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216

第216章 邹容革命军中马前卒,雷霆之声震神州

邹容(1885—1905)近代革命家。四川巴县人,字蔚丹(威丹)。1902年留学日本。1905年回上海参加爱国学社,著《革命军》,揭露清廷反动卖国,号召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被捕。死于狱中。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

邹容是二十世纪初期年轻的革命家。1903年,十八岁的邹容写了《革命军》,宣传中国必须革命,才能富强独立。在上海推出后影响巨大。因而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还特地追赠他为“大将军”。毛泽东年轻时熟读《革命军》,此后他多次诵读,对邹容其人其书表示赞赏。

1958年春天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要会议印发邹容《革命军》等以及“附录”《苏报案实录》。他在会上谈到这篇文章时说:“四川有个邹容,他写了一本书,叫《革命军》,我临从北京来,还找这本书望了一下。他算是提出了一个民主革命的简单纲领。他只有十七岁到日本,写书的时候大概是十八九岁。二十岁时跟章太炎在上海一起坐班房,因病而死。”(《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2401页)又说:要人们敢说,精神振作,势如破竹,像马克思、鲁迅那样,敢说。把顾虑解除,把空气冲破一下,搞出一种新气氛。邹容十八九岁写了一篇《革命军》,直接骂皇帝。几天后,毛泽东乘轮溯江东下,在船上与吴冷西、田家英等再次谈及会上印发的《革命军》。他问:你们办报的人知道邹容其人吗?接着介绍说:邹容也是四川人,他的日文很好,而且是在四川学的。毛泽东又谈了辛亥革命前夕的那件“苏报案”:“苏报案”是由邹容写的《革命军》引起的。他写这本小册子时只有十八岁,署名“革命军马前卒邹容。”《革命军》一出,上海的《苏报》为之介绍宣传,章太炎为之作序,影响极大。于是,清政府大为恐慌,下令抓人并查封《苏报》,《苏报》是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上海的主要舆论机关,蔡元培、章太炎、邹容、章士钊、柳亚子等都在该报发表文章,抨击封建君主专制,鼓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同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派进行论战。毛泽东还说: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纸,都是不怕坐牢,不怕杀头的。章太炎当警察拿着黑名单来抓人时挺身而出,说:“别人都不在,要抓章太炎,我就是。”从容入狱。邹容本未被抓,待知道章太炎已被捕后,不忍老师(邹称章为老师,章比邹大十五岁)单独承担责任,毅然自行投案,终于病死狱中,年仅二十岁。最后毛泽东又说:邹容是青年革命家。他的文章秉笔直书,热情洋溢,而且用的是浅近通俗的文言文,《革命军》就很好读,可惜英年早逝。

毛泽东读邹容的《革命军》,也很赞赏章太炎在狱中赠邹容的那首五律。1958年2月,他在阅读此书时还在扉页邹容的肖像旁边,挥笔作书写了章太炎的这首诗:

邹容吾小友(弟),披发下瀛洲。

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

临命当(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毛泽东喜欢这首五律,还向旁人推荐。据他的警卫员田云玉回忆,1960年底,毛主席推荐他读《怎样认识世界》和《革命军》,还吟诵章太炎忆念邹容的一首诗叫他写,不会写的字主席就帮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