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明辨是非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1833200000002

第2章 张思德为民献身

张思德是一名普通战士,他一生怀着保家卫国、解放穷苦人的信念,兢兢业业地干着革命工作。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七个年头。这年春天,张思德响应组织号召,来到距离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石峡峪庄开荒种地,担任农场的副队长。在开荒生产中,张思德总是哪里最苦最累,就带头在哪里干。打井、修路、种地、挖窑,都跑在头里,每天早出晚归。逢到假日,张思德总是留下来看家,整理院子、修理工具、牵上骡子到五六里远的山沟里驮水,回来把同志们没洗的衣服一件件找来洗净、晒干。到了农忙的时候,张思德就带领大家帮助附近的老乡,特别是帮助那些劳力少或家里有病人的农户干活。几个月以后,眼看着谷子、糜子、玉米天天长高、长大了,战士们都特别高兴。

天气渐渐凉了,农场决定轮流进山烧木炭,好准备过冬,因为张思德曾几次烧过木炭,有经验,农场决定由张思德负责烧炭任务。当队长问张思德有什么困难时,张思德坚定地回答:“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利益,就是拼出命,也要把炭烧好!”

这天一大早,下起了毛毛雨。地皮湿漉漉的,地里的活儿干不成了,大伙儿都建议争取时间多打窑,多烧炭,队长和张思德商量以后,决定临时组织一个突击队,进山赶挖几个新窑。

张思德和战士小白一起干。窑越挖越深了,但是,里面还是直不起腰。张思德钻在里面,猫着腰,累得满头大汗。小白蹲在洞口朝里边喊:“组长,出来歇歇,让我进去干会儿吧!”“不用了!”张思德总是这样照顾别人。

这时,天更加阴了下来,牛毛细雨下大了。张思德赶紧从窑洞里钻出来,把一条背炭用的麻袋披在小白身上。小白请求说:“你太累了,先歇会儿,我去干一阵儿。”张思德说:“我不累。我们得赶紧把炭窑挖成,好多出几窑炭。现在革命需要炭,领导和同志们需要炭,多出一窑,就是为抗战多作一份贡献!”说着,张思德把头上的雨珠一撸,又钻进了窑里。

两人继续在窑洞里干活。张思德用小镢刨窑壁、窑顶,小白用锨将刨下来的土扔到窑外,山风传来秋雨打在山林树叶上发出的清晰的响声。两个人在窑洞里紧张而有序地干着。两个人一边干活,一边拉话,虽然非常累,却感到非常愉快。

就在张思德修整右边的窑壁时,突然,窑顶上“啪啪”掉下几片碎土。“快出去,有危险!”张思德大喊一声,小白还没有领悟过来,刚要转身,张思德手疾眼快,一把将他推出窑口,就在这时候,只听“轰隆”一声,两米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小白在窑口被压住半截身子,张思德被整个埋在坍下来的土里边。小白大声急叫:“张思德!”呼喊声穿过山谷,传遍山林。

张思德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战友的安全,献出了自己29岁年轻的生命。张思德走了,但留给世人的却是无限的怀念和感动。他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早已成为楷模。正如毛泽东在他的追悼会上说的那样:“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