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爱的七项修炼:家庭成长中的心理动力和疏导指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18294400000001

第1章 爱的暖流

第一项修炼:学会发现

爱并不一定是暖流,我们本身是爱的产物却丢失了爱的能力,被各种似是而非的爱纠缠扭曲着。带着成年人的诚恳和智慧,重新回家,找寻我们自己的心灵路径,发现爱的样子,可以发现自己,并完善自己,由此可以提高爱的能力。

一、爱的样子

你习惯了的爱的样子,就是你习惯了的自己的一部分,用比较术语化的表述——那是自我的组成部分。大家都通俗地说这就是自己的性格特征。所以,了解自己爱的样子,就要从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入手。借助九型人格理论,可以发现自己的爱的样子。

(一)九型人格释义

九型人格来自公元9世纪中亚和波斯地区兴起的神秘信仰——苏菲教,这种教义描述了人类所具有的九种性格,解释了不同性格间的相互关系。这九种性格类型分别是:

1号——完美主义者:对自己和他人都有极高的要求。

2号——给予者:要求获得他人的好感和认同。

3号——实干者: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成就来获得他人的爱。

4号——悲情浪漫者:被不切实际的幻想所吸引;理想状态永远不是此时此地。

5号——观察者:总是在情感上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6号——怀疑论者:用怀疑的目光看待一切,因为怀疑而害怕和疲惫。

7号——享乐主义者:他们是乐天派,喜欢前呼后拥的感觉,做事常常半途而废。

8号——保护者:具有很强的保护能力。

9号——调停者:自身充满矛盾,考虑各方观点。

1.你可能是哪种型号的性格特征

通常情况下,人们听说了这样一种性格特征的分类,就会想知道自己是哪一种。之前描述的每一种性格特征,是指这种性格特征的人在常态下的行为表现。但是,人们经常处于“非常态”下,有时候处于一个压力状态,这一段日子你的行为表现会与以往不同;有时候处于轻松满意状态,这一段日子你的行为表现又是另一番样子。

每一种性格特征,都存在着正常状态、压力状态和舒适状态三种不同的形态,自我观察时需要留意自己发脾气的时候是怎样的,开心的时候又是怎样的,这有利于你找到真实的自己。

2.身不由己的安全感策略

愤怒源自挫折感,当我们感受到前进道路或安全防卫上的挫折感时,我们会变得愤怒和具有攻击性。但是,如果这种挫折来自我们爱的权威人士的时候,我们没法把愤怒和攻击变成一种实施,它们被停留在了自己身上,成为一种滞留的力量影响着我们。

3.你喜欢的爱的样子

安全感策略是为了维护被爱的需要,同时也表达着幼年的我们爱父母的方式;实际上可以理解为连接爱的需要。可以这样说:我们的安全感策略,就是我们的连接爱的策略。爱之所以要策略,是因为我们害怕丢失爱,我们怀着忐忑在爱。大多数情况下,在爱面前,我们不自信。如果我们觉察到不被人爱了,或者感觉到没有人可以去爱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二)放下你自己

我们深受自己性格特征的影响而不自知,被自己的性格特征控制并作出身不由己的行为反应。九型人格教义告诉我们,性格特质,本质上是自我安全感策略。这种策略来自我们早期的生活经历和环境特征。今天,可以用成年人的勇气、能力重回来时的路,找到自己。

1.心中的混球

在人生旅途上,都会有一个基本的姿态。九型人格也表明了你的姿态,不同性格特征者的姿态是完全不同的。虽然不能把人生比作战场,但是,从体会安全感策略角度来说,没有比战场更合适的比喻了。走上战场,我们就能看见自己是个怎样的混球了。不同性格特征的军人,该如何战胜自己,他们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战场高手。

2.幸福的三种境界

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在体会幸福感上也是各有特色的。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幸福感:当我们的需求获得满足的时候,我们所体验到的感觉,叫幸福感。

幸福感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境界:

有些人,一直在寻寻觅觅,通过各种可能的际遇来找到幸福感。把这一种幸福叫做第一种境界——寻找幸福。

第二种人,他们已经停止了寻找,他们可能已经明白攀比永无止境,而且人生无须攀比。这是幸福的第二种境界——发现幸福。

幸福的第三种境界,叫创造幸福。这些人获得了广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机会,他们在创造更多身边的人们幸福体验的过程中体验到他们自己的幸福感。

