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和平的守望:世界大局下两岸关系扫描
18859100000027

第27章 “习朱会”内容重于形式

这是一次意料之中的会晤,这也是一次企盼已久的会晤。不久前,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同时宣布,两党领导人习近平与朱立伦,将于5月4日在北京会晤,就两党交往和两岸关系前景、两岸人民福祉等议题交换意见。从已披露出的信息看,“习朱会”并非只是礼节性的会晤,其实质性内容将远远重于会晤形式本身。

国共此次在“习朱会”消息发布上,表现出高度的“步调一致”:4月24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同时宣布,两党领导人习近平与朱立伦,将于5月4日在北京会晤。“同时宣布”,意味着国共已就“习朱会”进行了全面、充分和成功的沟通。

高层互动水到渠成

2005年以来,国共两党高层互动不断,但朱立伦和之前与中共高层有过互动的国民党高层情况却不尽相同。虽然连战和吴伯雄都曾在国民党主席任上与胡锦涛会过面,但连战是以在野党主席的身份来大陆的,而吴伯雄来大陆时国民党虽是执政党,他本人只是过渡性的角色。

在两岸高层互动10周年后的今天,无论是国共两党的关系,还是两岸关系,需要从更高层面审视和规划。特别是去年台湾发生“太阳花学运”以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势头有所趋缓,但两岸发展的议题却日益增多。比如,在新的形势下,马英九提出的所谓“老三不”即“不统、不独、不战”,与“新三不”即不推动“两个中国”“一边一国”“台湾独立”的三个政策主张,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到底起的是推动还是迟滞甚至是阻碍作用?如何根据形势的发展建立两党交往的新常态?怎样维护和巩固“九二共识”这个两岸关系的基础?如此等等,需要从内涵和外延上加以明确和统一,也是国共两党和两岸民众非常关心和关注的话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习朱会”可谓既是十分迫切的会晤,又是水到渠成的会晤。

或许正因为如此,“习朱会”本身应该是一条特大新闻,但因为“习朱会”是早在人们预料和期盼之中,因而人们关心的不再是“习朱会”本身,而是“习朱会”将会谈些什么。

深化“九二共识”内涵

据两岸媒体报道,习朱对话将着眼大格局,细节可能涉及针对台湾未能成为亚投行创始会员话题、国务院“62号文件”要求清理退税优惠冲击到台商等议题交换意见,双方还将触及经济、科技与青年等层面的话题。国民党人士称,“双方必然会触及‘九二共识’话题”,朱立伦会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提出深化“九二共识”内涵的主张,并希望进一步勾勒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愿景。国民党党内人士还特别强调:“是‘深化’九二共识,而不是‘超越’或‘跨越’九二共识。”仅仅上述内容,就已经相当丰富了!

对于此次“习朱会”,两党均已定调“这是一次很重要的会面”。应该说,这个判断是准确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习朱会”将直面两党交往、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问题,不回避、不模糊,是真正着眼现实、放眼长远的“顶层设计”。因此,从当下看,“习朱会”将起码会在两个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对两岸和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过去的7年中,两岸关系得以积极发展,但毋庸讳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两岸关系发展日益深化,一些过去隐性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就事论事已无法周全地解决这些矛盾。这就需要国共两党从世界的大格局、从两岸关系发展的远景规划上思考和谋划。从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坚定不移”、朱立伦提醒蔡英文“两岸关系要跳脱政党或个人算计”可以看出,国共两党领导人都已经在更高层面上思考两岸关系的发展。此次“习朱会”上,两党必然会取得一些共识,并以此推动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同时,朱立伦既是国民党新科主席,也代表了国民党中生代和新生代力量,在今后的岁月里,国民党关于两岸发展的方针既定,将会得到长久的执行。

两岸关系不容“模糊”

其次是对2016年台湾大选产生现实影响。岛内“九合一”大选后,民进党踌躇满志,似乎2016年大选已胜券在握,但蔡英文在两岸关系上“模棱两可”的态度,实际上是“模棱两不可”,不仅国际社会、岛内民众不满意,甚至民进党内也不满意其闪烁其辞。在此情形下,朱立伦登陆与习近平总书记共商两岸和平发展的大计,达成共识,无论2016年朱立伦是否参选,其影响将会是深远的。特别是蔡英文作为民进党的提名候选人,如果一再玩弄“模糊语言”企图蒙混过关,显然无法过得了“关”,相反,很可能会重蹈2012年的覆辙。

(原载于2015年5月2日《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