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的谜题1:探寻历史背后的君王智慧
17369300000003

第3章 煮酒论英雄——韬光养晦的帝王屈伸术

老百姓常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曹操却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一个玩感情戏的窝囊男人,为什么被称为大英雄?因为他“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虽然素怀大志,却苦于起点太低,只好替人打工。每次独立创业,都很快破产倒闭。由于跳槽太多,虽然每个新东家都把他当做“尊重人才”的活招牌,却从来不会委以重任。除了低调,还是低调,长期韬光养晦、忍辱负重,让他在险恶的政治环境里生存下来,最终一飞冲天,创下三分基业。

1.英雄莫问出处

《三国演义》中,有一次曹操见到园中青梅甚好,于是邀请刘备来园中一块儿饮酒。曹操是个豪放洒脱之人,喝得兴起,看见天边雨云卷成龙形,就对刘备说:“使君知龙之变化否?”刘备一副思维跟不上的样子:“未知其详。”曹操说道:“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刘备谦虚推诿了一番,实在拗不过,于是把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这些当年的“职场巨头”一个个列了出来,却都被曹操一一否定。曹操表示:“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懵懵懂懂地问:“谁能当之?”曹操大笑,对刘备的故作糊涂并不买账,直接用手指指刘备,再指指自己,说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大惊失色,连筷子都掉在了地上。正巧天边打了个炸雷,刘备连忙解释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三国演义》的场景多有虚构,这段故事虽与正史有所出入,却生动地展现出了两个人殊途同归的英雄境界。曹操的豪迈正是英雄本色,刘备那副唯唯诺诺、韬光养晦的样子,又何尝不是英雄行径?曹操意气风发,虎视天下,正是“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的时候;刘备寄人篱下,事事谨慎,则处于“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的阶段。他们都是“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有为之人,却表现出相距甚远的言谈举止。为何?时势不同也。

三国时期的各路英雄,刘备的出场大约是最为落魄的。和袁绍、曹操这些高干子弟不同,刘备虽然名义上是皇帝的亲戚,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流氓无产者。父亲当过小官,去世早,少年刘备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编草鞋、草席卖钱过日子。

家里虽然穷,刘备却从小就有干大事的志向。他家东南角上有棵五丈多高的大桑树,树形长得就像小车盖(皇帝马车上遮阳的那种伞盖)。有人见这树长得有造型,就说这户人家会出贵人。小朋友刘备就把这话当真了,在玩耍的时候指着大桑树说:“我以后就要坐带这种伞盖的马车!”惊得他叔父连连阻止,生怕遭到灭门之祸。

那时候,还没有向劳动人民学习的传统,刘备一家人社会地位很低,以至于多年后在两军阵前,曹操还讥讽刘备是“织履小儿”。因此,刘备十五岁的时候,他母亲怀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朴素思想,从牙缝里抠出学费,让他去当地有名的知识分子、前九江太守卢植那里学习。

然而刘备的学业注定是让母亲失望的。虽然有一个好导师,他却不喜欢读书,而是喜欢过声色犬马的小混混生活。当然,与那些脾气毛躁的普通小混混不同,刘备“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表现出明显高于众人的修养。他虽然沉默寡言,却待人热情友好。喜怒不形于色,则使他少年老成。自信、谦和、大度等豪杰气质,此时已在刘备身上显露出来,让他“年少争附之”,成了当地混混的头目。

要想当老大,靠编草鞋那点收入是万万不够的。潜力股不怕没人投资,中山地区的大商人张世平与苏双,做马匹生意的时候经过涿郡,看到刘备特殊的相貌(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和卓尔不群的领袖气质,于是慷慨解囊,使得刘备有了不菲的运作资金。

人员资金都已到位,如果是在太平年月,刘备充其量只会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地方势力,顺便收些保护费,离他的皇帝梦还差得很远。但没多久,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来了。

造反的黄巾军声势越来越大,朝廷那点兵力招架不住,于是四处招兵买马。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等人,从社会游民变成了朝廷军人,立下了一些战功。黄巾军被镇压后,朝廷论功行赏,刘备当上了中山国安熹县(现属河北定州市)的县尉(相当于县公安局长),进入了公务员队伍。

刘备的运气不算坏。在那个讲究门第出身的年代,他没有得到“孝廉”“茂才”之类的推荐,却能从平民一跃至公务员(还是正科级),靠的就是生逢乱世的时代机遇以及真刀真枪的冒险打拼。

此时刘备还是个三十岁不到的年轻人,事业顺利、弟兄众多,有点得志轻狂的意思。不料好日子没过多久,上级派下来一个督邮(监察官),检查刘备这些县级官员的任职情况。由于最近传闻朝廷可能要淘汰一些有军功但是没行政素质的官员,刘备前往督邮下榻的住处拜访,希望能打探一些口风。不知是什么原因,督邮没有答应刘备的拜见请求。刘备当了这么久的大哥,哪里受得了这种委屈?一怒之下回到单位,带了手下兵丁冲进督邮的住所,声称:“上面给我秘密命令,抓捕督邮!”抓到督邮后,他把督邮捆在树上,鞭杖百余下,还打算杀了他。督邮苦苦哀求,才幸免一死。

