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明辨是非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1833200000003

第3章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1962年冬,焦裕禄怀着改变灾区面貌的雄心壮志,来到了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

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严重的灾荒景象。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被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

但是,焦裕禄没有退缩。第二天,当大家知道他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深入到农村调查访问去了。他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他召开座谈会,全面了解灾情及其原因,寻找救灾办法。他经常住在农民的草庵子里,蹲在牛棚里,跟群众一起吃饭,一起劳动。他带着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群众的无限信任,在广大群众中间询问着、倾听着、观察着。他从群众中学到了不少治沙、治水、治碱的办法,总结了不少可贵的经验。群众的智慧,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更坚定了他战胜灾害的信心。

1963年2月,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治沙、治水、治碱的斗争,成立除“三害”办公室。先后抽调了120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通过一年的艰苦奋战,兰考的除“三害”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964年春天,正当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他开会、作报告,经常用右膝顶住肝部,不断用左手按住疼处。有时,用一个硬东西一头顶着椅子,一头顶住肝部。天长日久,他坐的藤椅,被顶出一个大窟窿,他从不把自己的病放在心里。

有一次,焦裕禄和县委办公室一位同志去三义寨公社检查工作。走到半路,他的肝病发作,疼得厉害,两个人只好推着自行车慢慢地走到公社,大家看他脸色不好,劝他休息一会。他笑笑说:“谈你们的情况吧,我不是来休息的。”焦裕禄一边听着汇报,一边按着剧疼的肝部记笔记。剧烈的肝疼使他手指发抖,钢笔几次从手中掉下来,但是他仍然坚持听下去。这种顽强的革命精神,使大家非常感动。

1964年3月,兰考人民除“三害”的斗争达到了高潮,可焦裕禄的肝病也到了严重关头。党组织决定送他到外地治疗。

在医院里,焦裕禄以钢铁般的意志,同疾病作顽强的斗争,无论肝疼得多么厉害,从来都不让护士多照顾自己。

焦裕禄的病越来越严重,医生们开出了最后诊断书,是不治之症。县里的同志和兰考的群众代表前来看他,他不谈自己的病,首先问县里的工作、生产情况。省、地、县各级领导同志来看望他。这时,焦裕禄已经病危,他用尽全力断断续续地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有实现兰考人民的要求……心里感到很难过……我死了不要多花钱……省下来钱支援灾区建设……我只有一个要求……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年仅42岁!

焦裕禄在生命的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人民群众,念念不忘党的工作,表现了一个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不愧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他的崇高形象,一心为民的道德情操,至今仍在兰考的青山绿水中熠熠生辉,激励着每一位干部和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