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成都人
17485600000001

第1章 留一张定格照——《成都人》新版自序

小院,陋屋,枯树,老了一座成都。冬阳,老叟,笼鸟,淡然一帧风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成都随处可见这样的日常景观。虽是寻常巷陌,破旧市井,但成都人代代衍生于此,依然视为乐土。只消一支烟卷在手,尽可两眼悠然向天。正所谓知足常乐,其乐也融融;怡然自适,其惬也何如?真是:但得一方小天地,怡养百年好人生。

——林文询

二十年前,闲来兴起,陆续提笔为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这座老城“画”了些人物风景素描。这些“画像”,当然只是出于个人视角,绝不可能包罗万象,更非是十分周全的标准照。本以为会开罪不少父老乡亲,结果还好,数年间先后出了大同小异的好几个版本,包括冠以“都市人丛书”名义的浙江版,冠以“大陆学丛书”名义的台湾版,以及本土四川的几个版本,得到一些读者的偏爱,于今仍不断有索书者。这,我想,应归因于当今大众越来越平和的宽容心态。本来也是,千古文章事,从来都是各说各话,大可不必一律标准一一较真的。何况我们成都人,历来是听惯了各种龙门阵的——你爱摆就摆吧,只要有滋有味就行。

这本书有没有味道呢?当年提笔的时候,肯定是自觉有些味道,且是相当特别的味道的,否则,哪有心思兴趣来为之画像呢?倘若觉得成都和其他百百千千座城市都差不多一般模样,一般味道,那又何必为它耗费笔墨呢?但话又说回来,文坛上幣帚自珍的情形可是多多存在的,究竟如何,还是得看大众评说,时光检验。如今,年华如逝水,时势如云烟,倏忽间二十年就过去了。我要说,今朝来看这本《成都人》,你可千万别把它当成眼下的成都彩照,而只合把它当成一本已然泛黄的线装旧书,一帧褪色的黑白老照片,二十年前的定格照。

格,定在二十世纪末了。放在历史长河中去比照,你或许会发现这个“格”还真有些特殊,有些重要,直白说,对于两千多年不曾更址易名的这座老城,它颇有些里程碑、分界线的意味。此前两千年,虽然岁月绵绵,尘路迢迢,但本书所呈现的风貌风情,骨子里大体一脉相承,情状上亦大致相近相似;而此后这二十年,毋庸赘笔,相信大家一眼就能看到觉到,风物大变,换了地天。收过往两千年之尾,开当今二十年之端,本书的定格照,或许可作如是观:

云过秦岭,万顷峥嵘倏尔化柔波

月笼锦水,百代繁华恍然演南柯

早年我曾在《成都闲人赋》(只能算仿赋体文吧)的开篇落下这么两句感叹,今天,在应编者之殷约为《成都人》二十年纪念版写下这篇小序时,又不由产生了“恍然演南柯”的感觉。“古井生凉成都老”,永远不老的也许只是这本书中所载的成都人的性情吧?

林文询

二〇一八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