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218

第218章 张謇清末状元,民国总长;造福桑梓,实业救国

张謇(1853—1926)清末实业家。江苏南通人,字季直。早年在在淮军吴长庆幕府。1894年中状元。后得张之洞支持,在南通招股办大生纱厂、通海垦牧公司和轮船公司等实业,又先后创办通州师范、女子师范、南通图书馆和南通博物馆。1909年,当选为江苏谘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为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长,旋辞职。翌年,任北京政府农村工商总长。因不同意帝制,辞职南归。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传世。

张謇是近代中国大实业家,曾在晚清光绪年间中过状元。二十世纪初期,张謇在江苏南通等地创办大生纱厂、通海垦牧公司等十余家工厂、企业,发展中国民族工商业,闻名于海内外。他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曾在袁世凯政府中供职。毛泽东走出韶山冲,在长沙求学期间,就知道张謇其人其事。1920年9月,毛泽东参加发动湖南自治运动期间,在长沙《大公报》发表一系列有关政论,其中的《绝对赞成“湖南们罗主义”》就提到过张謇。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共和国经济建设蓬蓬勃勃。毛泽东多次谈论张謇和他的实业。有一次,毛泽东宴请黄炎培等人,在宴席问说:中国的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1953年8月,毛泽东视察天津,在与市工商联主任委员李烛尘谈话时,又一次说:有几位先驱不能忘,讲钢铁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纺织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讲话里所提到的范旭东原系南京临时政府官员,后在天津开办久大盐业公司、永利制碱公司。卢作孚系由文教界转入实业界,创办民生实业公司。他们都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旗帜。

1956年2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北京怀仁堂设宴款待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委员们,席间他与张謇侄儿张敬礼谈起了张謇。他对张謇行事很熟悉,说张謇壮年时,曾是吴长庆的幕僚,曾随庆军出兵朝鲜。此前几个月,毛泽东视察江苏镇江,他问地区专员高俊杰是哪里人?高说:“南通人。”又问:和清末的状元张謇是同乡?高答:“是的,我家离张謇很近。”他赞赏地说:你们这位老乡对发展民族工商业很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