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084

第84章 夏侯渊刚柔不济,徒恃其勇;定军之南,呜呼哀哉

夏侯渊(?—219)三国时魏大将。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字妙才。初随曹操起兵,勇冠三军,独当一面。据守关中,败马超,后以征西将军守汉中,抗拒刘备。曹操曾戒以不可恃匹夫之勇,不听。后为刘备部将黄忠击杀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今亳州有夏侯巷,相传为其旧宅处。

夏侯渊是三国曹魏的大将,曹操倚为左右臂,主持汉中军政事务,作战勇敢,但他过于轻敌,终致阵亡。曹操知道他的缺点。《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称:“初,渊虽数战胜,太祖常戒日:‘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持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毛泽东很欣赏“为将当有怯弱时”这句话,在读《南史·韦叡传》时,当传中韦叡也说有“为将当有怯时”,即在天头作了批语:“此曹操语。夏侯渊不听曹公此语,故致军败身歼。”(《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03页)后来,毛泽东又几次提及“为将当有怯弱时”。

1971年10月,毛泽东就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将要派代表团参加会议时,就防止骄傲的问题,谈了曹操的失误处,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就批评曹操也打过败仗。《后出师表》说曹操“几败北山”。毛泽东说:凡败北山,说的是夏侯渊战死以后,曹操争夺汉中的事。《后出师表》三处提到夏侯渊,另外两处是“夏侯败亡”,“夏侯授首”。夏侯渊是曹操的一员大将,曹操封他为征西将军,担任汉中的“警备司令”。刘备攻打汉中,夏侯渊把主力部队部署在定军山,命令张邰守住东围。刘备引蛇出洞,先打张邰,夏侯渊领了一半军队亲自援助张邰,被黄忠砍了头。有一出京剧就叫《定军山》,是谭鑫培、谭富英的拿手戏。你们看看《三国志·魏书》的《夏侯渊传》,当初夏侯渊打了几次胜仗,曹操写信提醒他:“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当有怯弱时”,就是要想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有打败仗的可能。夏侯渊把曹操的告诫不当一回事,结果全军覆没。你们去联合国,困难很多,要“以勇为本”,更要注意“为将当有怯弱时”。代表团团长就是“将”,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送你们两句话,一句是我写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句是田家英帮我写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注重《夏侯渊传》,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有关部门遵照他的嘱咐,将它印成大字本,并由专家作了详细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