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
1838300000055

第55章 让孩子自己选择朋友

教子心经

成人有选择朋友的权力,同样孩子也应该有这个权力。父母如果采取强硬的态度干涉孩子交朋友的话,往往会适得其反。父母在孩子交朋友这个问题上,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自己选择朋友。但这并不代表着父母就可以放手不管,放任自流。在很多时候,父母还是要对孩子所交的朋友进行一番考察的,让孩子知道哪些朋友不可交是极其有必要的。

吉尔有一个5岁的女儿索菲娅。有一次吉尔带索菲娅去海滩上游泳课,索菲娅和另一个小姑娘交上了朋友。她们玩得很快乐,最后那个女孩的妈妈邀请索菲娅去她们家吃午饭,吉尔也欣然同意了。

两小时后,吉尔到索菲娅的新朋友家接她的时候,不得不在门廊跨过一堆垃圾,尽管是个明媚的下午,孩子们却在起居室里无聊地看电视。母亲正忙着呵斥一个大点的孩子,父亲正在斥责母亲。吉尔道了再见,将索菲娅接上车,系上安全带。一贯听话乖巧的索菲娅一路上都在抱怨母亲:“你看泰密说话声大得能震破我的耳朵;泰密什么时候想吃零食她妈妈都愿意,泰密也可以一直看电视……”

吉尔听着索菲娅的这些唠叨,最后温和地说道:“也许泰密的妈妈可以允许她那样,但我可不行。”

“你太蠢了!”吉尔第一次听到女儿这样说她,她简直有些震惊了,而一旁的索菲娅仍在不满地抱怨:“你知道吗?泰密也不用系安全带。”

吉尔第一次遇到了这样的窘境:孩子已交上了她不喜欢的朋友。这时她不得不在两方面进行选择,一方面是孩子暂时的快乐,一方面是出于对孩子在道德、感情和生理上健康成长的关心。最终,吉尔选择了后者——告诉索菲娅这样的朋友尽量不要与她交往。

当然,父母不能因噎废食,还是要让孩子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的,但必须得让他们知道哪些朋友是不该交的。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朋友某个方面行为很不满意,就应该当着孩子的面严肃地说出来。当孩子冲着我们转眼珠暗示我们别说时,我们不必大喊大叫,而应坚持以清晰、严肃的态度告诉他,哪些行为是不被我们所赞成的。

孩子在相互交往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父母应该尽力为孩子提供一个交友、择友的条件和机会。有的父母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要求孩子去选择朋友,那样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压力,甚至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当父母力图向孩子灌输好的择友标准时,也需要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特别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已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与其强行干预,还不如适当提醒、引导更易见效。

如果孩子的朋友没有对孩子构成威胁,也没引导他做一些不道德或危险的事,父母就不必强制孩子与朋友断绝交往。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的朋友有一些不太好的性格和习惯,担心孩子受其影响,可以参与其中进行引导。比如,把孩子的朋友请到家里来,和孩子们一起做饭、做游戏、聊天,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了解其朋友,并帮助他们分析是非,教给他们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外出,参加孩子们喜欢的某些活动,如体育活动、郊游等,在活动中只要我们与孩子们真诚相处,孩子们会把我们当成大朋友,对我们无话不谈。

一位母亲说:“几年前,我女儿要和一群孩子去参加北维蒙特的感恩音乐会,我想起自己像女儿那么大时参加这个音乐会的经历,知道那里很容易接触到毒品。其他孩子的父母没做什么考虑就让孩子去了,这更让我感到不安,但如果让女儿留在家里,她会非常难过。我唯一能做得就是在她出发前郑重地提醒她不要上当,结果她真的巧妙地摆脱了诱惑,她回来后非常感激我,说我的提醒使她有了思想准备。”

孩子需要拥有选择朋友的自由,但有时也期望父母介入其中并且帮他们拒绝与那些不适当的朋友交往。一位母亲回忆说:“儿子布朗森7岁时,和邻居家一个同岁的孩子捷凯关系密切。捷凯是个粗鲁、不听管教的孩子,起初我给他们定一些规矩,但捷凯不能遵守,布朗森也说服不了他,我只好不让捷凯来玩了。刚开始布朗森有点难过,但我看出儿子有一种解脱的感觉,因为他知道我能帮他处理一些他不能控制的情况。”

有些孩子自身没有太多的问题,但他们的父母却有着不小的负面作用,比如有的父母吸毒、赌博等,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下深受其害。在孩子选择朋友的时候也要让他们学会关注朋友的生活环境,如果朋友父母的问题比较大,就需要做父母的出面干涉了。佛罗里达一个10岁女孩戴佳娜的母亲说:“实际上我挺喜欢布雷特的,每次他到我们家玩时一切都很好,但当戴佳娜去布雷特家时,他父母根本不约束孩子的行为。他们经常恶作剧,朝经过的汽车上扔鞭炮,我女儿也参加。但我想她也害怕,因为她把这些事告诉了我,她还说布雷特的爸爸有一个没上锁的抽屉,里面全是枪。还能怎么办呢,我只好禁止戴佳娜再去布雷特家玩了。”

如果这位母亲没有阻止自己的女儿和布雷特交往,可能会产生不堪想象的后果。虽然这种坚决的制止会造成孩子的痛苦甚至反抗,但是作为父母必须与孩子一起面对这种棘手而又头痛的问题。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讲事实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孩子能够理解我们的态度和判断。孩子大多还是通情达理的,父母只要不操之过急,脾气粗暴地训斥孩子,一般可以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如果孩子在择友方面遇到严重的困扰时,就需要请专业人员给予帮助。判断孩子在交往方面是否有严重问题,主要标准是看他是否认为生活还充满希望,未来是否美好,如果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正面的,那么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决定他不会做真正危险和破坏性的事。如果回答相反,则应该警觉起来,请心理医生或专业老师来解决。

