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180

第180章 戚继光一年三百六十日,多在马上横戈行

戚继光(1528—1587)明朝将领,军事家。山东蓬莱人,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调浙江剿倭,创建“戚家军”。在台州抗倭,九战皆捷;两度援闽获胜,又讨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1567年,出任蓟州、昌平、保定三镇总理练兵事,在镇十六年。后以老病回乡。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和《止止堂集》。

毛泽东相当推崇戚继光。1932年初,毛泽东派程子华到宁都起义的红五军团去工作。在谈话间,程子华在谈了自己学生时代敬仰戚继光,并以他为榜样,将来投笔从戎,打日本,报国家的话时,毛泽东很是称赞说:“好,好,少有大志,心有楷模,一定成功。”1952年10月27日,他在济南考察期间,有天谈到山东古今的英雄人杰,说:山东这块富饶的土地养育了炎黄子孙和众多的名人志士。他们为山东争光添彩,也为中国历史作出贡献。接着他又举了一系列人名,有孔子、孟子、左丘明、诸葛亮等十二人,其中唯一的沙场武将就是戚继光。

1954年1月,毛泽东在杭州接见郭沫若率领的访日科学代表团时,当得知代表团成员葛庭燧是山东蓬莱县人时,立即脱口而出,说道:好地方嘛!那里是仙境呢!是八仙东渡过海的地方,历史上戚继光在那里抗击倭寇。

戚继光是从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成熟的将军。他有非常丰富的军事经验。他认为凡战事必须力争主动,“明其出于法而不泥于法,合时措之宜。”戚继光后来把这些合符军事规律的思想,分别写进了《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毛泽东欣赏戚继光的兵法思想,也读过他的兵法著作。1965年1月,他在与国家计委谷牧、余秋里谈话时说道:戚继光在他的兵书中早就讲到,不要搞那些只是好看的,要搞实际战争中能用的东西。[陈晋《毛泽东之魂》(修订本)第3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