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
1838300000052

第52章 让孩子遵纪守法

教子心经

父母要告诉孩子,平时不要违反一些制度和纪律。教育孩子从小要有遵纪守法的观念,学会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平时放任惯了,将来无法无天,到头来吃苦的还是孩子自己。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发芽滋长,以致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这是一段极具警示性又符合实际的话。

有的家长对孩子疏于管教,有的则对孩子过于溺爱,还有的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现在有些孩子受了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没有是非观念,常常和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稍不注意就会酿成大错。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才是对孩子负责任的做法。

在我国走向法制化的今天,从小加强孩子的法制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孩子遵纪守法的习惯呢?

1.教育孩子遵守校纪

父母应严格要求孩子按时到校,不能迟到、早退,上课时不说闲话、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按时完成作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活动。由于孩子自控能力不强,父母要注意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训练。比如,每天询问孩子听课和作业情况,督促他们遵守课堂纪律,当孩子不理解或不愿遵守学校的某项纪律时,父母应及时发现,耐心教育,帮助纠正,必要时要与学校教师取得联系,共同帮助教育孩子。

2.教育遵守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大家都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父母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时,应用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影响孩子。如购物买票时要按次序排队;看电影或文体演出时要对号入座,保持安静,不因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的观看;要维护公共卫生,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等。教育孩子公私分明,不贪图小便宜,不能把公共的物品占为己有,不能损坏公共设施和财物。

3.对孩子不要溺爱、不要放任

溺爱、放任会造成孩子唯我独尊,不懂规矩,甚至为所欲为的行为习惯。时间长了,必定养成恶习,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到那时后悔就晚了。父母在对孩子加强管教的时候,举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从小放任自己必然走向歧途,让孩子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4.密切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

孩子是活跃的、好动的,是不善于刻意掩饰的。因此,父母要留心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善于从中发现异常情况。如孩子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是否无故地多了出来?孩子是否常去电子游戏机房打电子游戏?你没给孩子零用钱但孩子花钱却很“慷慨大方”?如发现这些情况,应找孩子谈心,作调查分析,了解原因,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要注意孩子经常跟谁在一起玩。要教育、引导、督促孩子交好朋友,防止孩子和不三不四的人来往。要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教孩子学法、用法

在我们的大众传媒中,经常报导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合法权益的案例,这是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的活教材。应该跟孩子一起看、听、讨论,树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如果亲戚、朋友或自家有的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鼓励受害人积极行动,寻求法律的保护与支持。这个过程对孩子的教育最直接,也最有效。

6.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不仅从父母的言论中受到教育,而且还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自己遵纪守法的行动去影响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当父母有时无意中违反了某种规章时,应及时改正,并向孩子说明错在哪里和不改正的危害性。这样,孩子们可以得到“知错就改”的启示。

下面的这个案例很有警示意义。

一个未成年孩子偷回了附近工厂的工业原材料铜。当时孩子只是贪小利,偷回家垫垫东西。可他母亲发现后,高兴地说这铜可以卖钱。孩子听到这话勇气大增,以后便一次次深夜翻墙入厂进行盗窃。窃回的铜均由其母亲联系销赃,销赃后的赃款母亲掌握,并每次给孩子一些零花钱,直至案发。母子成了共同犯罪的被告人。经过法庭的教育,她才知道怂恿、协助孩子去偷,联系销赃,这是一种犯罪行为。法庭上,孩子哭丧着脸埋怨母亲,母亲也惭愧地流下了悔恨的泪水:“都是我法制观念不强,不学法、不懂法,害了自己,害了家庭,更害了孩子!”

相关小故事

聪明的华歆

三国时期有个叫华歆的人,在孙权手下时,名声很大。曹操知道后,很想将他拉到自己的身边,于是,便请皇帝下诏招华歆进京。

听到华歆启程的消息,亲朋好友千余人前来相送,送来了几百两黄金和很多礼物。华歆不想接受这些礼物,但他想如果当面谢绝,肯定会使朋友们扫兴,伤害朋友之间的感情。于是他便暂时来者不拒,将礼物统统收下来。并在所收的礼物上偷偷记下送礼人的名字,以备原物奉还。

华歆设宴款待众多朋友,酒宴即将结束的时候,华歆站起来对朋友们说:“我本来不想拒绝各位的好意,却没想到收到这么多的礼物。想我单车远行,有这么多贵重之物在身,诸位想想我是否有点太危险了呢?”

朋友们听出了华歆的意思,知道他不想收受礼物,又不好明说,使大家都没面子,他们内心里对华歆油然生出一种敬意,便各自取回了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