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弯腰 懂得迂回
1794300000028

第28章 弯腰衡量权重(2)

人非圣贤,谁都无法抛开七情六欲,但是,要成就大业,就得分清轻重缓急,该舍的还得舍,该丢弃的还得丢弃。我国历史上刘邦与项羽在称雄争霸、建立功业上,就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最终也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苏东坡在评判楚汉之争时就说,项羽之所以会败,就因为他不能忍,不愿意吃亏,白白浪费自己百战百胜的勇猛;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胜就在于他能忍,懂得吃亏,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直攻项羽弊端,最后夺取胜利。

刘邦正是靠着吃一些眼前亏、小亏的技巧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有人说刘邦是一忍得天下,相信这种智慧和“心计”不是有勇无谋的人可以修炼得到的本领。在今天的现实生活,我们不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敌我的关系,但无论在怎样的条件下,做事都要有策略,能够懂得吃亏,因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舍小是为谋大,这也是一种前进的方式啊!

5.故意弯腰,主动笼人心

要使别人对你放松戒备,造成亲近之感,只需很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在他人面前暴露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出点小洋相,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这样就会使人在与你交往时松一口气,不以你为敌,这就是故意示弱给人看。

曾有一位记者去拜访一位政治家,目的是获得有关他的一些丑闻资料。然而,还来不及寒暄,这位政治家就对想质问的记者制止说:“时间还长得很,我们可以慢慢谈。”记者对政治家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大感意外。

不多时,仆人将咖啡端上桌来,这位政治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哦!好烫!”咖啡杯随之滚落在地。等仆人收拾好后,政治家又把香烟倒着插入嘴中,从过滤嘴处点火。这时记者赶忙提醒:“先生,你将香烟拿倒了。”政治家听到这话之后,慌忙将香烟拿正,不料却将烟灰缸碰翻在地。

平时趾高气扬的政治家出了一连串洋相,使记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觉中,原来的那种挑战情绪消失了,甚至对对方怀有一种亲近感。

这整个的过程,其实是政治家一手安排的。当人们发现杰出的权威人物也有许多弱点时,过去对他抱有的恐惧感就会消失,而且由于受同情心的驱使,还会对对方发生某种程度的亲密感。

故意“弯腰”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在职场中被人嫉妒是难免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社会心理之前,用适当的“弯腰”方式可以将其消极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

“弯腰”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交际时掌握主动。

在职场中,必须善于选择“弯腰”的内容。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的面前不妨展示自己的学历,表明自己实在是个平凡的人。成功者在别人面前多说自己失败的纪录、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对眼下经济状况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诉说自己的苦衷,诸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诸多困难,让对方感到“他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更应该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瞎猫碰上死老鼠”。

“弯腰”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交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以己之短,补人之长。

“弯腰”有时还要表现在行动上。自己在事业已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小的方面,即使完全有条件和别人竞争,也要尽量回避退让。也就是说,平时小名小利应淡薄些,疏远些,因为你的成功已经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标,不可以再为一点微名小利惹火烧身,应当分出一部分名利给那些暂时处于弱势中的人。

在职场中,为人处世,懂得“弯腰”有时可以是人际交往中掌握主动权的“灵丹炒药”。

6.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在太贪图眼前的利益,拘泥于眼前的知识与情报,很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

直肠子的人最容易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他们心里常想眼下有多少利益,而这使他们损失掉长远的好处。职场中往往有很多事表面上看来是能获利的,但是整体看来却是损失,做事懂迂回的人不会被此迷惑。常言说得好:“因小失大。”假使你以单纯的想法自以为获利,等到后来,往往会发现其实是受到损失了。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有的人很喜欢坚持自己的意见而违拗同事或后辈,行动经常很任性,利欲熏心,毫不考虑将来。这样的人虽然一样有才能、一样有知识,但是因为只追逐眼前的利益,为眼前的情报所左右,最后会落得别人对他整个人格的印象都打了折扣。

尤其是在职场中只知道追逐眼前对自己有利的情报,全神贯注于其上。做事做得太直的人,在上级眼中看来,只不过是一个短视近利的人。这种人给上级的印象,就是不够格为提拔的人。

汲汲营于眼前的小利,是做事不懂迂回的人的常见表现。这种人,往往很不容易保持职场中人际关系的平衡。

这种人认为事情对自己有利,就会去巴结有势力的上级,想借此占便宜。而一旦认为对他没有利益,就会弃之而去,而且反过来在背后恶言批评。新进人员看了这种人,只会觉得“听这种人的话,只不过是被他利用罢了,到没有利用价值时,就会被他一脚踢开的”。使后进人员有这种印象的人,实在没有资格做领导。

现在是高度发达的社会,尤其是单位的新进人员,常常会认为“我怎能被你利用?”或者“这样子我是否吃亏了?”而且到处挑唆这种观念。也就是说由喜欢利用部下的人当上级的话,忤逆上级、互相不信任的事情就会在下属之中横行了。

做事懂策略的人与做事无策略的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目光短浅,视野窄小,常常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而另一个则是眼界高远,不为眼前的利益所左右。

7.做大事不需要过问细节

作为领导者,万不可事必躬亲,那样不仅会浪费原本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甚至还会耽误和浪费做事的机会或时间。

凡是懂策略的领导者都会掌握一个度,做大事时从不去过问一些可问可不问的细节,尽力去实现“只管两头不管中间”的领导方法。

法国著名领导和管理学家法约尔提出:领导办事不要在工作细节上耗费精力,对于具体细节问题,应放手让下属去做。领导大包大揽,不仅可能处置不当,而且会耽误对重大事情的解决。当然领导在抓大事的同时也应保持对小事的了解。日本镰田胜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领导应该首先找出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一件一件地去处理。

美国前总统里根是一位优秀的国家领导人,也是一位办事精明的人。在美国,即使不支持他的人也会承认,他在任总统期间取得了显著成就。里根的做事原则简单明了,其突出特点是精于决策,善于组织人才去实施决策。

里根认为,他的作用是为政府指明方向的,而不是一个不放手的经理人或谋士,他的日常工作都交给下属去办,而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这是里根取得成功的要领之一。

里根从不过问事情细节,但在重大事情上,他注重得到据以作出正确决策的足够信息。在每一个重要决策前,他都要求内阁秘书办公室为其准备一份两三页的备忘录,概要列出各种选择及其利弊,并详细说明那些内阁成员和高级助手力主采取哪些方案,有关机关还准备了内容较详细的文件,里根对这些文件一一仔细阅读并熟记,随时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对问题进行辩论。他听取激烈争论的不同意见有极大的耐心。就这样,里根依赖工作人员的分析,加上自己的判断力作出决策,关键时刻还站出来向国会和选民发出呼吁,并提出某项计划的战略意见,以便求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