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黛清醉红楼
189100000110

第110章

最最严重的就是,黑云杀中有人出来自首,承认他们接过宝钗的单子,在公主回江南的路上埋伏刺杀。此事一下子震惊京城,既奇怪于黑云杀的人怎么会出来自首,又愤怒宝钗的胆大妄为。

皇上震怒,命刑部及誉亲王彻查此案,人证物证俱在,宝钗哑口无言。

对这突来的变故,连黛玉都极为不解,这真是意料之外的事啊。黑云杀此举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当然,自首之后,那人自然被下狱,不过对整个黑云杀没有什么伤害,他们向来属于江湖,一般和朝廷不搭界,这次是他们自己站出来抓他们一两个是应该的。只是黛玉想不明白,这对他们能有什么好处呀?

宝钗终于难逃法网,被关进刑部大牢重监房。而薛家除了薛蟠已经在狱中之外,其他所有人包括薛姨妈一同下狱。因为买杀手杀人时宝钗还是薛家之人,念在贾府毫不知情下,没有对他们一并治罪。此事非同小可,刑部不敢擅断,由皇上亲自定罪。

谋害大员之女,一品公主,这样的罪名足以满门抄斩。皇上念在公主年纪尚幼,为她积福的份上从轻发落,薛宝钗斩立决,薛蟠秋后处斩,薛家其他人流放辽东苦寒之地。当然薛家只剩下薛姨妈了,遭到流放的也只有她,薛家族中人未受牵连,薛家的丫鬟仆役全部官卖。

只是眼睁睁看着家破人亡,只有自己孤身一人,薛姨妈早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在得知判决后就大病一场,直接死在狱中,免了流放之刑。

宝钗一生无不活在算计之中,从没对别人付出过一分真心,到头来终是一场空,留给她的不过是红颜白骨,甚至连尸骨都无人来收。宝玉以往对宝钗还是念着小时情分的,但宝钗刺杀黛玉的事彻底叫他死了心,什么姐妹之情,全是假的,回想自己少年时光真觉得讽刺得紧。

有谁想到,最后是宝钗最恨的人黛玉派人收了她的尸体,送到城外河边火化了,骨灰亦是洒在山野之上。换了旁人,或许不一定给宝钗这样痛快的死去,还要好好的折磨她一番,只黛玉以为士可杀不可辱,敢和她作对的人也算有两下子,何况她是曹公笔下的一流人物。

若说贾府这次却是死里逃生,按理宝钗所犯的罪完全可以牵连他们家,但圣上看在老国公爷也国尽忠死而后已的面上放他们一马,单单把贾家所有有官职诰命在身的人都降一等。并当着满朝文武厉声训斥贾赦贾政,令他们闭门思过一月,好生教导后辈子侄,再有这样的事国公爷也救不了他们。

即使和薛家早已反目成仇,亲眼见到薛家这样一败涂地,惨遭灭门,贾府人心里不得不说是很害怕的。他们可没少算计过黛玉和林家,他日倘若抖出来,估计贾家难逃灭族了。是以,接下来的日子贾府常常人心惶惶,气氛压抑,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风光一去不返。府里的主子丫鬟连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的。

京城里每日总有不少可笑的事情发生,所以薛家之事没几日就淡出了大家的视野。

这一日清早,黛玉就趁着太阳未出来进了宫,给皇后请安。好巧不巧的是,今儿宫里相当热闹,黛玉和皇后还没讲上几句体己话,就报说西宁王妃、忠顺王妃来给皇后请安,又有其他几个诰命夫人相继而来。免不了又是一番忙碌的相互见礼。

大家谢过皇后赐座后,不过聊些日常琐事。

像忠顺王妃这样的年纪,别人都是当了祖母了,一应衣裳装扮都低调起来,唯有她依旧彩绣辉煌,贵气逼人,丝毫看不出半点老态。

今儿一身红色王妃正装,浑身金光璀璨,满是恭维的笑道:“最近南疆那边捷报频传,想必王爷很快就能得胜归朝。皇后娘娘真是好福气啊,王爷这么年轻,又是第一次领兵作战,就能赢得这样的大胜仗,龙行之幸啊。”

皇后心里不以为然,别人这么说罢了,你忠顺王妃什么人,可是茜香的公主,本宫不信你一点都不记挂茜香的情势,此刻怕是都恨死本宫了。面上亦是笑意盈盈,端庄优雅的喝了茶,方道:“王妃这话就是哄本宫高兴了。你也是看着清儿长大的,平时最是顽劣,如果能在战场上历练一番,磨磨他的锐气,本宫就满意了。

便是打了胜仗,也算不得他的功劳,不说有北静王爷在一边帮衬,军中多少身经百战的大将从旁提点着呢。咱们龙行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靠的是千千万万战场上的好男儿,皇上和本宫是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的。”