一时冲动闯祸之后,刘备索性连官也不要了。他把官印挂在督邮脖子上,然后带着关羽、张飞等人扬长而去。后来《三国演义》把“鞭打督邮”的账记到了张飞头上,这是不厚道的,只不过是为了维护刘备“忠厚长者”的形象。

由于天下大乱,朝廷也顾不得去惩罚刘备这种小角色。刘备带着弟兄们投靠了正在丹阳郡招兵的都尉毋丘毅。他们路过下邳时小露了几手,解决了一些蟊贼,于是又被毋丘毅保举当官,在下密县(现山东昌邑县东)当县丞(类似于副县长)。但是当了没多久,他又辞职不干了,大约还是受不得官场上的委屈。

没多久,运气一向不错的刘备又当上了高唐(现山东高唐)县尉,后来升官成了高唐令,成了当地一把手。不料黄巾余党终结了他的好运气,攻破了高唐,让刘备成了空头县令。想到公孙瓒在北方幽州发展得不错,他就过去投奔老同学。公孙瓒一见老同学来投奔,还会行军打仗,很高兴,于是给他一些人马,让他与青州刺史田楷联合,一起对付袁绍。刘备果然没让公孙瓒失望,打了几场胜仗后,当上了平原国的一把手。

此时刘备的官,不算大也不算小。平原本来是郡,因为皇帝封了诸侯在这里才被称为“国”,下面有十个城,行政规模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和以前编草鞋的生活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刘备很看重这个官职,把当地治理得不错,老百姓都拥护他。再加上他那种不拘小节、礼贤下士的豪杰做派,很多人才也纷纷来投奔。

不过也不是事事顺利,当地有个叫刘平的大户,和刘备有矛盾,派刺客来刺杀他。不料刺客被刘备的气度所折服,不但没动手,还把刘平的计划告诉了刘备。《三国志》说到这里,评论了一句:“其得人心如此。”

当时的刘备是否有问鼎天下的雄心呢?谁也不清楚。儿时当天子的戏言,只是童言无忌。此时逐鹿中原的诸侯,个个兵精粮足,根基深厚。刘备此时能做的,不过是当一个好官,在乱世中保存自己、等待时机而已。多年戎马的历练,使刘备从鞭打督邮的愤青,变成了脚踏实地的地方官员,也让他变得行事低调、谨小慎微。

只是,上天似乎连个稳定工作也不打算给他。袁绍打败了公孙瓒,占据了平原。刘备和田楷只好向东边撤退,退到齐郡(今山东益都一带)。

2.低调谦卑,轻取徐州

此时曹操在中原一带东征西讨,创下了偌大一份家业,打算把家人接到许昌来过好日子。徐州牧陶谦为了向曹操示好,派下属带兵专门保护路过徐州的曹操家属。谁知这个下属见财起意,杀掉曹操的老爸等亲属,带着金银财宝逃之夭夭。

曹操岂会善罢甘休。他命令部下穿上孝服,大举进攻徐州,并且声称要杀光徐州百姓。陶谦本来就不会行军打仗,再加上年迈多病,如何抵挡得住曹操的虎狼之师?他连忙找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带着刘备来蹚这趟浑水。

看看刘备此时的实力:千余正规士兵,一些在幽州招来的少数民族游骑,另外还有数千投靠而来的饥民。这样的部队,说是“乌合之众”一点也不为过。

进了徐州城,陶谦见到刘备仪表堂堂、语言豁达,心里十分喜欢。他见刘备的人马实在不成样子,当场给了刘备四千人马。拿人家的手软,刘备干脆脱离了田楷的管辖,把组织关系转到了徐州。陶谦自然也不亏待刘备,上表推荐刘备为豫州刺史。当然这也就是个形式主义——汉献帝没有任何实际权力,地方豪强们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豫州(今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一带)根本不在陶谦手里,刘备自然也不能去上任,封这么个官,不过是大伙儿穷开心罢了。

刘备带着人马对付曹操的前锋于禁,打了个小胜仗,稍微缓解了徐州的危机。陶谦大喜,在庆功宴上对刘备说:“现在天下大乱,皇帝失去威信。你是汉室宗亲,正应该匡扶社稷。我老迈无能,情愿把徐州让给你,你千万别推辞。”

天上真的会掉蛋糕的,但刘备显然还没有心理准备。他连忙离席推辞:“我是为了国家大义来相助的。您说这种话,难道是怀疑我有吞并之心?我如果有这念头,皇天不佑!”陶谦连忙说:“这是老夫的真心话,决不是虚情假意。”但刘备还是连连推辞,不肯接受。这时候手下们就来打圆场,说曹操大军还没退去,等打赢了这场战役再商议也不迟。

刘备不想要徐州吗?当然不是。当时的刘备,不过是个小小的地方首领,如果能得到战略要地徐州,无疑是为事业发展提供了梦寐以求的平台。但此刻,第一,他摸不透陶谦的心思,第二他初来乍到根基不稳,第三曹操大军正在城外磨刀,这时候接手徐州,只能是成为城内城外各种势力的活靶子,风险实在太大。

