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相伴的智慧: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1808300000001

第1章 前言:把握相伴一生的智慧

我渴望拥有更多的智慧,因为我知道,是智慧使我变得富有。所以,我一直不断地在学习和思考,期望进一步增进我的智慧,同时,我也希望所有的人来分享我拥有的智慧,并且好好地把握它们。

在最近的几年里,我一边忙于经营出版社,一边致力于演讲事业。在我的听众当中,有富人,也有穷人;有博学多才的人,也有没有学问的人。但我发现,他们共同的特点之一,就是谁都不想平庸地虚度一生。

他们希望人生能够丰富多彩,他们向往真理,追求智慧。通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一方面,对于获得人生的真理与智慧智慧,他们有着无比强烈的愿望,而另一方面,不少人却始终站在生命真相的大门之外,仿佛真理与智慧注定与他们无缘。而个别人更为不幸,他们偏执地认为,即便缺乏某些人生中的智慧,自己照样能够生活下去,这样的观念不仅使他们的生命失去色彩,在浑然不觉中使自己已沦为“精神的乞丐”,而且我敢断言:最终的结果是,他们终将变为现实人生中的一贫如洗者。

一贫如洗者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精神层面的乞丐,一种却是真正为生存而四处行乞的人。我去过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到过一些贫穷而落后的地方。经历过战争的洗劫,在断垣废墟的城市和乡村里,有无数衣衫褴褛的人们,在饥饿与伤病中呻吟、挣扎。在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是真正的乞丐,他们使我的心情相当沉重。虽然我经常伸出援助之手,但是我心里很清楚,面对数量庞大的乞讨者,任何暂时性的微不足道的施舍,如同是杯水车薪。

有一件事,我一直不能忘怀。有一次,我在印度旅行时,看到几个贫苦的女子站在路边,手里捧着男人的帽子,或者揣着破烂的瓷缸,抖抖索索,神情黯然。她们恳求经过的人给予施舍,而那些衣冠楚楚的富人却目不斜视,大步走过。看到这种景象,我很郁闷和难过。我不禁开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衣食无忧,有的人却落入行乞的境地?为何人与人之间并非真正“生而平等”?为何有些富贵之人,对于他人的疾苦与困厄毫无恻隐之心?包括行乞者在内,一切受苦受难的人,如何才能实现自救?在与命运的较量与斗争当中,一切我们所必需的智慧和勇气从何而来?

也就是从那时起,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它们像是暗夜里忽明忽暗的火把,有时使我的心灵豁然开朗,有时又不免陷入困惑。而且,我越来越意识到,人生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问题遍布眼前,像密密匝匝的荆棘。面对它们,没有别的出路,我们惟有借助于某种智慧,把丛生的荆棘连根斩断。

在闲暇之余,我喜欢读书,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我阅读过古往今来很多名家经典之作,其中包括文学作品、理论著作、日记、书信、演讲实录、自传、回忆录等等,而“智慧”这一主题,尤其是我阅读的关键之点。通过阅读一切有关“智慧”的思想与言论,我领略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参透了深邃的人生哲理,感受到了促人深省的教诲,接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我不但做了大量摘录和笔记,而且结合自己的见闻、经验和体会,对各种人生问题和现象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于智慧,我的记忆里,总是珍藏着许多发人深省的故事,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个。

一个寒冷的冬天,在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但他得到的同情和施舍并不多。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的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儿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下了一句话。那一天,乞丐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他又碰到那个诗人,很奇怪地问:“你给我写了什么呢?”那诗人笑笑,念起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春天,就要来了,可是,我不能见到它。”

你看,一个看似简单而平凡的故事,却蕴藏着智慧与力量的光芒。它会使我们的眼前灵光一闪,就像黎明前的一束阳光穿透了黑暗。它使我们明白:智慧不但赋予我们力量和灵感,而且带给我们幸福和感动。

总而言之,只有那种具有无限力量的智慧,才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只有那种能够相伴一生的智慧,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才是最有力、最真诚、最永久的伴侣。

阿尔伯特·哈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