它对人类造成的损失和威胁很大。平时应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秋、冬季注意防寒保暖,这些都是积极主动的防病措施。

对流感病人早发现早隔离,对预防流感的流行非常重要。流感流行期间应减少大型集会、集体活动,减少交往,少去公共场所,外出带口罩。房间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晒被褥。对室内空气进行食醋蒸发消毒,也十分必要。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是注射疫苗。我国是流感的高发地,每年基本上都有流感的流行或局部暴发。特别是人口密度高、人群活动频繁的大、中城市,流感易发生大规模流行。老年人、慢性心肺疾病的病人、糖尿病病人和那些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感染上流感的可能性极大,而且感染流感后,病情往往较重,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因此这些人应进行疫苗接种。

流感病毒不耐热,环境温度达到56℃时,30分钟可被灭活;100℃时,1分钟即可灭活。对紫外线与常用消毒剂均敏感,但对低温耐受力强,4℃时可存活1个月。

流感的危害较大,因而消毒、预防尤为重要,消毒、预防措施主要是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干燥,空气可用过氧乙酸熏蒸,或用0.5%~l%戊二醛喷雾,或用紫外线(按每9平方米一盏30瓦紫外线杀菌灯设置)照射消毒,作用时间为30~60分钟。还可用含有效氯400~600mg/L的含氯消毒剂、0.2%~0.5%的过氧乙酸、70%的乙醇或异丙醇擦拭或喷洒物体表面。对病人的餐具、毛巾、衣物等可以通过煮沸5~10分钟来消毒。不宜煮沸的衣物等用品应在阳光下暴晒l~2个小时或用含有效氯400~800mg/L的含氯消毒剂、0.2%~0.5%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15~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