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明辨是非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1833200000005

第5章 孔繁森无私奉献

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在山东省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1979年,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加入了支援西藏建设的队伍,并请人写了“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返乡”的条幅。

孔繁森第一次进藏后,担任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孔繁森到任仅4个月的时问,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阿里地处西藏自治区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的面积相当于两个山东省,而人口仅有6万,地广人稀。这里长年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最低温度达摄氏零下40多度,每年7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都望而却步。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领养了3个失去亲人和家园的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只有5岁的贡桑。

一个人孤身在外,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辛苦和劳累可想而知。晚上工作了一天的孔繁森回到家里,先要给孩子们做好可口的饭菜,然后再教他们读书识字。节假日,只要空闲,他总是同孩子们一起娱乐,上街给他们购买衣物和书籍。

收养孤儿后,孔繁森在生活上更加拮据。1993年的一天,他悄悄地来到西藏军分区总医院血库,要求献血。护士说他年纪大了,不适合献血,他就恳求护士说:“我家里孩子多,负担重,急需用钱,请帮个忙吧。”护士见他如此恳求,只好答应了。就这样,孔繁森为了孩子,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900毫升鲜血蕴涵了孔繁森对这3个藏族孤儿深深的爱啊。

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时连路费都是自己筹借的。由于看病急用,妻子将自己返程的路费也用光了,只好开口向孔繁森要钱。孔繁森东挪西借,才勉强凑足了500元,而返程机票却是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妻子到济南后,顺便去看望了在济南读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母亲就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你要。”妻子一听,眼泪马上就流了出来。自己身上连回聊城的车票都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一行在从新疆塔城考察返回阿里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孔繁森以身殉职,时年只有50岁。他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眼泪。

一个人的价值有时候并不在于他留下了多少钱财,而在于他留下了什么样的精神。论钱财,孔繁森可谓不名一文,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是巨大的。孔繁森的事迹催人泪下、激人奋进,他的高尚道德风范,永远激励我们热爱人民,视人民为自己的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