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091

第91章 刘禅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昏暗之君

刘禅(207—271)即蜀汉后主。三国蜀汉皇帝,刘备子。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字公嗣,小字阿斗。公元223—263年在位,在位期间,先后由诸葛亮、蒋琬、费袆等辅政。晚年信任宦官黄皓,朝政腐败。263年,兵败降魏。封为安乐公。

毛泽东爱读唐人刘禹锡的咏史诗,其中有一首是《蜀先主庙》五律: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诗中“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两句就是对刘禅无能的批评。刘禅,即刘阿斗。因为他不学无术,竞把父亲刘备艰苦创业的半壁江山丢了,民间因有“扶不起的刘阿斗”之谚。毛泽东读了这首诗感叹备至,但对传统文化界定的刘禅庸碌却又不以为然。1949年3月24日,毛泽东由西柏坡上北平路经涿州。涿州是演义所说的桃园结义的地方。他和警卫员们谈起了刘备的故事,警卫员们都说刘禅窝囊不中用,把刘备的江山给断送了。毛泽东摇摇头说:书中讲了,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呢!再说刘备的儿子阿斗,都说他是扶不上墙的,但看问题不要太片面了。我看阿斗很有自知之明哩!又说:阿斗的自知之明,就在于他身处帝位,明知自己的知识浅薄,事事俯首听命于诸葛亮,依从诸葛亮,才使得诸葛亮能够在四川大展才华,励精图治,六出祁山。如果阿斗不听诸葛亮的,像孙权的后代孙亮那样,自己当了皇帝就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不是垮台得更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