总之,孩子择友也是对父母的考验与挑战,每个孩子有自己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办事方式,所以父母要根据孩子及所选朋友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态度进行“干预”,或认同或引导,或提醒或阻止。但总的原则不要变: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朋友。

延伸阅读

怎样帮助孩子交朋友

一户新邻居搬了过来,琼斯太太注意到他们家有一对活泼可爱的双胞胎,于是,她对自己的女儿梅莉说:“宝贝,你要有新朋友了,你为什么不出去向他们打个招呼并带他们到周围转转,帮他们熟悉一下环境呢?”梅莉歪着头想了一会儿,出去了。但她站在篱笆旁看着那两个孩子忙忙碌碌地整理东西,试了几试没有开口。最后,梅莉回到了房间,很遗憾地对妈妈说:“我很想成为他们的朋友,但我不知道该怎样跟他们搭腔。”妈妈立刻意识到,自己需要为孩子的交往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妈妈没有说话,而是以实际行动来说话——她做了女儿没有做到的事。事后,女儿说:“以后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在陌生人面前很多人都会退缩,多数孩子也是这样,并且在羞怯心理的驱使下,孩子很不善于向陌生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但每个人都会遭遇很多陌生的事物和人,每个人都要学会如何与陌生人相处甚至是和他们交朋友,孩子也能不例外。当孩子出现怯场的情况时,父母有必要为孩子的交往提供必要的帮助。

作为父母,虽然不能主宰孩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活动,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鼓励和帮助他们,让他们更容易地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其中就包括帮助他们结交朋友。只要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就会帮助他们结交到很多有益的朋友。

1.父母要以身作则

那些善待朋友、重情重义的父母,本身就是在教给孩子如何保持友谊。麦克的父亲总是对朋友关怀备至,虽然他的朋友都不是很出色,但他从没有说过他们的坏话。并且,他经常给远方的朋友写信或者打电话问候,当朋友有难时他会尽一切可能去帮忙。正是从父亲的这些行为中,麦克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赢得别人的友谊,无论在学校还是舞蹈班,麦克都是一个受人欢迎的、值得人们信任的人。

2.给孩子创造结交朋友的环境。

共同的爱好、兴趣是友谊的基础,当孩子在某些方面擅长时,就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并利用这种专长结交朋友。如果孩子朋友不多,做父母的就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某些爱好、兴趣,挖掘他们的专长,这样就会给孩子制造更多的结交朋友的机会。比如,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到草坪上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或者参加艺术训练班,这样孩子就可以找到很多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也会结交很多好朋友。

3.积极引导孩子与周围的人交朋友

孩子们一般认为交朋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们不会有意与人接近,有意把自己推荐给别人,期望着周围的人能够发现自己,自觉走到自己的身边。在这种观点的支配下,很多来到新的环境的孩子总是被动的、消极的,因此他们总会显得不合群,觉得孤单。这就要求父母为他们引路,在尊重孩子的同时也要调整介入的方式。当玛丽在一所新学校开始她的学校生涯时,她最好的朋友都去了另外一所学校,这让她非常孤单。一天晚上,妈妈打开了自己少女时代的日记,读了一些她当时进入一所新学校的想法。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位妈妈认为自己的日记是最好的说明,可以让玛丽明白每个人在不同时候都会遇到一些困难。果然,这些日记减轻了玛丽的烦恼和痛苦,并且给了她结识新朋友的勇气和经验。

4.善待孩子的朋友

孩子的自尊心都很强,在朋友面前特别注意自己的尊严和面子,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善待他们的伙伴,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很有尊严,也会让他们更乐意与人交往。

一位母亲曾经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一天中午她回到家里,打开门时大吃了一惊,儿子正和两个朋友在家里“大吃大喝”,碗筷摆了一大桌。儿子见她回来,赶忙站起来笑着跟她打招呼,这位母亲一时气愤没有吭声,那两个小孩子也赶快站起来说道:“阿姨,您回来了。”她还是一声不吭,径直走进自己的房间,“砰”地一声关上了门,半天没出来。这一举动把孩子们吓坏了,两个小伙伴慌忙溜走了。晚上儿子没有吃晚饭,不管她和丈夫如何劝说儿子也不肯动筷子,而且一连几天食欲大减、情绪低落。

这位母亲对小伙伴的冷落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使孩子在朋友面前“颜面尽失”,为有“这样”的母亲而“无颜见人”,并且觉得很对不起朋友。再加上孩子喜欢在小伙伴中夸自己父母如何疼爱自己,自己的家庭如何温暖,而这位母亲的所作所为使孩子极为失望。他幼小的心灵会隐约感到,是母亲丢了自己的面子,母亲原来这么自私、小气,母亲的高大形象顷刻矮小了许多,孩子的自卑感也油然而生。

其实,父母尊重孩子的小伙伴就是尊重孩子自己,他会在我们的尊重中得到欣慰和心理的满足,同时也会得到同伴的认可和接纳。否则他幼小的心灵中会留下阴影和创伤,在朋友中会遭到嘲笑和冷落。这位母亲的错误之处是太“怒于言表”了,如果她稍微冷静一些,换种方式,比如热情招待一下,待“客人”走后再“论个是非”,其结果将是截然不同的。孩子是社会的人,他同样需要温暖,需要伙伴,需要理解,更需要尊重,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能怠慢了他们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