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163

第163章 关汉卿写宇宙文章,还古今将相

关汉卿(约1230—约1300)元朝戏剧家。大都蒲阳(今河北安国)人。曾任金太医院尹。元时在大都组织玉京书会。有杂剧创作六十余种。今存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十三种,另有散曲、小令多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元杂剧家英才辈出,而其中得以名列魁首、能持牛耳者,当推关汉卿。毛泽东早年读过不少元人杂剧,其中当然有关汉卿的作品。1938年12月,毛泽东在延安与即将赴晋察冀出任二分区司令员的郭天民谈话。在谈话结束时,毛泽东问:天民同志,听说你有一个相好,很漂亮,她叫啥名字?回答:她叫窦克。又问:哪个“窦”字?郭天民回答:就是《窦娥冤》的“窦”字。毛泽东说:哦,《六月雪》啊!那是一出好戏,大戏剧家关汉卿的杰作。那出戏是冤情呢!你可不能演“窦克冤”。(陈晓东《将星红安》,作家出版社1999年5月版第77页)可见,毛泽东相当熟悉关汉卿的作品。

毛泽东对关汉卿有很高的评价。1951年6月,毛泽东审阅、修改的《人民日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指出:“我国历史上的文化和思想界的领导人物一贯地重视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并且产生过许多善于使用语言的巨匠”,“他们的著作是保存我国历代语言(严格地说,是汉语)的宝库,特别是白话小说,现在仍旧茬人民群众中保持有深刻的影响。”(《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405—406页)此中所列的十六人,有一个就是关汉卿。1958年8月,毛泽东在审阅陆定一《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文时,加写了一段话,指出“中国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并举了孔子、孟子、屈原和孙中山等十五人为例,其中有一个就是关汉卿的“民主文学”。“诸人情况不同,许多人并无教育专著,然而上举那些,不能不影响对人民的教育,谈中国教育史,应该提到他们。”(《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6页)关汉卿出身贫贱,而多才多艺。《析津志》称他是“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毛泽东非常器重他的才学,1964年在春节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臧否古代作家诗人,就肯定过关汉卿的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