二、爱的能量

(一)个人良知

海灵格把个人在家庭中发展的“清白感”和“罪恶感”叫做个人良知。受清白感和罪恶感的驱使,在家庭中表现出各种行为,实际是一个自我的适应和发展过程,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个过程是下意识的,但经过引导,可以意识到。

1.个人良知的运行

我们在关系中经历和体验着良知,而这也是一种罪恶和清白的感受形式。因为所有的行为都会影响其他人,并因此造成清白或罪恶的感受。当行为伤害关系时,会感受罪恶感。当行为滋养关系时,我们就会感受清白感。

罪恶与清白都同样服膺着一个更高的力量。这更高力量使得罪恶与清白同时存在,并且一前一后地引导着它们走向同一个方向,透过这样的方式,确保我们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即使有时我们与他人看来相互对立,但透过良知的引导,我们在生活中所有的行为都朝向“归属、平衡或序位”。

2.驾驭个人良知

良知在你心里,所以,驾驭良知也可以叫做“用心去成就”,而不是动脑子与良知对抗,或者想自己创造一个良知出来——禁止使用假货。

但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没有能力驾驭良知。当我们在社群中处于较低位阶而得到较多照顾时,良知会以较强大的力量来使我们与社群保持联结。当我们在社群中变得越有力量、依赖的需求越少时,良知也逐渐对我们松绑。但是当某个社群成员愈虚弱时,他也将因良知强大的连接作用而对社群保持忠诚。为了社群中较高阶层成员的福祉,在序位层级上较低的人常愿意牺牲他们的健康、清白、幸福、生命,甚至当序位较高的成员以所谓更高目的而利用他们时,他们仍然愿意献出他们的一切。

(二)家庭良知

良知时时刻刻使我们和家庭及群体牢牢牵系,虽然意识上未曾觉察。个人良知的存在是为了维持序位,它常会以驱力、需要和本能反应的方式使个人感受到它的存在。更深沉的家庭良知就像序位一般,以一种隐而不见的方式存在及运作着,只有透过它的影响,才能确认它的存在。

3.家庭良知的运行法则

这种家庭良知的力量是隐秘而强大的,它有以下几项基本的运行法则:

(1)归属的权利:家庭的良知给予每一位成员同等归属的权利。

(2)强迫性的重:当家庭系统中某位成员归属的权利遭到否定,不论是由于他受到轻视或者遭受骇人的命运,或者他未得到应有的感谢,要求平衡的力量将会驱使系统中的后代成员透过认同而模仿过去遭到排除成员的命运。

(3)序位阶层:每一个群体都存在着先来后到的“序位阶层”,也就是先到者在序位的较高阶层。

4.与家庭良知协商

当家庭系统中某位成员受到排除或是遗忘,家庭良知就会起作用来维护完整性。但我们可以与家庭良知协商,一旦被排除者的存在得到承认和尊敬时,系统就能再次建立它的完整性。我们可以做的是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承认和尊敬那位被排除的家庭成员。同时,我们要做的第二件事是找到命运替代者自己原本的位置,去做好自己而不是别人。

(三)灵性良知

灵性良知,实际是道的运行,它不在任何人的意志里面,相反,任何人的意志都受道的制约。首先,在我们必须采取行动的恰当的时刻,会有灵光一现给我们,就像有人请求我们的帮忙或支持时,我们就已经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那样。其次,在这个导引之下,我们会感到思虑清晰并充满力量,不再需要向他人寻求建议或帮助。

1.海灵格的灵性家庭排列

这股来自心灵深处的力量,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呈现在家庭系统排列之中。我们可以借由观察排列中代表们及旁观者随着排列进行所做出的反应,看到灵性良知的作用。

因此,灵性家庭排列进行的方式跟一般人所认知的家庭系统排列并不全然相同。传统的家庭系统排列是由来访者从在场的人之中挑选出代表其家庭成员的人选,并一一排出他们的相对位置。灵性家庭排列则只需要极少数代表的参与。参与的人通常只有来访者,或来访者的代表,以及某个关联者,比方说伴侣的代表。

2.靠近灵性良知

灵性良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遵循着优先顺序法则,透过它,我们了解到与每个人的联结,了解到每个人都有其一席之地。灵性家庭排列中,我们始终带着爱来面对一切事物,并以事物本来的面貌接受它们。灵性家庭排列,始终是为了生命、爱与和平而存在。这是一种与道合而为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