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见字如面:中国名家经典收藏版
17369500000004

第4章 多做“利他”之事,不能只想自己

家书原文

孩子们:

我像许久没有写信给你们了。但是前几天寄去的相片,每张上都有一首词,也抵得过信了。

今天接着大宝贝五月九日,小宝贝五月三日来信,很高兴。那两位“不甚宝贝”的信,也许明后天就到罢?我本来前十天就去北戴河,因天气很凉,索性等达达放假才去。他明天放假了,却是现在很凉。一面张、冯开战消息甚紧,你们二叔和好些朋友都劝勿去,现在去不去还未定呢。

我还是照样的忙,近来和阿时、忠忠三个人合作做点小顽意,把他们做得兴高采烈。我们的工作多则一个月,少则三个礼拜,便做完。做完了,你们也可以享受快乐。你们猜猜干些什么?

庄庄,你的信写许多有趣话告诉我,我喜欢极了。你往后只要每次船都有信,零零碎碎把你的日常生活和感想报告我,我总是喜欢的。我说你“别要孩子气”,这是叫你对于正事——如做功课,与及料理自己本身各事等——自己要拿主意,不要依赖人。至于做人带几分孩子气,原是好的。你看爹爹有时还“有童心”呢。你入学校,还是在加拿大好。你三个哥哥都受美国教育,我们家庭要变“美国化”了!

我很望你将来不经过美国这一级,也并非一定如此,还要看环境的利便。便到欧洲去,所以在加拿大预备像更好。稍旧一点的严正教育,受了很有益,你还是安心入加校罢。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你若看见别的同学都入大学,便自己着急,那便是“孩子气”了。

思顺对于徽音感情完全恢复,我听见真高兴极了。这是思成一生幸福关键所在,我几个月前很怕思成因此生出精神异动,毁掉了这孩子,现在我完全放心了。思成前次给思顺的信说:“感觉着做错多少事,便受多少惩罚,非受完了不会转过来。”这是宇宙间惟一真理,佛教说的“业”和“报”就是这个真理,我笃信佛教,就在此点,七千卷《大藏经》也只说明这点道理。凡自己造过的“业”,无论为善为恶,自己总要受“报”,一斤报一斤,一两报一两,丝毫不能躲闪,而且善和恶是不准抵消的。

佛对一般人说轮回,说他佛自己也曾犯过什么罪,因此曾入过某层地狱,做过某种畜生,他自己又也曾做过许多好事,所以亦也曾享过什么福。……如此,恶业受完了报,才算善业的账,若使正在享善业的报的时候,又做些恶业,善报受完了,又算恶业的账,并非有个什么上帝做主宰,全是“自业自得”,又并不是像耶教说的“到世界末日算总账”,全是“随作随受”。又不是像耶教说的“多大罪恶一忏悔便完事”,忏悔后固然得好处,但曾经造过的恶业,并不因忏悔而灭,是要等“报”受完了才灭。佛教所说的精理,大略如此。他说的六道轮回,等等,不过为一般浅人说法,说些有形的天堂地狱,其实我们刻刻在轮回中,一生不知经过多少天堂地狱。

即如思成和徽音,去年便有几个月在刀山剑树上过活!这种地狱比城隍庙十王殿里画出来还可怕,因为一时造错了一点业,便受如此惨报,非受完了不会转头。倘若这业是故意造的,而且不知忏悔,则受报连绵下去,无有尽时。因为不是故意的,而且忏悔后又造恶业,所以地狱的报受够之后,天堂又到了。若能绝对不造恶业而且常造善业——最大善业是“利他”,则常住天堂——这是借用俗教名词。佛说是“涅槃”,涅槃的本意是“清凉世界”。我虽不敢说常住涅槃,但我总算心地清凉的时候多,换句话说,我住天堂时候比住地狱的时候多,也是因为我比较的少造恶业的缘故。我的宗教观、人生观的根本在此,这些话都是我切实受用的所在。因思成那封信像是看见一点这种真理,所以顺便给你们谈谈。

思成看着许多本国古代美术,真是眼福,令我羡慕不已,甲胄的扣带,我看来总算你新发明了,可得奖赏。或者书中有讲及,但久已没有实物来证明。昭陵石马怎么会已经流到美国去,真令我大惊?那几只马是有名的美术品,唐诗里“可要昭陵石马来”,“昭陵风雨埋冠剑,石马无声蔓草寒”,向来诗人讴歌不知多少。那些马都有名字,——是唐太宗赐的名,画家雕刻家都有名字可考据的。我所知道的,现在还存四只,我们家里藏有拓片,但太大,无从裱,无从挂,所以你们没有看见怎么美国人会把他搬走了。若在别国,新闻纸不知若何鼓噪,在我们国里,连我恁么一个人,若非接你信,还连影子都不晓得呢。可叹,可叹!

