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黛清醉红楼
189100000112

第112章

“嗯?公主这话是何意?老身恍惚闻得一些传言,以为不过是以讹传讹,做不得真。难道?”贾母见黛玉接了自己的茬,暗暗喜悦,往下好说了许多,进一步探道。

“这,外头胡乱说的如何能当真,老太太什么没经过没见过,岂能与那些人一般见识。王爷福大命大,定不会有事的。”到最后,黛玉脸上竟带出了几分凄楚之色来,又似强忍着,垂下头去怔怔的发呆。

贾母不肯落下黛玉的一个字一个表情,不动声色的观察着,心道话里的意思模棱两可,但气色明显抑郁,看来五皇子是有去无回了。王妃,看你怎么当王妃。面上却愈发恭敬关切,劝慰着道:“公主所言很是,咱们都好生等着王爷得胜归朝吧。”

余下不过是拉拢黛玉,翻出住在贾府时的趣事逗引黛玉开心,凤姐探春亦在贾母的眼神示意下说些姐妹情深时常想念之语,只有惜春清清冷冷的坐在一边,偶尔望向黛玉的眼神里也是怜惜。

黛玉不耐,装出疲惫的模样来,贾母等人不好再留,只能告辞而去,心里满意今儿的拜访,就说嘛,女孩儿的气有多久,这不总有去的一天。

她们一走,雪雁不等黛玉的吩咐,忿忿的叫来小丫鬟打水洗地,两手叉腰骂道:“还有脸上门来,不怕人恶心。公主,你万不可把她们的话放在心里,没得白气坏了自己。”

雪雁的话虽粗,心疼黛玉的意思很明显,黛玉靠在引枕上,含笑劝道:“我都没生气你生什么气!你们都放心,我好着呢,他是万不会舍下我而去的,我心里明白得很。你们也不用刻刻悬着心,平日一般才好呢。”

听了黛玉的话,几个丫鬟原有相劝的心也没了,是啊,既没找见尸体就有希望,咱们怎么可以先自乱了阵脚,那样岂不是叫小姐看着难受吗?

只是她们想安静,别人却不给她们安静,百姓之间的紧张情绪越来越浓,绷紧的弦一般,随时都能断。本来没什么事,可这几日居然传出北静王爷为寻找五皇子,顾不上指挥大军,已经连败了几场,被逼退了上百里地。若再发展下去,那茜香不是随时都能发动反攻了,南疆危矣。

虽有莫相出来弹压,否定了败退的传闻,可不少人都不信,以为是朝廷的拖延政策,竟有心急的人开始收拾财物行囊,卖房卖地卖铺子的,准备离京远遁。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人心惶惶。

任是外面发生什么,黛玉都不上心,每日猫在公主府中。却也不得闲,宫里的事,皇上的事,边疆的事,京城的事,有不少到要她料理,是以她都没工夫静下来思想五皇子,忙的团团转。

大皇子一反常态的孝顺无比,每日按时进宫给皇上皇后请安,皇上交给他的事办得也颇为漂亮,风头很劲。三皇子一如既往做他的贤王,淑妃几次要他学学大皇子,他也不听,并不刻意结交王公大臣。

偏在这样人心浮动的时候,因为皇上不但每日忙碌到深夜,还要禁住五皇子的打击和皇后的重病,在一个天气转凉的夜里发了热,一病不起了。一日几次有多个太医诊脉会商,可开出的药方竟不见用,皇上的风寒来势汹汹一时难治。此时,朝中大臣才真正慌了,早朝虽免,可仍旧准时入宫等待,希望能有好消息传出。

漆黑的夜里,伸手不见五指,分外沉静。忠顺王府地下的密室里,聚集着十多个人,为首的是忠顺王爷,最震撼的是他居然一身明黄色皇帝朝服。

你看他一脸志得意满、意气分发的样子,对其余十多个人一一做着指示,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朝廷命官,不想投靠了忠顺王。别人也还罢了,禁军统领周少冲可是皇上心腹呢,负责保卫皇宫和皇上的安全,皇宫一应侍卫全是他的手下,他的倒戈致使皇上完全暴露在了危险中。还有各部一些官员和外派的几名官员。看来,忠顺王是要趁机造反了。

天未大亮,除了早市的一些小摊小贩,百姓们依旧沉睡在梦中,丝毫不觉腥风血雨的来临。

皇上重病不理朝政,皇后重病难管后宫,五皇子生死未卜,朝臣们忧心忡忡,明知不用上朝依然早早起身,往常一般的时辰冒夜赶赴皇宫。

公主府里,不像往日一般安静清幽,已经有不少丫鬟进进出出忙忙碌碌的了。雪雁比平时早了整整一个时辰就把黛玉从被窝里挖起来,这可是小姐昨晚特意吩咐的,沁芳沁颜春纤几个也是齐齐伺候着。

