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073

第73章 郭嘉一代谋略,冠盖群英;运策帷幄,决胜千里

郭嘉(170—207)东汉末曹操谋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字奉孝。初隶袁绍,以绍好谋无决,难于成事,遂归曹操,先后从征十一年,运筹策划,颇有奇功。后病死。

1959年春天,毛泽东一直在精读《三国志》,并针对当时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讲述《三国志》的很多人物,讲得最多的是曹操和郭嘉。3月2日,毛泽东在一次会上,极其详细地介绍了郭嘉其人其事:三国时候,曹操一个有名的谋士,叫郭嘉,二十七岁到曹操那里当参谋,三十八岁就死了。赤壁之战时,曹操想他,说这个人在,不会使我处于这种困难境地。许多好主意就是他出的。比如,打不打吕布,当时议论纷纷。那时袁绍占领整个河北和豫北,就是郑州以北,曹操在许昌,吕布在徐州。郭嘉建议先打吕布。有人说,打吕布,袁绍插下来怎么办?郭嘉说,袁绍这个人多端寡要,见事迟,得计迟,不要怕,袁绍一定不会打许昌。于是曹操就去打吕布,把吕布搞倒了。如果不先打吕布,如果吕布跟袁绍联合起来同时攻击,曹操就危险了。郭嘉这个计策很成功。然后又去打袁绍。袁绍渡了黄河,在郑州与洛阳之间曹操打胜了。接着引出是不是去打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的问题。郭嘉说不要打,我们回师,装作打刘表,把军队摆到许昌、信阳之间,他们一定要乱的。果然,曹操的军队一搬动,几个月,两兄弟就打起来了。袁尚把哥哥包围在山东平原(德州),哥哥眼看要亡党、亡国、亡头,就派了一个代表叫辛毗的,跑到曹操这里来求救。曹操去救,乘势夺取了安阳,消灭了袁尚的部队,袁尚本人跑到辽东去了,然后再去消灭了袁谭。这个计策也是郭嘉出的。在河北冀东追袁尚时,郭嘉又出一计,他说:他不防备,我们轻装远袭,可以得胜。就在这个时候,郭嘉得病,三十八岁就死了。这个人很有名。《三国志·郭嘉传》可以看。

毛泽东还列举蒋介石在辽沈战役中指挥国民党军队的失误为例,来推崇郭嘉的多谋善断。毛泽东说:现在,我是借郭嘉的事来讲人民公社的党委书记以及县委书记、地委书记,要告诉他们,不要多端寡要、多谋寡断。谋要多,但是不要寡断,要能够当机立断。端可以多,但是要拿住要点。他要求各级干部向郭嘉学习办事要多谋善断,当机立断。为此,他号召大家要读《郭嘉传》。

同年4月,在上海会议上,毛泽东又引导与会者议论了多谋善断、留有余地等问题。毛泽东说,希望大家看看《三国志》中的《郭嘉传》。接着又讲了郭嘉的故事。据薄一波回忆,毛泽东说:多谋善断这句话,重点在“谋”字上。要多谋,少谋是不行的。要与各方面去商量,反对少谋武断。商量又少,又武断,那事情就办不好。谋是基础,只有多谋,才能善断。谋的目的就是为了断。要当机立断,不要优柔寡断。应当根据形势的变化来改变我们的工作计划。反对党内一些不良倾向,也要当机立断。在此期间,毛泽东还向周围工作人员介绍读《郭嘉传》。据秘书林克回忆,毛泽东要林克研究历史,还介绍说:《后汉书》、《曹操传》、《郭嘉传》等史书,值得读一读。并当即送给林克一本范哗的《后汉书》。毛泽东说:曹操有个参谋叫郭嘉,是个河南人,初投袁绍,他批评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有谋无断,没有决心,不果断,结果兵败于官渡。所以有谋还要善断。又说:后来苟或把郭嘉推荐给曹操,郭嘉足智多谋,协助曹操南征北战,擒吕布,破袁绍,北伐乌桓,平定天下,深得曹操器重。同年7月,毛泽东在庐山与周小舟、周惠和李锐闲谈时,再一次提出:《三同志》里《郭嘉传》值得一读。随即又说了郭嘉:可惜中年夭折,曹操大哭。大跃进出点乱子,不要埋怨。否则就是“曹营之事不好办”。或者叫你“欲与共济天下大难”!毛泽东最后叹道: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可见毛泽东是多么向往郭嘉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