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见字如面:中国名家经典收藏版
17369500000009

第9章 让你的考古学常识,更加丰富一些

家书原文

思永读:

今天李济之回到清华,我给他商量你归国事宜,那封信也是昨天从山西打回头他才接着,怪不得许久没有回信。

他把那七十六箱成绩平平安安运到本校,陆续打开陈列在我们新设的考古室了。今天晚上他和袁复礼(是他同伴,学地质学的)在研究院茶话会里头作长篇的报告演说,虽以我们门外汉听了也深感兴味。他们演说里头还带着讲“他们两个人都是半路出家的考古学者(济之是学人类学的),真正专门研究考古学的人还在美国——梁先生之公子”,我听了替你高兴,又替你惶恐,你将来如何才能当得起“中国第一位考古专门学者”这个名誉,总要非常努力才好。

他们这回意外的成绩真令我高兴,他们所发掘者是新石器时代的石层,地点是夏朝都城——安邑的附近一个村庄,发掘的东西略分三大部分:(一)陶器,(二)石器,(三)骨器。此外,他们最得意的是得着半个蚕茧,证明在石器时代已经会制丝,其中陶器花纹问题最复杂,近几年来(民国九年后)瑞典人安迪生在甘肃、奉天发掘的这类花纹的陶器,力倡中国文化西来之说。自迳这回的发掘,他们想翻这个案。

最高兴的是,这回所得的东西完全归我们所有,美国人不能搬出去(中华民国的东西暂陈设在清华),将来即以清华为研究的机关,只要把研究结果报告美国那学术团体便是,这是济之的外交手段的高强,也是因为美国代表人卑士波到中国三年无从进行(他初到时,我还请他吃过一顿饭),最后非在这种怪条件之下和我们合作不可,所以只得依我们了。这回我们也很费点事,一次去算是失败了(我曾有两封信给阎锡山,此外还有好几位的信),第二次居然得意外的成功。听说美国国务总理还有电报来贺卑士波成功哩。

他们所看定采掘的地方,开方八百亩,已经采掘的只有三分——一亩十分之三——竟自得了七十六箱,倘若全部掘完,只怕故宫各殿的全部都不够陈列了,以考古学家眼光看,中国遍地皆黄金,可惜没有人会捡,真是不错。

关于你回国一年的事情,今天已经和济之仔细商量,他说,可采掘的地方是多极了,但是时局不靖,几乎寸步难行,不敢保证今年秋间能否一定有机会出去。即如山西这个地方本来可继续采掘,但几个月后,变迁如何,谁也不敢说。还有一层,采掘如开矿一样(假使另觅一个新地方的话),也许失败,白费几个月工夫,毫无所得,你老远跑回来,或者会令你失望,但是有一样,现在所掘得七十六箱东西整理研究便须莫大的工作,你回来后,看时局如何(还有安迪生所掘的有一部分放在地质调查所中也要整理),若可以出去,他便约你结伴。若不能出去,便在清华帮他整理研究,两者任居其一也,断不至白费这一年光阴,你的意思如何?据我看是很好的,回来后若不能出去,除在清华做这种工作外,我还可以介绍你去请教几位金石家,把中国考古学的常识弄丰富一点,再往美两年,往欧一两年,一定益处更多(城里头几个博物院你除看过武英殿外,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都是新近成立或发展的,回来实地研究,所益必多。)

关于美国团体出川资或薪水这一点,我和济之商量,不提为是。因为这回和他们订的条件是他们出钱我们出力,东西却是全归我们所有,所以这两次出去一切费用由他们担任,惟济之及袁复礼却是领学校薪俸,不是他们的雇佣,将来我们利用他这个机关的日子正长,犯不着贬低身份受他薪水,别人且然,何况你是我的孩子呢?只要你决定回来,这点来往盘费家里还拿得出,你回信便立刻汇去。

至于回来后若出去,便用他的费用,若在清华便在家里吃饭,更不成问题了。

我们散会已经十一点钟,这封信第二页以下都是点洋蜡写的,我因为极高兴,写完了才睡觉,别的事都改日再说罢。

济之说要直接和你通信,已经把你的信封要去,想不日也到。

一九二七年一月十日 爹爹

家书延伸

释放孩子天性,教育需要因材施教

给孩子一点释放天性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孩子愿意做什么,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大家都应该清楚,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因为我们也是从孩提时代过来的。每天给孩子一定的玩乐和游戏时间,让孩子尽情展示自己,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祖冲之的祖父一直都在强调对孩子要因材施教,看其兴趣何在,就在那儿寻找突破口,去启发孩子,引导孩子。

祖冲之的祖父名叫祖昌,是一位大匠卿,即主管国家建筑工程的最高官员。当他决定亲自教导孙子祖冲之以后,并没有急于决定在哪一方面培养祖冲之,而是在工作之余,将他带到了自己的工程现场,让他感受河流、山川、花草。在这个时候,祖沖之的精神比较放松,没有了父亲严格的约束,他反而更加了解自己,开始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

祖冲之在游玩之间,认识了牛郎星、织女星,还经常在乡下的伙伴们中间听到这样一首歌谣:

初一看不见,初二一根线。

初三初四镰刀月,初七初八月半边。

一天更比一天胖,直到十五月团圆。

十七十八月退出,廿二半夜见半圆。

一天更比一天瘦,廿九三十月难见。

和那些枯燥的经文不同,祖冲之听了几次就把这首歌谣背了下来。

有一次,在祖父休息的时候,祖冲之跑过去问他:“为什么每个月到了十五,月亮一定是圆的呢?”祖父解释说:“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有圆有缺。”

