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就做聪明人
1753900000008

第8章 成为赢得他人赞同的聪明自己(2)

第二个和尚突然对第一个和尚说:“我们和尚是绝对不能近女色的,刚才你为何犯戒背那妇人过河呢?”

和尚淡淡地回答:“普渡众生,不分男女老少。”

一个机智的人可以灵活运用一切他所知的事物,还可巧妙地运用他并不了解的事物。能在恰当的时间内把应做的事情处理好,这不只是机智,也可称之为艺术。梁启超说:“变则通,通则久。”知变与应变的能力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办事能力高下的一个很重要的考察标准。

聪明人的秘诀就是随时检查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偏差,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轻松地走向成功。

聪明地接受别人的批评

无论是谁,都难免犯错误。聪明,不是不犯错误,而是不犯、少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已经犯了错误,就不要狡辩,因为狡辩是在已犯错误的基础上再犯新的错误。莎士比亚说得对:“为过失辩解,那么过失就会更加醒目。”

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当年在竞选美国参议员的关键时刻,他的竞选对手抓到了一个有分量的把柄:肯尼迪在学生时代,因为欺骗而被哈佛大学勒令退学。这个把柄在人格上与政治上的杀伤力无疑是巨大的,竞选对手决定充分利用这个铁的事实,给肯尼迪当头一棒,使其诚实、正直的光辉形象蒙上一层阴影,使其政治前途黯淡无光。

有些人面对这类事情的反应,往往是回避,甚至是极力否认,想尽办法澄清自己。但出乎竞选对手的意料,肯尼迪直截了当地承认了自己的确犯过这个很严重的错误。他说:“我为自己曾经做过的欺骗而感到悔恨。我是错的。我没有任何可以辩解的余地。”认错帮助肯尼迪摆脱了因为欺骗而被哈佛大学勒令退学的无情指责,并一步一步地走出了阴影,走上了总统的宝座。

唯有傻瓜才会在被人批评时,不管对不对一味自圆其说。聪明人总是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与建议,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方式。不把批评当镜子,只能导致一错再错,断送自己的前路。

有一位很年轻的工程评估部主任,专为本公司估算各项工程所需的价款。

有一天,他的一项估算,被一个核算员发现估错了五万元,老板便把他找来,找出他算错的地方,请他拿回去更正。

但那个年轻人不但不肯认错,反而大发雷霆。他说:“那个核算员没有权利复核我的估算,更没有权利越级报告。”

老板问他说:“那么你的错误已是确定了,是不是?”

他回答说:“是的。”

于是老板再问他:“是不是为了他个人的面子,那位核算员就应不顾公司的庞大损失,隐秘而不把它揭发出来呢?”他的回答还是“是的”。老板看他这样固执己见,原想发作一番,但因他平日工作成绩不错,便仍温文和蔼地对他说:“如果你希望将来有所成就,这种不良的习惯非加以好好改变不可。”

一年以后,那个年轻人又有一个估算项目,被他的上司查出错误,拿来向老板报告,这次他又错了五万元。

老板把那个年轻人唤来询问,谁知他一听老板说他有了错误,便立刻勃然变色,反驳老板说:“好了,好了,不用啰嗦了。我知道你还因去年那件事而怀恨于我,现在特地请了专家检查我的错误,借机报复。这次我的估算不会有错,错的一定是你和那个混蛋的专家。”

老板等他发作完了,便冷冷地说:“很好,既然如此,你不妨自己去请别的专家来帮你核算一下,看看你究竟算错了没有。”他果然去请别的专家们核算了一下,发现自己确是算错了。这才回来对老板说,他确定是错了。“可是现在我只好请你另谋高就了。”老板说,“我们不能让一位永远不许人家纠正他错处的人,来损害我们公司的利益。”