内部问题暂时搁置,刘备必须抓好当前的主要矛盾——曹操。遵守先礼后兵的江湖规矩,他首先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表示你和陶谦的战争纯属误会,作为国家的臣子,应该以国家大义为重,去对付那些乱臣贼子,而不是为了私仇大动干戈,等等。当然,徐州城里的人谁也不会把这封信当真,厉兵秣马等待厮杀。

刘备自打出道以来,都是跑龙套的打工仔,兵强马壮的曹操怎么会把他放在眼里?双方正准备操家伙动手呢,不料吕布出来捣乱了,攻破了曹操的兖州(今山东兖州)。一看后院起火,曹操只好暂时放弃报仇的打算,给刘备一个顺水人情,退兵回去了。

见曹操居然退兵,徐州众人暗地了抹了一把汗。庆功宴上,陶谦再次提出要把徐州让给刘备,刘备照例推辞,最后双方达成妥协:刘备驻扎在附近的小沛,算是为徐州看家护院。

过了一阵,老迈的陶谦病势越发沉重,派人请刘备来交代后事。陶谦躺在病床上,对刘备说:“请你来,不为别的事情,只因为我已经病入膏肓,朝不保夕。希望你能可怜徐州百姓,受取徐州的大印,我死也瞑目了!”说完对别驾麋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刘备还要推辞:“您的公子们可以继承您的事业。”陶谦苦笑道:“他们根本没有这个才能。我死了,还希望你对他们多多教诲,但不能让他们掌握大权。”刘备还要推辞,陶谦已经说不出话来,用手指心,去世了。

刘备一方面安排丧事,一方面找众人商议继承人问题。谋士陈登说道:“现在皇权式微,海内大乱,要想有所成就,正是时候。徐州地方富裕,户口百万,请您屈尊掌管本州。”

徐州是个好基地,正好以此为资本去争夺天下,刘备心里明白。但它处于“兵家必争之地”,曹操、袁术等人都在对这块肥肉虎视眈眈,羽翼未丰的刘备还是有所顾虑的。他拿袁术试探众人:“袁术近在寿春,家世显赫,你们可以把徐州交给他嘛。”陈登正色道:“袁术骄横豪奢,不是能在乱世立足的君主。如今我们可以为你提供十万大军,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如果你实在不同意的话,我也不敢跟着你了。”

北海相孔融(就是“孔融让梨”的那位)作为客人,更是毫不客气:“袁术岂是那种忧国忘家的人?不过是冢中枯骨罢了,何足介意。现在的情况,天与不取,悔不可追!”

话说到这份上,再装低调,就要被人诟病了。刘备一副无辜的表情,接受了徐州的大印。

作为一方诸侯,“三让徐州”的陶谦展示出了宽阔的胸襟和长远的目光。他明白,此时无论谁作为徐州之主,都会成为曹操等诸侯的靶子。让自己资质平庸的儿子掌管徐州,不仅徐州保不住,甚至连自家的香火都可能保不住。在诸侯们“子承父业”的大潮流下,陶谦作出“三让徐州”的举动,于公于私都是明智之举。

而对于刘备来说,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他拥有了上可成五霸之业,下可书功于竹帛的根据地,有了与天下群雄抗衡的资本,也算是政治舞台上的一个角儿了。后来,曹操接管汉献帝的监护权,“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了稳住刘备,还表奏刘备为宜城亭侯,双方算是和解了。

很多事业有成的人士都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他们知道低调谦卑并不会让他们损失什么,反而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那些妄自尊大的人,为了一些虚名小利争斗不止,不但毫无收获,甚至要把自己的老本赔进去。

为了证明这个道理,为了证明陈登、孔融的评语,袁术高调登场了。

3.高干子弟的高调覆灭

在陶谦时代,徐州和袁术的关系还算不错,因此刘备拿袁术来试探众人。等到刘备成了徐州之主,袁术就看不下去了——你一个皇帝八竿子打不着的破落亲戚,到徐州打了几天工,就正儿八经地坐上老板椅了。刘备也不示弱,主动出兵迎击这个“冢中枯骨”。

不料,刘备后院起火了。

在东汉末年,比起低调的刘备,吕布是个不折不扣的风云人物。此人战绩一流,却因为没啥脑子,总是被人当枪使。他杀掉董卓后,本可以权倾朝野,却因为不懂得控制朝局,很快就被董卓的余党赶出了长安。他在中原一带当盲流,东打一个城西挖一块砖,常常和曹操过不去,上次徐州解围,也算是间接给刘备帮了忙。

刘备此前和吕布没什么过节儿(“三英战吕布”那是说书人编的),何况他一直挂着“汉室宗亲”的招牌,以“匡扶汉室”为奋斗目标,吕布算是汉室功臣,也不能不给面子,于是客客气气地迎接了吕布。一见刘备,吕布就诉苦说“我劳苦功高,却总有人和我过不去,弄得居无定所”之类,还大大咧咧地称刘备为老弟。刘备此时大小也是一个腕儿,被人称为小弟,心里老大不舒服。不过既然是客,不高兴也只能吞在肚子里。他把吕布安排在小沛,和自己当年的任务一样,给徐州看门。

