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223

第223章 黄兴辛亥革命成功尚未成功;中华同志努力还须努力

黄兴(1874—1916)近代革命家。湖南善化(今湖南长沙)人,原名轸,号克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组织华兴会。又在日本与孙中山组织中国同盟会。此后先后指挥钦廉、防城、镇南关、河口和黄花岗等反清起义。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司令。翌年任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流亡日本。

黄兴是在辛亥革命时期和孙中山齐名的革命家,时称“孙黄”。1911年,毛泽东在长沙湘乡驻省中学读书,因为常看于右任等主编的《民立报》,对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革命思想表示同情和支持。当年4月,黄兴领导了广州黄花冈起义,毛泽东从报纸上读到了这个消息后,写了一篇表达自己政治见解的论文,并用大字誊清,第二天黎明,把它张贴在学校的“揭示栏”(布告)中。在这篇论文里,毛泽东公开提出: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政府。黄兴和黄兴领导的黄花冈起义从此铭刻在他的记忆中。

早年毛泽东对黄兴充满敬仰。1916年10月,黄兴在上海病逝,翌年2月在长沙安葬。毛泽东得悉曾帮助黄兴革命,并与之交往过密的日本人宫崎寅藏(白浪滔天)来长沙参加葬礼,即与同学萧植蕃联名写信给他,内称:“先生之于黄公,生以精神助之,死以涕泪吊之,今将葬矣,波涛万里,又复临穴送棺。高喧贯于日月,精诚动乎鬼神,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毛泽东早期文稿》第63页)此信赞扬宫崎寅藏,也是说的黄兴生荣死哀,盖棺论定,是一代人杰。在此期间,毛泽东还多次称誉黄兴。1920年6月,毛泽东和其他新民学会会员们为筹划驱除湖南督军张敬尧后改造湖南大计建立湖南改造促成会,并由他执笔写信给老同盟会曾毅。信中提及湖南近年佼佼者,所谓是“曾、左,吾之先民;黄、蔡,邦之模范”,(同上,第490页)以当时湖南人崇仰的曾国藩、左宗棠与黄兴并肩,评价应该是很高的。同年9月,毛泽东在一篇谈湖南历史和现状的政论中再次指出:“湖南有黄克强,中国乃有实行的革命家。”(同上,第514页)毛泽东在当时还把辛亥革命称之为“孙黄革命”。(同上,第553页)

以后,毛泽东对黄兴的一生作出过科学的评价。1938年夏,毛泽东在延安马列学院讲课时,遇到黄兴的儿子、学员黄乃。他说:你父亲就是一辈子耍枪杆的啊!孙中山在海外宣传、募捐。你父亲就专门在国内指挥暴动;孙中山说他生平搞了十次武装起义,其实具体的组织指挥工作都是黄兴干的,七十二烈士,他冲在前面啊!当然,善于应用历史唯物论的毛泽东也指出黄兴在黄花冈役后的消极。1961年1月24日,他同日本社会党国会议员黑田寿男谈及斗争是波浪式发展时,就举了此作例:“中国辛亥革命以前,1911年4月黄兴在广州领导的军事暴动失败了,牺牲的烈士都葬在黄花冈。失败之后连黄兴本人也跑到了香港,认为失败了,不行了,没有希望了。谁也没有想到,过了不久就发生了辛亥革命,打倒了清朝政府。”(《毛泽东外交文选》第458—4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