哼,可真是时时刻刻不忘做出一副母仪天下的样子来呢,可惜这样的好日子你做到头了,再让你嚣张一会而已。听了这话,忠顺王妃笑得更加诚恳,感动的回道:“皇后娘娘果真是爱民如子啊。臣妾佩服。”

西宁王妃自然帮着皇后,生怕忠顺王妃再把话往国事上扯,故意对黛玉招着手笑道:“过来让我好生看看。如今也不往我们府上去了,母妃可是着实惦记着你呢,莫不是当了皇后娘娘的媳妇就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

一席话说得众人顿时笑了起来,黛玉会意,不依地扭着西宁王妃的胳膊娇憨道:“前儿我去王府里,太妃赏了我一个翡翠镯子,你便挤眉弄眼的,暗里必是抱怨着我去拐宝贝了。这回这么说哪是真心请我去看太妃呢,怕是我去了故意拿话堵着我呢。”

眼瞅着皇后笑得开怀,众人更是放胆大笑起来,有赞公主伶俐的。

“你倒是乖巧,说得我就那么小气不成。皇后娘娘,你瞧瞧,这小嘴那么厉害,他日不把清王爷哄得晕头转向的,皇后娘娘可要作主啊!”西宁王妃和皇后自是相熟,平日内里说话就随便些,满脸冤枉的可怜样子,把火烧到了五皇子身上,大家都知黛玉和五皇子订了婚,如此越发笑着看她如何反应。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黛玉撑不住红了脸,把头埋在皇后怀里不肯出来。

皇后爱怜的抚着黛玉的头发,心满意足的笑说道:“你们也别怨本宫疼她,她原就招人疼,聪明乖巧不说,难得的是常记着进宫陪本宫说话解闷,逗人开心。清儿那孩子,若得她看着,本宫还放心些。”

原等着皇后解围,只皇后的话更火上浇油,羞得黛玉抬不起头。西宁王妃打趣着冲着大家道:“你们瞧瞧,现在就先护上了,以后还不定怎么着呢。人家婆媳两人同心,就我是没人疼的了。”说得可怜但脸上简直是得意了。

忠顺王妃不忿大家没把她放在眼里,自顾自的说笑,皮笑肉不笑的挤出一句:“公主不但生得好,又通才艺,和清王爷实在是天生一对,却有些不长见识的人出来乱搅和。”这话指着谁不言而喻,皇后和黛玉不由疑惑今儿这忠顺王妃是怎么了,好似要跟茜香划清界限一样,而且说得好听但总感觉是在骂黛玉。

不及说话,一个年岁不大的小太监慌慌张张的跑进来,双腿一软跪在地上,口中胡乱说道:“娘娘,出事了,清王爷出事了。”

众人大惊,皇后强自镇定,不计较这小太监失仪之罪,颤声问道:“你给本宫说清楚了,到底怎么回事,清王爷怎么了?”

“回娘娘,王爷,王爷他为国捐躯了。”小太监吓得不行,暗自腹诽自己怎么碰上这么倒霉的事,好事情从来轮不到自己。

只听咕咚一声,皇后竟是晕死过去,倒在椅背上不省人事。谁料黛玉急怒攻心,血不归经,喷出一口殷红的鲜血,身子软软的倒下来,好在夏荷等人眼明手快抢过去接住。坤宁宫里一时乱成一团。

众人唬得魂飞魄散,无人出来主张。还是黛玉神智尚清,靠在雪雁身上,喘息着吩咐道:“雅兰,快把皇后娘娘扶到里间躺好,小心些。雅容,诉传给皇后诊脉的赵太医前来,再着个人去通知皇上。你,把你知道的一五一十说出来,有半句虚言宫规伺候。”最后一句是对着那小太监说的。

此时,雪鸥已经给黛玉诊了脉,小声却能使在场之人都听到的声音回道:“公主不过是一时怒急攻心,服一帖凝神补气的汤药即可。”

黛玉摆摆手,摇头命道:“这个不急,你的医术虽有限,但好歹懂些,先去里间看看皇后娘娘的情形,好生伺候,不能有一点差错。”雪鸥依令去了。

说完,仍旧冷冽的看着那小太监,示意他回话。

小太监早就这被阵势吓得冷汗涔涔,无奈不叫他走只得一直跪在地上,忙断断续续的回道:“具体事情奴才不是很清楚,奴才,奴才原在御书房伺候,方才一盏茶前,恩,南边来了一份八百里加急的奏章。随后,奴才听到御书房里边一阵,一阵喧哗之声,好像有人说传太医,然后就有西宁王爷出来唤住奴才,叫奴才来坤宁宫回话,说是,说是清王爷他,他为国捐躯了。奴才不敢耽搁,飞奔着过来了。其他的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