工作是安排了,但信任远远谈不上。刘备出兵对付袁术,也没敢请吕布同行,还留着张飞看守徐州。不料张飞和徐州的旧将曹豹有矛盾,曹豹心一横,找吕布表示可以当内应。吕布本来就是个见利忘义的人,一看徐州唾手可得,立即带兵马冲进了徐州城。张飞倒是趁乱逃出来了,刘备的老婆却落在吕布手里。不过吕布坏事并没有做绝,他命人好生供养着刘备的家眷。

刘备前面有袁术大军,后面却没了退路,对吕布恨得直咬牙。

袁术听了这个消息可高兴坏了。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袁术连夜派人去联系吕布,许下丰厚的礼品,包括金银财宝、粮草马匹等等,让他从后面夹攻刘备。吕布倒也爽快,听说有钱就办事,派出人马去抄刘备的后路。刘备一边把吕布的祖宗骂了个遍,一边带着部队从前线撤下来。事情办完了,吕布找袁术兑现承诺。不料袁术在回信中表示灭了刘备才能兑现奖品。

小忽悠碰上了大忽悠,吕布大为恼火,打算亲率大军找袁术算账。谋士陈宫劝阻道:“袁术兵精粮足,不可轻敌。不如与刘备和好,让他屯军小沛,联手对付袁术。”于是吕布派人去联络刘备,表达和解的意思。刘备正被袁术赶得无处藏身,见信大喜。关、张等人纷纷劝阻:“吕布是无信小人,不能答应。”刘备却满口答应使者,马上回军徐州,和吕布和解。

一个借住在你家的可怜人,抢了你的房子、关了你的老婆,还在你背后踹了一黑脚。这样忘恩负义的人,你愿意和他继续称兄道弟吗?你还愿意搬回原住处看脸色吗?刘备可以。

成大事的人,除了雄心壮志和过人之能外,还拥有一项特殊本领——忍。

刘备带着残兵败将到了徐州,大约吕布自己也觉得有点过分,“大度”地送还了刘备的家眷,把刘备安排在小沛驻军。以前的主人和看门人互换位置,刘备表现得倒也安之若素。

吕布这边还能暂时稳住,老冤家袁术却不愿让刘备安生,他派出大将纪灵,再次攻打刘备。刘备流年不利,缺兵少将,小沛这样的破地方怎能守住?这时候,吕布站出来了。

他觉得唇亡齿寒,刘备完蛋了对自己并没有益处。然而自己毕竟和袁术签了同盟协议(虽然对方钻了合同空子,但还没正式违约),兵戎相见对自己也没好处。于是他把刘备和纪灵都请到自己的营帐中来开赌局。

吕布命人在离中军大帐一百五十步的辕门竖好方天画戟,宣布如果他能在中军大帐一箭射中画戟上的小枝,纪灵刘备两家就得罢兵,如果不中,双方回去厮杀,听天由命(实际上是要刘备的命)。这个赌局,纪灵觉得胜算很大,刘备也没有其他选择,双方都很快答应了。

只见吕布不负名将之誉,稳稳发箭,射中小枝。刘备赢了,暂时逃过一劫。

当然,吕布的军事实力才是这场赌局的保证。他是肯定要保刘备的,也不愿意得罪袁术,只好想了这个“辕门射戟”的法子。他自认为这次和平大使当得不错,实际上,袁术对他不满,刘备也不会因此对他感恩戴德,他自己虽然扮了一回和平大使,却什么好处也没捞到。

逃过一劫后,刘备对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认识得越发深刻,他利用自己的声望不断招兵买马,没过多久又有了一支万余人的队伍。吕布一看养虎为患了,就发兵攻打刘备。刘备不是对手,被赶出了徐州地界。

投靠老同学公孙瓒的话,离得太远,中间还隔了个和自己有过摩擦的袁绍。仔细思量一番,刘备觉得曹操这人还算靠谱,跟他没啥深仇大恨,实力也足以庇护自己,于是带着手下投奔曹操。

曹操正处于事业的上升阶段。他把难民一样的汉献帝迎接到许都,好吃好喝地伺候着,然后打着汉献帝的名义四处征讨,“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占据政治上的优势,但曹操的实力还远远没有达到号令天下的程度,袁绍、袁术兵精粮足,吕布之流趁乱打劫,甚至小小张绣也敢对他说不。

刘备此时已经颇有声望,为了维护“爱贤”的好名声,曹操装出一副大度的样子,接纳了过去的对手刘备,还向皇帝表奏刘备为豫州牧(虚衔)。他的谋士程昱也很看重刘备,不过看重的是刘备的人头。程昱对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民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曹操虽然也清楚这一点,但更多考虑的是舆论问题:“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在朝堂上,汉献帝还专门认这个当年卖草鞋的人为皇叔,刘备的皇亲身份算是得到了朝廷认证。从此人称刘备为“刘豫州”或者“刘皇叔”。