希哲(周希哲,梁启超女婿)既有余暇做学问,我很希望他将国际法重新研究一番,因为欧战以后国际法的内容和从前差得太远了。十余年前所学现在只好算古董,既已当外交官,便要跟着潮流求自己职务上的新智识。还有中国和各国的条约全文,也须切实研究。希哲能趁这个空闲做这类学问最好。若要汉文的条约汇纂,我可以买得寄来。和思顺、思永两人特别要说的话,没有什么,下次再说罢。

思顺信说:“不能不管政治。”近来我们也很有这种感觉。你们动身前一个月,多人拟议也就是这种心理的表现。现在除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外,多数稳健分子也都拿这些话责备我,看来早晚是不能袖手的。现在打起精神做些预备工夫,这几年来抛空了许久,有点吃亏,等着时局变迁再说罢。

(此处有删节。)

老Baby好顽极了,从没有听见哭过一声,但整天的喊和笑,也很够他的肺开张了。自从给亲家收拾之后,每天总睡十三四个钟头,一到八点钟,什么人抱他,他都不要,一抱他,他便横过来表示他要睡,放在床上爬几爬,滚几滚,就睡着了。这几天有点可怕,——好咬人,借来磨他的新牙,老郭每天总要着他几口。他虽然还不会叫亲家,却是会填词送给亲家,我问他:“是不是要亲家和你一首?”他说:“得、得、得,对、对、对。”

夜深了,不和你们顽了,睡觉去。

前几天填得一首词,词中的寄托,你们看得出来不?

浣溪沙

(端午后一日夜坐)

乍有官蛙闹曲池,

更堪鸣砌露蛩悲!

隔林辜负月如眉。

坐久漏签催倦夜,

归来长簟梦佳期,

不因无益废相思。

一九二五年七月十日

家书延伸

吃些小亏也无妨

在现代生活中,几乎每个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被别人欺负,所以他们每每教导孩子千万不能吃亏,即使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吃了亏,也一定要以牙还牙,找机会报复回来。有些孩子在学校中与同学发生了矛盾,受了欺负,家长就会大发雷霆,找上门去兴师问罪。其实,只要不危及孩子的生命安全、不涉及人格尊严,这种源于外界的行为或语言导致孩子遭受的挫折,都算是小亏。对于这种小亏,让孩子多经历一些,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品格,培养其面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并且使其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

老舍一生著作颇多,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但是,每当回忆起来,他总是对人们说,这一生对他事业最有影响的,要数他那一个字都不识的母亲。因为母亲教给他好的性格,让他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忍让,又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拿出勇气来。

老舍的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他父亲去世以后,母亲不仅要照顾自己的几个子女,还要照顾他父亲的一个寡姐。这位寡姐吸食鸦片,喜好摸牌,而且脾气极坏,对老舍的母亲非常不好。可是,每每这时,母亲都能够忍下来,不跟她一般计较。由于护母心切,年幼的老舍就看不惯姑母的作风,可是母亲对他说:“家人之间,无须计较太多。她一个人,除了我们,也没有其他的近人,也怪可怜的。吃些亏就吃些亏吧,谁让咱们是一家人呢?”

在老舍的印象里,母亲一直是不怕吃亏的,她对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极尽忍让。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老舍的母亲宁可吃亏,也不跟人斗气。他姑母死去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一位侄子,声称有继承权,他母亲便一声不响,让他搬走了那些破桌子烂椅子,还把姑母养的一只老母鸡也给了他。

在耳濡目染下,老舍的性格里也多了几分温和,对人极尽忍让。可是,母亲并非只教会他软弱。老舍生活的年代,是战火连天的年代。那时候,父亲死了,日本人来了,满城都是血光火焰,可是他母亲从不曾退缩。在敌人的刺刀下,在饥荒中,她拼尽了力量保护自己的儿女,使他们能够活下来。

母亲的这种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老舍。老舍对一切人与事,都采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理所当然。但是,在做人上,他又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原则,什么事情可以将就,什么事情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都是清清楚楚的。

与人相处时懂得忍让,把吃亏看成是理所当然,在需要的时候又要拿出该有的勇气,不能软弱,这是母亲对老舍的教育理念。所以,现在家长们教育孩子也应该像老舍母亲那样,我们不能教育孩子在与人相处时,总想着不能受欺负,不能吃亏,即使吃了一点小亏,也不能总想着报复,以牙还牙。当得知孩子与同伴之间发生了摩擦时,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孩子如果受了委屈,家长应该先耐心的多问他几个为什么和怎么办,帮他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不仅可以慢慢地转移孩子的委屈之情,还能帮助孩子找到与其他人相处的技巧。

当然,教孩子学会吃亏,并不是教孩子无原则地顺从别人,而是教孩子学会谦让,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学会以理待人。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的心灵更强大,让孩子明白在不同的场合如何去应付那些欺负自己的人。不反击并不代表甘心被欺负,孩子如果能够让人看出他不卑不亢的性格,那么其他人是不敢再欺负他的。

家书点睛

有些亏应该吃,有些亏则不应该吃,要教会孩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吃亏涉及人格尊严、生命财产安全时,家长就应该介入,告诉孩子勇敢地保护自己,避免吃亏上当。当吃亏已经变成了较大的伤害时,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坚强的支持,帮助孩子用适当的手段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