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国家战略中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建设:理论、模式与实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18292300000002

第2章 国内外科技创新城市建设与发展案例

第一节 国外城市创新建设整体进展与实践案例分析

一、国外城市创新发展的新特点

赫尔辛基是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拥有人口59万。赫尔辛基在国际创新型城市中,早已建立有良好的声誉。

赫尔辛基计划在2012年全年举办各种活动和项目,包括公共活动、展出、开发项目,活动虽然多样但都贯穿着寻找改善城市和日常生活的新方案的思路。

在多达300多项的活动和项目中,赫尔辛基设计区项目是其中的旗舰项目之一。

四、案例2——“欧洲硅谷”都柏林

(一)经济奇迹:从“欧洲农村”到“欧洲硅谷”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爱尔兰政府不断调整经济政策,改变经济结构,完成了由农牧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跨越,赢得了“欧洲软件之都”、“欧洲硅谷”等美誉。作为爱尔兰首都的都柏林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爱尔兰经济增长奇迹的中心点。

(二)转型经验:“硬件”与“软件”双管齐下打造一流投资环境

1.“欧洲教育质量最高”:极富竞争力的人力资源

2.全球极具吸引力的商业地区:塑造一流投资环境

3.智慧经济5年计划:国家战略推动“创新岛”建设

(三)创新案例:软件产业异军突起

20世纪80年代早期,得天独厚的投资环境又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在爱尔兰进行软件产业的开发。此后,爱尔兰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对本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和扶持上,包括一系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第二节 国内城市创新发展整体进展与实践案例

一、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一)我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概况

我国对创新型城市的定义是,“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对其他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

(二)我国城市创新发展的比较评价

从我国创新型城市创建的实践来看,其建设尚处在探索过程中。由于各个城市的经济基础不同,历史文化各异,因此根据自身实际探索了不同的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与建设道路,也形成了各自的发展特色。

二、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建设案例——无锡“Park经济”

(一)无锡市Park经济概况

无锡将“Park经济”作为“园区经济”升级版,形成适宜企业成长的局部环境,实现企业、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聚集,从而形成一个在地理空间上相对集中的企业集聚发展的经济模式。

(二)无锡市发展Park经济的成功经验

2010年,无锡11家领军型Park完成了工商业务总收入近700亿元、出口8.5亿美元,引进530企业157个,集聚了1.13万专业人才,成为无锡经济发展中最具创造力、活力和发展空间的特色板块。

第三节 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认知与系统要求

一、关于城市创新的规律性认识更新

(一)科技创新内容应取决于城市功能

在知识经济社会,城市功能开始由传统的生产、制造和服务功能逐渐转向以知识、信息和技术为主的科技创新功能上来,创新逐渐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因此而具备科技创新的特性。

(二)创新型城市应以各类功能区为主要载体

创新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需要特定的载体,以高技术园区等各类产业功能区为代表的生产空间和以创新城区、社会为代表的生活空间与公共空间就是城市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三)科技创新绩效成为城市创新最受关注的检验标尺

由于城市是各国统计年鉴中统一的最小统计单元,同时,城市也是实施科技创新的最理想空间场所,因此,目前各国和地区关于科技创新评价的指标体系都是以城市为基础单位进行设计的。

(四)城市创新最终要与城市文化融为一体

单纯基于制造业创新活动的特点来理解和构建一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这种认识偏差往往导致城市创新政策不能有的放矢。

二、关于城市创新的系统性要求

(一)政策框架要求

政策框架是城市创新系统的最基础构架,包括4大方面。

1.科技政策

2.产业政策

3.金融和财税政策

4.科技管理政策

(二)管理框架要求

总的来说,管理框架的职责是确保城市科技创新科研系统化、咨询完善化、管理成熟化、转化有效化。

(三)能力框架要求

1.知识流动能力

2.知识创造能力

3.企业创新能力

4.城市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