暂不提刘备,来看看他的老冤家袁术。

比起刘备这个皇帝九曲十八弯的亲戚来,袁术的简历要好看得多。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人,出身豪门,家世显赫。从他高祖父袁安开始,袁氏一门高官辈出,史称“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由是势倾天下”。沾着祖宗的光,袁术出道以来一直仕途平坦,担任过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等职务。董卓当权的时候,为了拉拢袁术,还任命他为后将军。袁术不愿意和董卓拴在一条绳上,和堂兄袁绍逃出洛阳,利用家门声望组织各地势力讨伐董卓。虽然这联盟不怎么成功,但袁术总算是有了自己的事业。董卓失败后,他盘踞在淮南一带,称雄一时。

原长沙太守孙坚死后,其子孙策在袁术手下打工,郁郁不得志,打算去江东一带独立发展业务。苦于没本钱起家,他找到袁术,表示愿意拿父亲当年乱军中得到的传国玉玺当抵押品,向袁术借几千兵马,帮袁术在江东一带开拓业务。袁术一贪心,就答应了孙策的请求。

孙策在江东如鱼得水,袁术摸着手里的传国玉玺也动了心思。这是什么啊,皇帝才能有的东西。我兵马又多,势力又广,比起那个在曹操手里当傀儡的小皇帝不知强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我就不能当皇帝呢?

说干就干,他召集手下开研讨会,讨论称帝的具体事宜:“汉高祖不过是个亭长,就能起兵得到天下。汉朝已经传承了四百年,气数已尽,天下大乱。我家四世三公,众望所归。我正好顺应天人,正位九五当皇帝。诸位以为何如?”

手下一听到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就急了,主簿阁象拜倒在地说:“主公万万不可!当年周王朝积累势力那么多年,到了周文王的时候,虽然三分天下有其二,还对纣王称臣。您虽然家世高贵,但声望还是比不过当年的周文王吧。如今汉室虽乱,却没有当年商纣王那样的暴政,人心未失。此事决不可行!”

袁术很没面子,大怒道:“我袁姓出自于陈。陈乃是大舜之后。汉为火运我为土,以土承火,正应其运。又有谶语云:代汉者,当涂高也。我袁术字公路,正应此谶。又有传国玉玺。如不为君,是违背天意的。吾意已决,多言者斩!”这一套理由虽然很无厘头,但最后一句大家都是听明白了的,果然没人再吱声。

建安二年二月(公元197年2月),袁术揣着玉玺在寿春登基,当了皇帝。

曹操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辛辛苦苦把皇帝请来当名誉主席,办个业务封个职位方便点,袁术却宣布这个皇帝不算数,他自己才是皇帝,一下子把曹操的政治优势贬低得荡然无存。不把这个袁术除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作用将被严重削弱。同时,各大割据势力对袁术称帝也不以为然,那些敌对势力更是找到了讨伐的好借口。在曹操的组织下,刘备、吕布、孙策等各路人马打着“讨逆”的旗号,再度结为联盟,一起围攻袁术。

有道是好虎架不住群狼,何况这些一代枭雄(曹、刘、孙三家更是未来的主角)。袁术大败,率残部退到淮河以南。两年后的盛夏,袁术被刘备堵截到绝境,手里仅剩千余老弱残兵和一些粗粮。他觉得食物粗劣难咽,向下人要蜜水解渴。下人对这个“皇帝”毫不客气,说道:“只有血水,哪有蜜水!”袁术恼羞成怒,大叫一声吐血而死。他死后,其家属也被人杀死,那个传国玉玺,也被送到了曹操手中。

袁术的死,是一个高调轻浮者的覆灭,是刘备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袁术称帝之时,看似兵精粮足、人心所向,实际上危机四伏。军事方面,南有刘繇,西有刘表,北有曹操,个个都是敌人,其手下大军不得不分散驻守各地,兵力难以集中。政治方面,袁氏一族虽然颇有声望,但谮越称帝犯了国人大忌,弄得千夫所指,以致袁绍也宣称和袁术划清界限。

至于那个传国玉玺,袁术更犯了个低级政治错误。要知道,玉玺之所以高贵,是因为它代表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而这权力,是靠实实在在的实力做支撑的,强悍如曹操者,这辈子也是思虑再三没敢称帝。袁术拿着玉玺,还真把鸡毛当令箭了。最后的结果,就像还没做足准备就登台的打擂者,刚摆了个造型,就被对手踹下台去。

4.创业怎么就这么难呢?