每一个人,无论是凡夫走卒还是英雄豪杰,总是遭人批评与不满的时刻。事实上愈是成功的人,受到的批评与不满就愈多。但只要你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它,遭人批评与不满其实就不是大不了的问题了。邱吉尔在他的办公室墙上,悬挂着一幅林肯隽永的箴言:“我当竭尽所能勇往直前。反之,如果我是错的,就算天使信誓旦旦地说我是对的也无济于事。”邱吉尔一生不知遭遇过多少批评,林肯更不用说了,在他一生之中,反对他的声音几乎无日不在。一个人如果自傲自大,对于人家的指责总是一味否认,是不可能有任何进步的,到头来还是自讨苦吃。

2.巧妙使用沟通赢得他人

从对方的角度来说服他

要想做一个善于说服他人的聪明,就要善于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因为这样不但能得到你与对方的沟通和谅解,而且能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思想轨迹及其中的“要害点”,瞄准目标,击中“要害”,使你的说服力大大提高。

着名人际关系专家卡耐基租用纽约某家饭店的大舞厅,用来每季度举办一系列的讲课。

有一次有一个季度开始的时候,他突然接到通知,说他必须付出比以前高出三倍的租金。卡耐基拿到这个通知的时候,入场券已经印好,并且发出去了,而且所有的通告都已经公布了。

卡耐基不想付这笔增加的租金,可是跟饭店的普通员工谈论是没有用的。因此,几天之后,他去见饭的经理。

“收到你的信,我有点吃惊,”卡耐基说,“但是我根本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可能发出一封类似的信。你身为饭店的经理,有责任尽可能地使收入增加。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将会丢掉现在的职位。现在,我们拿出一张纸来,把你因此可能得到的利弊列出来。”

然后,卡耐基取出一张纸,在中间划了一条线,一边写着“利”,另一边写“弊”。他在“利”这边的下面写下这些字:“舞厅空下来。”接着说:“你把舞厅租给别人开舞会或开大会是最划算的,因为像这类的活动,比租给人家当讲课场能增加不少的收入。如果我把你的舞厅占用二十个晚上来讲课,你的收入当然就要少一些。”

“现在,我们来考虑坏的方面。第一,如果你坚持增加租金,你不但不能从我这儿增加收入,反而会减少自己的收入。事实上,你将一点收入也没有,因为我无法支付你所要求的租金,我只好被逼到另外的地方去开这些课。”

“你还有一个损失。这些课程吸引了不少受过教育、修养高的群众到你的饭店来。这对你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不是吗?事实上,如果你花费五千美元在报上登广告的话,也无法像我的这些课程能吸引这么多的人来你的饭店。这对一家饭店来讲,不是价值很大吗?”

卡耐基一面说,一面把这两项坏处写在“弊”的下面,然后把纸递给饭店的经理,说:“我希望你好好考虑你可能得到的利弊,然后告诉我你的最后决定。”

第二天卡耐基收到一封信,通知他租金只涨百分之五十,而不是百分之三百。

卡耐基没有提自己的要求,只是为饭店经理分析了利弊,就得到了减租。卡耐基一直都是谈论对方的要求,以及他如何能得到他所要的。

要想说服对方,就得从他们的需要入手。从对方的立场出发,为他分析出事情的利弊,对方便会主动地按照你的思路走下去,从而达到你的目的。不考虑对方,只单方面谈论方面的事,不但无法打动对方,反会显得疏远。因为从感情与理性两方面来说,强迫性的做法会使对方在感情上产生不悦。任何人对自己所抱的观点都认为是有道理的,都希望站在说服者的立场,而不喜欢被人说服。抓住对方自己认为所喜欢和关心的问题,由此而找出对方关心的目标,他就会道出自己的看法。从对方的谈话中,可以了解对方的嗜好、个性及说服重点。

晓之以理,引导对方

一个人的说服力并不是一个常数,它是可以用巧妙的技巧来增强的。趋利避害是每个人都会做出的选择。晓之以利,告之以害,每个人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次,唐代着名谏臣魏征直言进谏,使唐太宗很难堪,唐太宗不由得有点恨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