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名人谈文化艺术
1841600000015

第15章 金庸

金庸故事

1924年2月,金庸生于海宁县袁花镇一个富有的家庭。金庸祖父查文清是清光绪丙戌年进士,曾在江苏丹阳任知县,后辞官回乡。

查文清死后,留下一些家宅和田地。金庸出生时,查家还拥有3600多亩田,租种者也有上百户,所以其父亲乃“当仁不让”的大地主。

因家学渊博,海宁查家藏书丰富,浙西一带十分有名。故尽管金庸年纪幼小,但所涉猎的书籍已相当广泛。

一天,他翻藏书时,无意中看到一本武侠小说《荒江女侠》,此部书是“新文派”始祖、言情小说家顾明道写的。一连看了几天,金庸拍案“想不到世上还有那么好看的书”。当时金庸只有八九岁。从此以后,金庸到处搜罗武侠小说,想一睹为快,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其中《火烧红莲寺》的故事留给他深刻的印象。平江不肖生在《侦探世界》杂志连载的清末民初武林真人真事《近代侠义英雄传》使金庸更加痴迷。

1937年,金庸就读浙江省立嘉兴中学,刚读完一年级,日本侵华,后来读到高中,家乡沦陷。由于战事,杭州、嘉兴、湖州的第一流中学便成了联合高中,此后金庸随学校辗转于余杭、临安、丽水三地之间。没有家庭接济,金庸一度只能靠政府发的公费度日,穿草鞋,受军训,四处颠沛。正是这段艰苦生活,锻磨出日后他的独立性格。

抗战前,富家子弟纷纷出国留学,学成再回国一展抱负。以查家优裕的家境,金庸去海外是计划中的事。但战争爆发使此计划不能实现,后来金庸忆及此事,仍颇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