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百诫
1776800000096

第96章 做人做事不必面面俱到:你不可能让人人都满意

“羊羹虽美,众口难调”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你做一件事,不可能人人都会满意的。

一天,父子俩赶着一头驴进城。路上的行人看见他们俩都在走路,就说:“真笨,有驴都不知道骑!”父亲觉得有道理,便叫儿子骑上,自己跟着走。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路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路!”儿子连忙跳下驴背,让父亲骑上驴。走了一会儿,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自己骑驴,让孩子走路,也不怕把孩子累着。”

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这下子总该没人有意见了吧,谁知又有一个路人说:“两个人都骑在驴背上,就不怕把驴子给压死了?”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他俩一前一后用棍子抬着。走到城里时,父子俩累得气喘吁吁,那头驴也因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惊恐万分。

很多人做事就像故事当中的父子俩,听到一种意见就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人家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结果导致大家都有意见,而且谁都不满意。这样做事的人,本身就是没有主见的,无法分辨是非对错,或者是耳根子软,又不想得罪任何人,极力想讨好每一个人。实际上,想面面俱到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需要都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持的观点、立场都不同,这就导致他们之间的意见是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这就决定了你的做法只能取悦某一类人,而要得罪另外一些人。所以,做你该做的,不要一味听从别人的意见,这才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没有人能做到让人人都满意。

因此,想说“不”的时候就不要说“是”!

许多人以为斩钉截铁的说话意味着令人不快或者蓄意冒犯,但实际上,它只是意味着大胆而自信的表明你的权利,或者声明你不容侵犯的立场。

要有效地说“不”,有这样三个步骤:一.简短的复述对方的要求,以表示你确实了解对方的需求;二.有礼貌但简短的拒绝。例如说:“对不起,我不能帮上忙。”三.感谢对方的重视,可以说一句:“谢谢你这样看重我!”婉言拒绝但不要严拒。温和的应答总是比情绪性的过度反应要好。情绪具有感染性,“不行”这个词通常会引发他人强烈且负面的感受,所以当你必须拒绝的时候,就不要再以不友善的言行,火上加油。

当你说“不”的时候,所拒绝的是事而不是人,所以你必须尽全力将人与事区别开来。

与其说“我不能为你做某事。”不如说:“我不能做某事。”

要想在职场中正确的说出“不”字,你需要学会以下的一些法则:

1.用行动而不是语言去说服人。如果有什么人逃避自己的责任,而你通常的反应就是抱怨几句然后自己去做,那么你就可能只是助长了某些人的嚣张气焰。如果你打算通过一次冗长的讨论来让人理解你,那么你会发现那是无效的,必须等到你学会了有效的行为方式,否则你仍然会受到被欺负的烦扰。这就表明,你的行动胜过千百万句深思熟虑的言词。当你遇到应该别人做的工作而他经常忘记,就提醒他一次。如果他置之不理,就给他一个期限。

如果他无视这一期限,你就应该给予他一些惩罚。一次这样的教训,要比千言万语更能让他明白你所说的“职责”的意思。

2.从退让到拖延到回敬的过程。也许是你的顶头上司,也许是与你有关系的某权力部门的领导,向你提出了一项在你看来是不可能的要求,你怎么办?比如他硬要你改变发票的申请程序,你当时的反应就是一口拒绝,但你不能这样做。首先,你要为自己争取一点时间:“我会慎重考虑你的建议。”但如果他依然固执己见,一天一天的找你,你还是需要气定神闲的回应:“我需要时间来评估此事,这样我们才知道如何进行。”如果这样还是甩不掉他,你可试着提供对方一个替代或折衷方案:“我想改变其中的某个细节也许行得通。”到了最后关头你就只能向对方直说:“我了解你的意思,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你的方式就是不适合。”

3.应该以协商的方式取代断然拒绝。你必须具备清楚的目标,并据此切实的与对方商谈。对于可能发生的冲突都要做好完全的准备。弄清楚自己要什么,底线在哪里,预计可能的反对意见和对策。这样做不但可以避免自己犯下代价极大的错误,也可以让参与商谈的相关人士知道,你是有备而来的。

4.不要再说那些招惹别人欺负你的话“我是无所谓的。”“我可没什么能耐。”“我从来不懂那方面的事情。”诸如此类的推托之词就像是为其他人利用你的弱点开了许可证。

举个例子来说,当服务员合计你的账单时,如果你告诉她你对计算一窍不通,那你就是暗示她,你不会挑什么“错儿”的。这就给了别人以可乘之机,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个善良之辈,也许你还能得到比较公正的待遇。若是不幸遇到有坏心眼的人,那就是“宰你没商量”。

5.别隐藏你的真实想法。有的人说话喜欢绕圈子,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得很深,就像外国人评价中国人的“含蓄”,但实际上这样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你的空子。与隐瞒自己真实的感受相比,不含糊的回绝更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它摒弃了那种支支吾吾的态度,同时也会让你更加尊重自己。

小秦在和售货员打交道时总是缺乏胆量。由于害怕售货员不高兴,他常常买回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于是他努力使自己变得更果断一些。有一次,他去商店买鞋,看到一双自己喜爱的鞋,就告诉售货员,他要买下这一双。但是,正当售货员把鞋装进鞋盒的时候,小秦注意到其中一只的鞋面上有一道擦痕。他抑制住自己当即萌生的不去计较的念头,说道:“请给我换一双,这只鞋上有擦痕。”售货员回答道:“行,这就给您换一双。”这个时刻对于小秦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他开始锻炼自己果断行事。新的处世方法的报酬远远超过了买到一双没有擦痕的鞋子。他的上司,他的妻子,以及朋友们都感觉到他变了,他不再是一味的应承了。小秦不仅更经常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还获得了不可估量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