曹操把袁术赶过淮河以后,要回军去对付不听话的宛城张绣。他把盟友吕布、刘备等人叫来,重申了一下大家和解,以后不要争斗的主题,留刘备继续驻扎小沛。临走前,曹操暗地里找来刘备嘱咐:“我让你屯兵小沛,为的是以后消灭吕布。你先做好准备,不要走漏了消息。”交代完,曹操带着大军离开徐州。刘备表面上和吕布相安无事,暗地里加紧操练兵马等着报仇雪恨。

收拾完了张绣,曹操开始打吕布的主意了。他暗地里派使者与刘备联系,不料这使者却被吕布截住。吕布得知曹刘两家的勾当,二话不说,操起家伙就来围攻小沛。刘备派人求救,曹操令大将夏侯惇率军救援。不料一仗下来,曹军败绩,夏侯惇还在乱军中被射瞎了一只眼睛。吕布大军攻入小沛,刘备再次落荒而逃,老婆又落在了吕布手里,好在吕布并未加害。

曹操一看,嗬,吕布这么牛,还非得亲自出马了。他率领大军一番围攻,历经周折之后,终于在下邳擒获吕布,刘备也抢回了老婆。

在下邳城楼上,被俘的吕布表示愿意投降曹操,声称“两人联手,天下无敌”。曹操也颇有点动心,毕竟自己的谋略再加上吕布的勇猛,这样的组合在理论上是很完美的,他转过头来询问刘备的意见。吕布心想,自己对刘备不错,辕门射戟救过他,抓到他的老婆也不加害,够意思了,应该会说点好话。

只见刘备不紧不慢地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吕布心想:不好。丁建阳、董卓本来是吕布的主子,后来都被他杀死了,这等于说吕布是无义小人,收留他只会留下祸患。吕布这下总算知道了什么是杀人不见血,也知道了刘备下起手来有多狠,不过已经晚了。曹操一听哈哈大笑,下令将吕布绞死,一代名将就这么结束了反复无常的一生。

解决了心腹大患吕布,刘备和曹操一起回到许都。虽然刘备在打仗的时候显得不太中用,但曹操对刘备还是十分重视,借着皇帝的名义封刘备为左将军。这是官方的,私下里曹操也和刘备打得火热,不仅让刘备住在相府附近,还和刘备“出则同舆,坐则同席”,上朝、视察都坐一辆车,吃饭、喝酒也要贴在一起。曹操为什么要和刘备贴这么近呢?说白了,是为了给自己打广告。刘备是汉室宗亲,在朝野上下素有忠厚仁义的好名声,颇得民心,用来做曹操人才战略的形象代言人再好不过。此外,走得近了,还能时常观察刘备,防着这个素有“英雄”之名的家伙搞些小动作。

这一段时间,是曹操和刘备的政治蜜月期。但曹操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在他竭力拉拢刘备的时候,许都另一股势力也在打“刘皇叔”的主意。

汉献帝从兵荒马乱的长安跑到几成废墟的洛阳,担惊受怕不说,连饭都吃不上。曹操把汉献帝和大臣们迎接到许都,好吃好喝地供应着,大伙儿很高兴。可是时间长了,汉献帝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了。堂堂大汉天子,每天要看打工仔曹操的眼色行事,让你往东就不敢往西,让你封左将军你就不敢封右将军,更可气的是曹操那些手下,似乎也没把他这个上级的上级放在眼里,从自己面前过脑袋都不点一下。汉献帝虽然懦弱,可泥人也有泥性子,他琢磨着把曹操干掉,自己舒舒服服地当皇帝。

没权势的皇帝要想搞政治斗争,依托的不是宦官就是外戚,因为这两类人最亲近可信。由于袁绍当年带人“清君侧”,杀掉了大量宦官,汉献帝只好把希望都寄托在外戚董承身上。他暗地里咬破手指,用鲜血写下诏书,让老婆董氏(董承的女儿)缝在衣带里。然后他找来董承,把这套衣服赏赐给董承,嘱咐他仔细观看。董承会意,回家后找出了“衣带诏”。

董承也想着干掉曹操掌握大权,只是苦于无权无势,手下就那么几个家丁,要想扳倒权倾朝野的曹操谈何容易?这时候,只好多拉一些人来壮胆。找了几个帮手之后,他找到了汉室宗亲刘备。

刘备心里从来没把曹操的“优待”当回事,他明白这不过是演给天下人看的政治表演,没准哪天就被“咔嚓”了,因此和反曹小集团一拍即合,看完衣带诏后,欣然手书“汉左将军刘备”于其上,签下了卖命合同。在这份合同上签字的,还有西凉马腾等割据诸侯。

曹操越是把刘备捧到天上,刘备越是低调内敛。在签了那份卖命合同后,刘备更是不露声色,干脆挽起了袖子在自家后院种菜。这是向曹操表态:我现在吃喝不愁,已经知足,准备享受田园之乐了。不过曹操也不是等闲之辈,看出刘备是故作姿态,时不时对刘备敲打一下,告诉他:“别把我当傻子,大伙儿心里有数就行。”于是,出现了本章开头时,刘备的筷子都被吓掉的那一幕。《三国演义》把这段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写得扣人心弦,而正史上就简略得多。《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不过寥寥数十字: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虽然刘备急中生智掩饰了过去,双方心照不宣地维持“和谐”局面,但古人说一山不容二虎,假如领导觉得你和他一样牛,那你就得注意自己的前途了。曹操不可能长期把刘备这样的枭雄放在身边,刘备也不会甘心在曹操手下领一辈子救济粮,董承的反曹小集团也需要一个掌握军权的强力外援,种种因素之下,挑水种菜的刘备一直在找逃出曹操控制的机会。

