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普通高等学校管理探微
17197700000002

第2章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创新的目标

一、创新是时代的需要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关于创新有一段十分精辟的论述,他说:“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总书记号召全党要将创新提高到实践“三个代表”的政治高度来加以重视,为创新指明了方向。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不断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实践、总结、改革和完善中进步的,当然也是在同落后的、阻碍社会进步的思潮和势力的斗争中前进的。目前强调创新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推动作用,是针对当前特定的外部和内部环境而言的。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更深层的改革和更快地发展需要我们在理论、观念、思想方法、体制、政策、制度等方面有所突破,尽快消除过去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在封闭环境中和在各种“左”的和右的政策的影响下形成的影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现实。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了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开展理论的创新,观念的创新,体制的创新,科学技术的创新,使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使我们中华民族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必须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创新,创新是时代的需要与召唤。

二、不断创新需要实事求是精神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在具体的创新活动中,坚持实事求是是根本,同时,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是在探索、实践、总结基础上的提高,创新就是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育了光荣的传统,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我们提倡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脱离历史和现实的创新容易走弯路。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全世界融入一个大的、整体的活动空间,继承的范围也应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参照历史的、参照中外的成功范例,有利于成功的创新活动,有利于缩小与世界的距离。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原则,创新应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鼓励创新而不是鼓励盲目冒进,凭空想像。江总书记在关于解放思想、提倡创新的论述中,强调了要坚持事实求是。历史上我们党曾多次经受了各种“左”的右的思潮的影响,对我国的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坚持实事求是是共产党员的一个重要标志,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和科学的态度是为了更大胆地解放思想,更合理地进行创新,而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是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更真实和更深入地了解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驾驭客观世界。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开拓创新不是蛮干,实事求是也不是保守。创新可能会被误解而承受压力、遭遇痛苦。因此,开拓创新需要勇气、决心和智慧。

创新要“与时俱进”,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这也是实事求是的精神。由于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历史也在前进,一切事物的出现、发展和变化是在一定的时域上开展的。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实践也应具有时域性,“新”和“旧”有时也是相对的,创新应把握住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导我们革命的理论基础,但在个体的革命实践中需要发展和充实,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要灵活应用。创新活动还应符合地域性,所谓“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即是这一道理,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地域,对创新的要求是不同的。“与时俱进”的观点体现了动态的、历史的和发展的观点,不仅是创新应坚持的原则,也应成为我们其他实践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三、教育创新,我们责无旁贷

要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起着特殊的作用。由于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应运而生,这就要求高等教育本身率先开拓思路、进行创新、适应发展、改造现实和创造未来。高等教育首先要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就高等教育本身来讲,教育观念要更新,教育思想要更新,教育方法要改变,特别是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教育对象正在发生变化,因此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管理的机制和模式要能适应创新的需要。我国加入WTO后,国外高等教育将对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形成挑战,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新的知识结构,新的择业观念都是促进高等教育创新的因素。

除了更新思想和观念外,高等教育还比较多的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讲,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也不能完全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特别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因此要改变那些落后的、僵化的、保守的和阻碍人才发掘、成长和培养的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激励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创新的积极性,从制度上保证教育的质量。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管理更是显得重要,这是由它的功能决定的。管理者的意识,管理者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对学校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主要是参预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社会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是广泛和长远的。要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参预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使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变为开放式、创业型的工作,这是管理者充分发挥效能的基点,管理者要使高等教育融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流中去。

四、艰苦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创新贡献力量

要发展就要锐意创新,创新不能搞形式,做样子,图虚名。创新的过程是要付出努力,是要潜心进行研究的。目前在理论界,学术界,管理层有一种浮躁的风气,不想经过艰苦的努力就想得到成功,这是不能创新的。创新的过程是在做大量细致的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总结,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结合当前的实际,开创性地提出符合实际的新思路、新方法。

创新还需要积极地实践。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一种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机制,新的技术只有在继承和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有效性,才能将潜在的问题暴露出来,逐步完善,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创新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新事物的出现可能要走一点弯路,我们的社会要有一定的包容性,要有宽松的环境,允许创新者在创新中的合理失误。创新者要努力去实践,尽量争取减少失误,并从中总结经验以求得创新的成功。

创新需要团结协作的精神。中国加入WTO后,已经参预到世界范围内的创新,个体的活动会减少,国家间、单位间的合作将越来越多,我们要培养全局意识,依靠团体的智慧和力量取得成功。

创新需要勇气和奋斗拼搏,有时甚至要牺牲生命。要静下心,付出艰苦努力。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创新的目标。我们要在学习、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敢为天下先,用实事求是的精神勇敢地承担起教育创新的历史使命,发扬勇敢拼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