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104

第104章 韦叡指麾辎车中,号令若雷霆

韦叡(442—520)南朝梁将领。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字怀文。随萧衍(梁武帝)起兵。任廷尉。505年,率军伐魏,取合肥;次年,大破魏中山王元英几十万众,解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围。善抚军,士卒归心。晚年居家,以经史教育子弟。

韦叡是梁武帝萧衍麾下的名将。毛泽东很称赞韦叡,他读过《南史》多篇人物传记,而读得最详细、赞誉最多的一篇就是《韦叡传》。几乎从始到尾作有浓圈密点,其中批注竟多达二十五处。他圈划批注最多的是韦叡英勇善战的事迹。公元505年(梁天监四年),韦叡督军攻魏小岘城,亲临城下巡视,终于一鼓攻下小岘城。毛泽东在“教巡行围栅”处加旁圈,天头上划有三个大圈,批注“躬自调查研究”;在击败“魏军数百人”处,又作批注“以众击少”;另句“今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若能挫之,其城自拔”的天头处,作有批注“机不可失”、“决心”等字样。攻下小岘城后,韦叡出攻合肥,又“案行山川”,毛泽东又在此处作旁圈、批注“躬自调查研究”;当魏兵增援五万,韦叡又迎战取胜,毛泽东批注有两次“以少击众”,又逐字加旁圈,以表示对他临危不惧,胆识过人的赞叹。翌年,魏中山王元英总兵百万,围钟离,毛泽东批语有“虽众,何所用之”。当时,萧衍派曹景宗解围,未成;但后派韦叡出马时,又作批语:“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当韦叡大胜后,百万魏兵非死皆俘,就加批语:“百万之众,皆尽。”韦叡是进攻型的统帅,但也是防守型的良将,他熟请兵法和史书。当韦叡筑城起楼,多人讥他示弱于敌,但韦叡说,“不然,为将当有怯时。”毛泽东很赞赏此话,有批语:“此曹操语。夏侯渊不听曹公此语,故致军败身歼。”

毛泽东还称赞韦教此人“家无余财”,批注有“仁者必有勇”、“不贪财”,又说他凡打仗就“将在前线”,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而且还能调解高级干部矛盾,批语有:“干部需和”。而韦叡自己却又以身作则,处处退让,有功不争,称赞是“劳谦君子”。古为今用,善于应用历史的毛泽东高度评价韦叡,甚至号召:“我党干部应当学韦叡作风。”(《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98—2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