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133

第133章 李贺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李贺(790—816)唐朝诗人。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字长吉。唐宗室后裔。七岁能诗。任侍奉郎。后辞官归乡里。诗多悲凉、衰飒,想像丰富,世称鬼才。有《李昌谷歌诗》,杜牧作序。

李贺诗是唐朝青年诗人。他的诗一直被文坛誉为想像奇特丰富,用词浓艳瑰丽,尤其是多写幽灵、写鬼、写黑夜,喜用鬼字、死字、泣字、血字,因而又被称为“鬼才”。毛泽东非常喜欢李贺的诗。认为李贺的诗富于幻想。

《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的诗词里,有不少文句源自李贺诗,如“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万户萧疏鬼唱歌”(《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红雨随心翻作浪”(《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和“一唱雄鸡天下白”(《致酒行》:雄鸡一声天下白),等等。可见毛泽东对李贺诗相当熟悉。

1958年8月,他赴天津视察,对市长李耕涛名字颇有兴趣,问道:耕涛同志,田可耕,地可耕,不知这“涛”是怎么个耕法呀?当李耕涛回答说:“唐朝诗人李贺有‘踏天磨刀割紫云’之说。既然云可割,那涛想必也是可以耕的吧?”毛泽东很高兴,称赞回答得好。“踏天磨刀割紫云”,出自李贺诗《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所谓是“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1960年5月初,毛泽东视察山东,在和济南和山东省委负责人谈论山东靠海却缺水时,他忽然说:“能把海水变成淡水,水就多了。从前有人描写这个海水是‘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三山’,就是海里头三个神仙住的山,‘更变千年如走马’,就是世事变得很快。那个时候他所讲的‘齐州’,不单是山东,是指整个中国。‘九点烟’,是讲九州。后头它缩小到你们济南附近那个九点烟了。这是唐朝李贺的诗。这个诗人只有二十七岁就死了。他专门作古怪的诗句。有些还是容易懂。人们说他写的是鬼诗,不是人诗,但有些还是容易懂的。”(陈晋《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上册第353页)1965年7月21日,毛泽东在与陈毅的一封谈论旧体诗的信里又谈到了李贺:“李贺除有很少几首五言律外,七言律他一首也不写。李贺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毛泽东诗词集》第267页)

诗如其人。毛泽东称赞李贺很有思想,有胆识,能出格。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谈破除迷信时说:中国的儒学家,对孔子就是迷信,不敢称孔丘。唐朝李贺就不是这样,对汉武帝直写其名,日刘彻、刘郎,称魏夫人为魏娘。一有迷信就把我们的脑子镇压住了,不敢跳出圈子想问题。按,李贺称汉武帝姓名,见《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西风客”;《苦尽短》:“刘彻茂陵多滞骨。”同年5月8日,又在中共中央八大二次会议讲破除迷信时,所举的古今中外人物例子中再次提到了李贺。毛泽东对李贺的早死深表惋惜。他说:还有李贺死时二十七,夏完淳死时十七,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