正好这时,前文提到过的袁术在淮南混不下去,准备北上投靠袁绍。曹操此时并没有战胜袁绍的绝对实力,何况再加上还能折腾两下的袁术。正当曹操为这事犯愁时,刘备主动请缨说:“袁术要投奔袁绍,必然从徐州经过,我申请带一支军队去半路截击,就能抓住袁术那家伙。”不知曹操这时候在想什么,估计是头痛病正犯着,居然答应了刘备这个居心叵测的请求。

刘备不愧是逃亡老手,当天就点齐军马慌慌张张地逃离了许都。关羽和张飞还不明白,不是奉命出征吗?怎么搞得像私奔似的。刘备告诉他们:“我们现在是笼中鸟,网中鱼,如何不急?这次一跑,就像是鱼入了海,鸟上了天,不再受到羁绊!”

曹操的谋士郭嘉、程昱办完公务回来,一听刘备带军队出征了,连忙来找曹操收回成命。曹操一拍脑袋也清醒了过来,派使者去追回刘备。刘备离开许都,手里有兵,腰杆就硬了起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这是皇上的旨意,也是曹丞相的主意,你回去把我的意思告诉他。”就这样,刘备逃离许都,又回到了徐州。

徐州本来就是刘备经营多年的地盘,说难听点,就算打败了逃跑也熟门熟路。陈登、孙乾、糜竺这些地方势力高唱“徐州欢迎你”,迎回了老东家。一到徐州,刘备就把曹操派来牵制自己的副将朱灵遣送了回去,又杀死了曹操派遣来的徐州刺史车胄,就这样开始张牙舞爪地和曹操搞对抗。

当然,凭着手下这点兵,刘备也不会坐等曹操来打。他一边招兵买马,一边四处拉外援。袁绍当时吞并了公孙瓒的幽州,兵强马壮,是当时北方几乎唯一能和曹操过招的势力。虽然袁绍和自己有过摩擦,还害死了老同学公孙瓒,但现在为了一起对付曹操,刘备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拉袁绍当了自己的同盟军。

没多久,反曹小集团被人告发,董承等人包括董皇后都被曹操处死,刘备自然也被捅了出来。曹操大为恼火:我对你那么好,你还在我眼皮子底下算计我,末了还拐跑了我的军队,杀了我的人,做人实在不厚道。

不过曹操并没怎么把刘备放在眼里,他先去和袁绍对抗,派出刘岱、王忠这两个不入流的武将征讨刘备。这下子,刘备也不遮掩自己的本性了:“这几个人来有什么用,曹操亲自来,才可以和我打两下。”刘备的嚣张是有本钱的,自打出道以来,他也大大小小打了不少仗,虽然对付曹操、吕布这些狠角色有些吃力,但对付小角色还算绰绰有余。果然,刘岱、王忠很快就被刘备军队生擒。刘备倒也没为难他们,放两人活着回去了。

两个可怜虫带着几万大军进去,光杆司令出来。曹操算是彻底看清了刘备的英雄本色,准备亲自带人去讨伐刘备。有人就提醒他,袁绍才是最大的敌人,一旦你离开许都,袁绍就可能乘虚而入,所以你还是先让刘备得意两天吧。曹操仔细考虑后表示:“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曹操果然不愧枭雄之名,算准了袁绍不会有所动作,从而作出了最正确的判断。

曹操认真了,刘备就倒霉了。刘备先是联络袁绍发兵乘虚攻击许都,袁绍却像是听曹操指挥似的,犹犹豫豫没有发兵。势单力薄的刘备不是曹操的对手,很快又被曹操赶出徐州。这一次,不仅老婆被抓了,连关羽也迫于形势降了曹操。

这年头,创业怎么就这么难呢?刘备咬咬牙,投奔了袁绍。

5.八年蛰伏,一飞冲天

这时候的刘备,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小地方官刘备了。他一度占有徐州,和吕布、曹操抗争,就算是投奔到曹操手下,受到的空前的礼遇也使得他身价大涨。一向自视甚高的袁绍亲自出邺城二百里迎接光杆司令刘备,待遇优厚。

但是,在刘备心里他对袁绍并不满意。这家伙虽然兵马多、地盘宽,却并不是一个有主见的人。袁绍集团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谋士们忙着争权夺利,互相攻击。此时,袁绍正在官渡和曹操鏖战,偏偏关羽表现出色,杀死了袁绍的爱将颜良,袁绍当时就把怒火发泄到刘备头上,认为刘备就是曹操派来的内鬼,要杀刘备。多亏众人劝解,刘备才逃过一劫。

刘备心里琢磨开了:袁绍这样子估计打不过曹操,到头来自己还是要跑路。就算袁绍赢了,自己也未必活得有多好。不如找机会跑出去,再拉扯起人马,在曹操袁绍两家对抗的时候坐收渔利,发展自己的势力。