祖冲之越听越感兴趣,就缠住祖父问个不停。祖父趁机说:“孩子,看来你对经书不感兴趣,对天文却用心钻研。你问的这些问题,在天文书里面都有详细的介绍,与其你听我讲,还不如自己去找答案,这样你得到的知识会更多。如果有什么不懂的,你再来问我吧。”

带着疑问,祖冲之读了很多天文方面的书籍,对天文知识的了解也越来越多。看出了孙子兴趣的祖昌不仅积极帮助祖冲之解决疑难问题,还有意识地激发祖冲之积极思考。

随着时间的推移,祖冲之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以至于祖昌都回答不上来了。但是他并没有不知强作知,而是让祖冲之看了很多前人有着真知灼见的著作,并且和孙子一起研究汉朝天文学家张衡写的《灵宪》。对于读书,祖昌知道所有的知识并不局限在书本上,所以他带着祖冲之积极地投入到对天文研究的实践中来。为了让祖冲之获得最新的天文知识,他还带着祖冲之拜访了当时的天文学家何承天。

何承天听说祖冲之小小年纪就读了很多深奥的天文学著作,不禁对祖昌说:“啊呀!这么小的孩子,就读这么深的东西,你可不要把孩子弄傻啊!”祖昌却自信满满地回答:“我了解我的孙子。他是一个有思想的孩子,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我教他这么深奥的天文知识,不过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罢了。”

因为了解孙子的兴趣所在,祖昌大力培养祖冲之,终于使他成为一名天文学家。

在现代社会,很多家长都会变得急躁,不停地安排孩子学这个、学那个,生怕自己家的孩子被别人家的孩子超过,导致以后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但其实,父母的焦躁,不停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反映的恰好是作为家长的内心的茫然,不知道孩子的兴趣所在,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因材施教。

王丽的儿子今年11岁了,在一个月之前,他和班里的一个男孩子打得火热。那个孩子胆子非常大,放学后经常来王丽家和她的儿子一起做作业,一直做到很晚,才会回家去。

最初,王丽感到很奇怪,因为王丽并不允许她的儿子私自去别人家玩。可那个孩子告诉王丽,他的父母同意他这样做。王丽也亲耳听到那个男孩给父母打电话告诉他们来王丽家写作业了,他父母没有像王丽那样断然拒绝孩子,而是对他说“行”,并告诉他几点要准时回家。要知道他家离王丽家有10分钟的路程,并且要经过几个路口,人多车多,很不安全。

经过观察,王丽发现儿子和那个男孩在一起也没做什么特别淘气的事情,只是一边聊天,一边做作业,而且遇到难题还一起讨论。当他们把作业完成之后,便在一起玩游戏。

更让王丽惊奇的是,那个男孩子晚上吃完晚饭,还会来她家里找她的儿子玩,玩到9点多再回去。王丽只允许他们在院子里玩,而不允许他们去离家比较远的同学家玩。但是时间一长,这个孩子的父母的做法给了王丽很大的触动。王丽的儿子自从和那个孩子亲密起来以后,就经常向王丽争取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在完成作业后要求独自去同学家玩。

有一天晚上,王丽允许了儿子去广场找同学玩,并且约好八点半必须回来。结果儿子非常准时地回家了。王丽问儿子都做了什么,儿子高兴地说:“玩呗!”

虽然儿子的“玩性”变大了,但是他的学习成绩丝毫不受影响。非但如此,在那个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儿子的成绩还进步了10名,从班上的中游水平进入了班上的前列。而且王丽发现儿子的脸上微笑多了许多,她知道儿子在玩乐中体验了许多乐趣。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除了督促孩子学习,还不应忘记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有充分释放自己天性的机会。生活是充满乐趣的,但是只有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到生活中去体验,在游戏中去感受,才能真正领悟到童年的快乐。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一点时间,让孩子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让孩子更健康更自然地成长。

有一位哲人说:“不要压抑了孩子的天性,世界上最有价值的财富就蕴含在孩子们的天性中。”孩子的天性需要通过自由释放才能充分挖掘出来,如果父母采取强硬措施限制孩子的自由,不给孩子玩耍嬉戏的时间,那么只会使孩子的天性受到压抑。

有一个孩子学习很好,头脑灵活,父母、老师对他有很大的期望。每次孩子做完作业要出去玩的时候,父母就强硬制止,要求孩子做完作业就写日记,写完日记读报纸,总之一句话:不能出去玩。

时间一长,孩子发现了一个道理,无论自己作业做得多快多好,父母也不会让自己去玩,反正不能出去,那干脆慢慢做,轻松地做。从此孩子再也不提出去玩的事情了,但做作业故意磨磨蹭蹭,一道题能做一个多小时。父母看到孩子的学习劲头,别提多高兴。殊不知,孩子的天性和灵气早已被父母的强硬措施扼杀殆尽了。

教子之路漫长而任重,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学习内容慢慢变得难和枯燥,久而久之,孩子难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若能结合孩子的学习任务适当给孩子增加自由活动的时间,可以极大地缓解孩子学习中的压力。如果父母没有这种意识,处处给孩子限制,唯恐游戏和玩耍影响孩子的学习,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自由支配的时间,给了孩子还原自我的天性,也为日后的幸福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端。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将来是无法弥补的。”

家书点睛

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释放自己,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首要条件,也是奠定孩子快乐成长的基础。心理学家认为,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开拓除父母以外世界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这可以培养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