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050

第50章 枚乘《七发》赋,胜同十万兵

枚乘(?—约前140)西汉文学家。淮阴(今江苏淮阴南)人。字叔。初为吴王刘濞郎中,因阻吴王反汉,未成,走梁国为梁孝王客。吴王作乱,又书劝其罢兵,仍未成,由此知名于时。《汉书·艺文志》著录其赋九篇。今存三篇。

枚乘是西汉的辞赋大家。毛泽东是在青年时候从读《昭明文选》接触枚乘的《七发》赋的。1959年7月,他在江西庐山从庐山图书馆借得《昭明文选》、《元人小令集》等书,又读了枚乘的《七发》。

同年8月2日,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召开。毛泽东在开幕式上谈了路线问题,从历史讲到现在,且错误地点了张闻天的名:“洛甫同志,我看你有病,要大喝一声:你有病,像楚太子,出身汗,就好了。”当天,他果然如言给张闻天写了一封信,并且立即印发会议,信中引用枚乘的《七发》说张闻天害的病与楚太子相似,建议张去读读,毛泽东说:“《昭明文选》第三十四卷,枚乘《七发》末云:‘此亦天下之要言妙道也,太子岂欲闻之乎?于是太子据几而起曰: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涊然汗出,霍然病己。’……如有兴趣,可以一读枚乘的《七发》,真是一篇妙文。”(徐效钢、张莲娣、刘庐松《毛泽东庐山用书写真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55页)

毛泽东余意未尽,8月16日还特意写了对《关于枚乘·七发》这篇大作的说明:

此篇早已印发,可以一读。这是骚体流裔,而又有所创发。骚体是有民主色彩的,属于浪漫主义流派,对腐败的统治者投以批判的匕首。屈原高踞上游。宋玉、景差、贾谊、枚乘略逊一筹,然亦甚有可喜之处,你看《七发》的气氛,不是有颇多的批判色彩吗?“楚太子有疾,而昊客往问之。”一开头就痛骂上层统治阶级腐化。“且夫出舆入辇,命日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日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日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日腐肠之药。”这些话一万年还将是真理。现在我国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无论是知识分子,党、政、军工作人员,一定要做些劳动,走路、游泳、爬山、广播体操,都是在劳动之列,如巴甫洛夫那样,不必说下放参加做工、种地那种更踏实的劳动了。总之,一定要鼓足干劲,反右倾。枚乘直攻楚太子:“今太子肤色靡曼,四支委随,筋骨挺解,血脉淫濯,手足堕窳。越女侍前,齐姬奉后,往来游宴,纵恣于曲房隐间之中。此甘餐毒药,戏猛兽之爪牙也。所从来者至深远,淹滞永久而不废;虽令扁鹊治内,巫成治外,尚何及哉!”枚乘所说,有些像我们的办法,对犯错误同志,大喝一声:你的病重极了,不治将死。然后,病人几天,或者几星期,或者几个月睡不着觉,心烦意乱,坐卧不宁。这样一来就有希望了。因为右倾和“左”倾机会主义这种毛病,是有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的。“所从来者至深远,淹滞永久而不废。”这个法子,我们叫做“批判从严”。“客日: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不欲闻之乎?”指出了要言妙道,这是本文的主题思想。此文前段是序言,下分七段,说些不务正业而又新奇可喜之事,是作者主题之反面。文好,广陵观涛一段,达到了高峰。第九段是结论,归到要言妙道。于是太子高兴起来,“涩然汗出,霍然病已。”用说服而不是用压服的方法,见效甚快。这个法子,有点像我们“处理从宽”。首尾两段是主题,必读。如无兴趣其余可以不读。我们应当请恩格斯、考茨基、普列汉诺夫、斯大林、李大钊、鲁迅、瞿秋白之徒“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讲跃进之必要,说公社之原因,兼谈政治挂帅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览观”,列宁“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我少时读过此文,四十多年不理它了。近日忽有所感,翻起来一看,如见故人。聊效野人献曝之诚,赠之于同志。枚乘所代表的是地主阶级较低的阶层,有一条争上游、鼓干劲的路线。这是对于封建阶级上下两个阶层讲的,不是如同我们现在是对社会主义社会无产资产两个对抗阶级说的。我们的争上游、鼓干劲的路线,代表了革命无产阶级和几亿劳动人民的意志。枚乘所攻击的是那种泄气、悲观、糜烂、右倾的上层统治的人们。我们现在也正有这种人。枚乘,苏北淮阴人,汉文帝时为吴王刘濞的文学侍从之臣。他写此文,是为给吴国贵族们看的。后来“七”体繁兴,没有一篇好的。《昭明文选》所收曹植《七启》、张协《七命》,作招隐之词,跟屈、宋、贾、枚唱反调,索然无味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第456—458页)

毛泽东在中央全会上印发《七发》全文,尔后又印发有一千多字的说明,那是罕见的。他熟悉枚乘,在他的一些著述里,还引用枚乘《上书吴王》里的文句,如《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引用的“背信弃义”,就源自“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灭亡”;第四卷《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所引用的“安如泰山”,即源自该文的“乘所欲力,易如反掌,安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