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国家战略中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建设:理论、模式与实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18292300000001

第1章 科技创新中心城市

第一节 当前城市发展的战略挑战与应对

一、后危机时期的城市问题与发展模式转变机遇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特别是全球经济危机,突出了创新在解决城市发展问题时候的重要性。

二、“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战略规划的主要特质

创新驱动城市发展为城市战略规划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并引导民众在城市生活中跳出常规去思考、规划和行动。

第二节 危机下城市创新发展的研究进展

科技部、发改委先后批复超过30个创新型城市,这为我国在区域层面大范围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落实国家创新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上海如何发挥在新一阶段的龙头城市作用值得关注。

一、国外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动态

危机时期,有关城市创新发展的研究相应加速。

2011年10月21日,福布斯还首次发布“2011年中国境内创新能力最强城市”。深圳、苏州、上海位列前三名。评选重点放在新兴产业和升级传统产业方面的力度,政府在营造企业创新环境方面的作为。

二、创新上升为城市发展主战略的路径

总之,为驱动城市创新战略,城市规划不再适用一般的城市战略规划方法,城市发展不能再仅用与金融和商务发展相关的指标进行考核。对于城市创新战略来说,社会氛围比商务氛围更加重要。

第三节 城市创新战略的技术路径与模式

一、城市创新战略的技术路径考察

本节主要从城市创新战略的实践出发,梳理各城市不同技术路径与模式,分别选择国际上著名的创新城市和国内主要的创新示范城市作为考察对象。

(一)国际创新城市建设的路径分析

1.赫尔辛基地区的创新城市建设策略

赫尔辛基于2005年提出要把该地区打造成建立在艺术和科学基础上的世界水平的创新中心。

2.新加坡的创新城市建设战略

新加坡提出以创新导向取代过去的投资导向,实行政府主导型的发展策略。

3.旧金山的创新城市建设规划

(二)国内创新城市建设的路径分析

我国城市创新战略发展与推进的路径与模式,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总结。

1.广义创新型城市与狭义创新型城市

(1)广义创新型城市

主要为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已经初步具有后工业化发达特征、城市等级较高的城市。

(2)狭义创新型城市

主要为高科技产业相对发达、城市等级较低及城市发展面临转型压力的城市。

2.原始创新型城市,集成创新型城市,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型城市

原始创新的发展必须依赖大学、科研院所等知识生产的源泉,塑造城市自身知识竞争力并应用于产业发展。

二、城市创新发展的模式与战略

(一)发展模式的差异

1.依据城市规模和地位的重要性,分为依据规模和地位的不同,可以把创新型城市分为世界创新中心城市、区域创新中小城市和中小型特色创新城市

2.依据城市创新发展基础产业的不同,把创新型城市发展分为高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城市模式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中心城市模式

3.依据城市创新发展战略的不同,把创新型城市分为自主创新发展模式、模仿创新发展模式、合作创新发展模式

4.按照政府市场的组合方式,将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主导型模式和混合型模式

(二)一般发展策略

城市创新发展依据自身优势,制定发展策略,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根据创新城市建设路径,制订科学措施;

二是,从创新的固有定义入手,制订战略;

三是,提出城市创新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