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联合国常识
17169500000006

第6章 各国赠送联合国的礼品

在联合国总部的庭院、走廊和会议室中,陈列和装饰着许多雕塑、绘画、挂毯和工艺品。这些都是各成员国赠送给联合国的礼品,许多寓意深邃,各具特色。

在这些礼品中,以期望和平,反对战争为主题的最多,因为这是联合国的宗旨。在这方面,有几件礼品值得一提。

一踏上联合国总部大厦入口处的台阶,就能看到一把铜铸的手枪,枪管却被打了个结。这是卢森堡赠送的雕塑,一眼就能体会到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不要暴力!

在大楼北侧的花园里,有一位骑着战马、披着盔甲的勇士,用长矛征服一个怪兽,这个怪兽是用销毁的美制潘兴导弹做的。它是联合国所有雕塑中最大的,由前苏联赠送,为纪念美苏达成的中程导弹协议而建造。这个协议是国际裁军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告诉人们,战争这个怪兽是可以征服的。

还有一件前苏联赠送的雕塑也在后花园,是一个青年高举锤子,锤打一把巨剑,其下半截已经锻成一把犁了。它所表达的意思非常明确:铸剑为犁,不要战争,要和平。

安理会会议厅正面那幅由挪威赠送的壁画《团结》,虽然有点抽象,但其含义是象征人类对和平与自由的追求。由于它经常上电视画面,几乎成为安理会的标志。

位于秘书处大厦与大会大厦外的和平钟是日本联合国协会于1954年6月赠送给联合国的。和平钟由60个国家的儿童收集起来的硬币铸成,安放在一座柏木的典型日本神社式亭子里。每年敲钟两次已经成为传统;一次是春分,也就是春季的第一天;另一次是9月联合国大会开幕的那一天。后来,联大通过决议,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国际和平日,于是秋季的敲钟仪式就定在了每年9月21日。

有一些礼品,不仅有象征意义,还是人类发展史中十分珍贵的文物。在会议厅二楼走廊墙上,土耳其送的一个世界最古老的和平条约的复制品,是公元前1269年哈突西利斯国王与拉姆塞斯二世所签订的,原件刻在泥碑上,复制品虽是紫铜表皮雕塑,但上面古朴的文字历历在目,是国际关系史中难得一见的古代和平见证。另外一件是伊拉克送的《汉穆拉比法典》石碑,是公元前1792年的原件,上面的石刻文字有些已经不易辨认,但其价值和意义却难以估量。

联合国的大量工作,就是讨论和制定国际法,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秩序的基础。这些礼品代表了人类几千年来对和平、法制的追求。

还有一些礼品,反映了人们对一些问题的关切。由白俄罗斯赠送的大型挂毯,表现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灾难,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一不幸。意大利赠送的大地球雕塑,球面不是光滑的,上面斑痕累累,代表着地球所受到的污染。

有许多礼品是各国为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而赠送给联合国的。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中国送的大型象牙雕刻“成昆铁路”。它以大红丝绒为背景,放在高大的玻璃柜中,山水人物,精美绝伦,是中国工艺美术品中的上乘之作,被陈列在旅游者参观路线的必经之处,也是导游介绍的重点。此外,一些国家也赠送了很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埃及的镀金神像奥西利斯,是公元前700年的珍品。秘鲁赠送的精美盖毯,是古墓中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文物,伊朗赠送的挂毯也有几百年的历史,泰国赠送的是一个大型皇家龙舟模型。就是一些历史不长的小国,也有其特色礼品。加勒比共同体国家共同赠送了两个代表该地区乐器的钢鼓,虽然普通,但很有特色。人们参观这些历史文物和工艺美术品时,如同徜徉在世界文明历史的长廊中一样。

联合国的礼品,在早期是各成员国和一些个人为祝贺联合国的成立和表示对联合国的支持而赠送的。上世纪60年代,成立了联合国艺术委员会,作为秘书长接受礼品的顾问机构,并确定了联合国接受礼品的原则:只接受政府的礼品,不再接受个人和民间机构的捐赠,而且每个成员国只能送一件礼品。其标准是“有高度艺术性,有历史意义,与联合国直接有关”。此外,礼品必须是本国的艺术品,与联合国的环境协调,并没有其他展示目的。虽然有了这些原则和标准,但实际上,执行起来还是有困难。比如,一个国家一件的原则,在各国的压力下,并没有严格执行。为了体现成员国平等,一些艺术价值稍差的礼品,联合国也客气地收下了。1987年,联合国曾暂停接受礼品,但几年后就无法执行,因为联合国成立50周年前夕,有30多个国家都希望赠送礼品,包括中国赠送的“世纪宝鼎”。但联合国大楼陈列面积有限,一些大的赠品只好放到后花园,还有些只能放在储藏室里。如何安排这些礼品,是联合国艺术委员会的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