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联合国常识
17169500000005

第5章 联合国大楼巡礼

联合国总部大楼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岛东部,由秘书处大楼、大会厅、会议楼和图书馆组成。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达80万之多,初到这里的游客都会被眼前的壮丽美景所折服。

秘书处大厦

秘书处大厦是一栋玻璃面的39层板式建筑,由于其四四方方的长方体外形而被称为“火柴盒”。大厦外墙全部用铝材料、玻璃和大理石装饰。大片的绿玻璃幕墙一直延伸到传统式样的屋顶平台。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厦北面和南面的墙面上没有安装窗户,而是用美国佛蒙特州产的大理石饰面。除了高高耸立的39层建筑,秘书处大厦还有3个地下室,分别与大会大厦的3个地下室相连。

大厦内部没有奢华的设施,里面的办公室一般都很小,所有空间都充分利用起来。当初设计时考虑用铝材料做窗框,窗户全部用玻璃镶嵌,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使办公室空间能够尽可能多地采用自然光线。另外,一个由电动升降机和传送装置组成的综合系统使文件和邮件可以在整个大厦内部快速传递。

大会厅

大会厅是专门用来举办联合国大会的,联合国成员国代表的表决会议都在此举行,因而此地也成为联合国总部出镜率最高的地方。有时也会用作其他大型活动,如各国派出的表演团体演出,还有联合国大学举办模拟联合国活动,都会使用这个场所。

大会厅四边状若天穹,整个建筑结构呈斜坡状,顶端是薄薄的圆屋顶,有供大厅内照明用的固定装置。建筑物用特别设计的半透明玻璃板饰面,玻璃板嵌入大理石支柱内,给大厅一种大教堂特有的柔和的采光。东墙和西墙用英国产石灰岩饰面,衬以大理石镶板和饰物,与秘书处大厦的北端和南端十分协调。大会厅的南端是一扇高53.5英尺的巨大的平板玻璃窗,四周用凹度很深的大理石镶框。从代表大厅透过这扇窗户向外看,秘书处大厦广场尽收眼底。

大会厅共有3层,主席台上就坐的是大会主席、联合国秘书长和主管大会事务的副秘书长。

大会厅可以容纳192个代表团。每个代表团有6个座位:坐在前排的是3个正式代表,后排为3个副代表。大会厅共设有1321个座位,分别供各国与会代表团成员、联合国各机构代表、新闻媒体人员和公众人士就坐。

在主席台后面的墙上,设有一个大型显示屏,显示的是联合国各成员国的名字以及投票的结果。各国代表前面的桌子上有绿色、红色和黄色三个按钮。绿色按钮表示支持某一决议,红色按钮表示反对,黄色按钮表示弃权。

大楼内设有面向游客的公共场所,包括书店、联合国邮票中心、礼品中心、纪念品商店、咖啡馆等。

会议楼

秘书处大厦一侧较低的长排建筑,其高度由低至高形成一道弧线,这就是联合国总部的会议厅大楼,其内有各个规格的会议室。在联合国会议厅大楼里,二层是最为重要的核心区域。联合国的几个重要机构都在这里开会,包括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还有托管理事会。由于地位重要,讨论的问题敏感,游客不能到这一层参观。连秘书处的工作人员,如果没有特许证件,也不能在这一层随意走动。但是游客可以到3层的公众席旁听上述机构的公开会议,观看各国外交官们在这里唇枪舌剑,慷慨陈辞。当然,安理会经常举行闭门会议,举行秘密磋商。这时,外交官们的折冲樽俎外界可能在许多年里都无从知晓。

安理会会议厅由挪威人设计和装修。担任设计任务的是挪威人阿恩斯坦·安内伯格。会议厅共有164个公众座和118个记者座。墙上挂有一幅克罗格创作的壁画,内容象征着人类对和平与自由的追求。

经社理事会会议厅位于托管理事会会议厅与北侧的代表休息厅之间,经社理事会会议厅由瑞典人斯文·马凯柳斯设计,装修也由瑞典人完成。1973年经社理事会成员国从原先的27个增至54个,为了满足增加的成员国的需要,1974年对会议厅做了重新布置。会议厅顶层共有336个公众座和40个记者座。

托管理事会会议厅由丹麦人设计和装修。厅里有一尊用柚木雕刻而成妇女雕像,作者是丹麦人斯达克。担任设计任务的是丹麦人芬·朱尔。该会议厅共有164个公众座和30个记者座。

图书馆

大会厅对面的哈马舍尔德图书馆位于1961年落成,为了纪念已故秘书长哈马舍尔德而以他的名字命名。为了建造这座图书馆,福特基金会曾捐赠660万美元。图书馆共6层,地上3层收藏的是与联合国有关的各种文件以及参考资料和地图。地下3层是演播厅、期刊阅览室和书库。

哈马舍尔德图书馆拥有藏书近4万册及几百万份联合国文件、8万份地图、1500份图表集、1万多种官方出版物和4000多种非官方期刊。另外,还有330多种日报和191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的政府公报,包括来自中国的《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