于是,他自告奋勇去找袁绍,说要去南方联络刘表攻曹。袁绍也没多想就同意了。刘备带着心腹再次脱离险境,来到汝南收编土匪,囤积粮草,外加关、张等老部下陆陆续续归队,就这样刘备的新公司像模像样地发展起来了。曹操派蔡阳来攻打,反倒让蔡阳丢了性命。

此时曹操根本腾不出手来对付刘备,这样下去,刘备还真要鼓捣出大动静了。但袁绍实在不争气,很快在官渡大败,没给刘备多少发展的时间。曹操平定了北方,就准备掉过头来对付老冤家刘备了。刘备一看大事不好,还没等曹操过来,就拔腿投奔了荆州牧刘表。刘表把他安排在新野,当做对付曹操的前哨。

刘表,字景升,鲁恭王(汉景帝的儿子)之后,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比起卖草鞋起家的刘备来,刘表家世显贵,社会名望也高,大家自然就相信他的家谱(做人要争气啊,不然祖宗也没法认)。荆州在他的统治下,战事不多,百姓生活安定,是当时许多北方士大夫躲避战乱的乐土。比如诸葛亮,也是早年跟着叔父从山东琅琊来到南阳的。

不过刘表这人并不是个能干大事的人。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对峙,袁绍找刘表结盟合击曹操。刘表倒是答应结盟了,却不发一兵一卒去攻打曹操的后方。手下人劝他,你要么动手帮袁绍,要么和曹操站在一边,这下可好,袁绍赢了会找你问罪,曹操赢了也找你麻烦,你这不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吗,等他们的仗打完了,荆州也就危险了。刘表嘴上光说“是啊是啊,你说得真好”,不过就是不行动,眼睁睁地看着曹操赢了袁绍。

在荆州,刘备再次展现出了超一流的挖墙脚才能。由于在北方搞出了很多名堂,和大奸臣曹操唱对台戏,在荆州的许多知识分子都视刘备为偶像。加上刘备本身又是个讲义气、礼贤下士的豪杰,许多荆州士人都对他有好感。

支持者多了,刘备大约也有点昏昏然,言语中有些不注意起来。一次和刘表吃饭,他中途上厕所时见大腿上赘肉复生,不由得潸然泪下。回到座位上,刘表见他面有泪痕,便询问是怎么回事,刘备回答:“我以前总是行军打仗,大腿上没有赘肉。现在很久没骑马了,大腿上赘肉复生。感慨岁月蹉跎,很快就老了,还没有建立什么功业,所以伤心啊!”刘表劝慰道:“听说你在许都的时候,和曹操煮酒论英雄,以曹操的权势,也只敢和你相提并论,你何愁不能建功立业!”刘备乘着酒兴,感慨地说:“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

这下子刘备犯了大错误——你大大咧咧地跑到总经理办公室高谈阔论,说要是有资金,我能办个比你还牛的公司,这不是找抽吗?刘表心里就嘀咕了:你所说的“碌碌之辈”,我这个眼前的领导岂不是也算在里面?你想要有“基本”,荆州岂不就是你最好的下手目标?再联想到刘备平时那些收买人心的小动作,刘表对这个亲戚“另眼相看”,把他放在了新野小城,从建安五年到建安十三年,整整八年之久。

人生有几个八年呢?何况年近半百的刘备。也亏得他能忍,不动声色地熬过了这八年。

曹操知道了刘表不肯用刘备,也就没急着南下,而是在北方继续清理袁绍的残部和乌桓等少数民族势力。这期间,夏侯敦、于禁等曹军将领也来新野试过运气,不过都惨败而归,反而更加提升了刘备在荆州的人气。《三国演义》中,这些功劳被记在初出茅庐的诸葛亮身上。实际上,此时诸葛亮还没有出山,这些胜仗完全是刘备指挥得当的功劳。

刘备是个胸有大志的人,并不甘心一辈子在新野这个小县城自娱自乐。虽然说自己还能对付一些大小角色,但是刘备知道,要想和曹操直接对抗,光靠手下这些人还是不行的。关、张、赵等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孙乾、糜竺等人也是可用之才,但是这些人只能当帮手,比起汉初三杰那种掌控大局的人才,还是差了一个档次。所以,刘备大半辈子在地图上跑圈,也没跑出个名堂,混到现在连歇脚的地方都是找人借的。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诸葛亮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刘备的人生道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光荣属于肯屈尊、肯低调的刘备。

虽然曹操南征之初,刘备一如既往地溃败,但是赤壁一战,局势彻底扭转,刘备趁乱抢下荆州,拥有了发展空间。以至于曹操听闻刘备占据荆州的时候,大吃一惊,感叹刘备终于要成就王霸之业了。

曹操预判得没错,刘备以荆州为跳板,图巴蜀、进汉中,拥有了梦寐以求的帝王基业,终于告别了韬光养晦、低调图存的流浪生涯。

王道

忍字头上一把刀,在可能今天是座上宾、明天是刀下鬼的流浪生涯里,刘备靠什么生存于枭雄的夹缝之中?刘备之所以韬光养晦,是因为他知道低调只是手段,保存自己、战胜对手才是最终目的。正如陈寿在《三国志》中的所说的: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