黛玉向来不喜盛装艳抹,不过今儿好像是例外,几个人捯饬了足有半个时辰才算完了。用了早饭,黛玉把管家和秋庾唤来,秘密吩咐了一番,方才收拾齐整坐上公主车驾往皇宫方向去。

太和殿偏殿中,已经聚集了不少京官,三三两两的小声私语。若按规矩,上朝前,官员们都会到自己所在的朝房等待,然后依次前往。只如今的情势,皇上不能上朝,百官既忧心国事,又生怕皇上有重要吩咐自己落了人后,是以均是自觉得来太和殿的偏殿中等候。一般情况,上朝时间一过,皇上身边的掌事太监会来宣布解散,谁有要紧公务候皇上发落。

眼瞅着上朝时间已到,威亲王、誉亲王却没有来,两位王爷不但要上朝,应该事后会去给皇上和皇后请安,怎么今儿到了此时都不见人影?难道是皇上有什么吩咐还是宫里出了大事?百官窃窃私语,琢磨不透其中的内情。便连威亲王、誉亲王自己一派的人都在暗暗纳罕,论理这种时候王爷是不会无故缺席的,若有要紧事咱们也不可能没有得到一点风声呢?这,怎么办。

时间不早了,皇上身边的太监也没有过来传话,真是皇上出了事吗?大家商议之后决定,由西宁王爷和莫相前去求见皇上,看看有什么需要,或者跟宫人打听一下。这样等着也不是办法,西宁王和莫相无奈,只能领命。

不料,尚未走到殿门口,外边就传来一阵整齐划一的脚步声,打头进来的是忠顺王爷,后边跟着一对禁军,为首的竟然是禁军统领周少冲。众人不解。自从和茜香交战后,忠顺王爷就推病不再上朝,每日只在自己的王府里思过,这回突然出现定是有重要事情了。周大人不在皇上身边保护皇上,也跟着忠顺王爷来这里,这太奇怪了。

不等众人发问,忠顺王就看着正要出门的西宁王和莫相,似笑非笑的问道:“王爷和莫相这是要去哪里?”

“不瞒王爷,大家关心皇上的病情,遣我们两个过去瞧瞧。王爷可有什么消息?”西宁王爷直接回道。

忠顺王巡视了一圈大殿中的人,中气十足的朗声说道:“各位大人,本王和你们一样担心皇上的身子,本王到底不能白担了一个皇叔的名号,在这样国之危难时刻,也管不得什么避讳不避讳了。今儿一早,本王就进宫求见皇上,不料,不料皇上的身子居然到了这份上。”说着,语带悲戚,眼圈发红。百官大惊,莫非皇上快不行了。

谁知忠顺王爷话锋一转,声音洪亮的说道:“皇上担心自己支撑不住多少时日了,放不下咱们龙行的子民们,所以没奈何中,皇上口谕,着本王即位。”

哄的一声,太和殿中炸开了锅,这也太匪夷所思了,百官们惊得目瞪口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皇上不过是个小小风寒,养几日也就好了,哪里就到了退位的时候。便是真要退位,有这么多皇子,怎么可能传位给自己的皇叔呢,这真是史无前例的啊。就算清亲王不幸遇难,还有威亲王和誉亲王啊,他们都正值壮年,皇上怎么可能直接舍弃了他们而选忠顺王爷呢?两位王爷去哪里了,为何不出来,这么大的事也得由皇上亲自来和大家说个清楚啊。

一时间,就有拥护威亲王和誉亲王的官员不信,质问道:“就算皇上真有退位的心,为什么忽略威亲王和誉亲王或者其他几位小皇子呢?”

“忠顺王爷,不是咱们质疑你的话,毕竟这是事关龙行百年基业的大事,咱们自然要慎重一些。我看还是请皇上亲自来宣布旨意比较妥当,而且应该把几位皇子一起请来才是。”

面对这些质问,忠顺王居然奇怪的选择不予作答,众人更是相信其中有鬼,联合起来要王爷给句实话。

忠顺王爷眉心死死的蹙着,良久才像迫于无奈一般,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很是难过的开口道:“本来,这样的丑事皇上是不想叫大家知道的,毕竟有碍皇室脸面。但大家这样苦苦逼迫,本王亦是无法,只能实话实说了。

想必,大家都清楚,皇上是嘱意清王爷的。清王爷既是嫡子,又年轻有为,数次领命都完成的非常成功,这次更是英勇出征,攻进茜香,足以堪当大任。谁想,哎,发生了这样不幸的事。若不是因着清王爷的死讯,皇后和皇上也不会相继重病,真是天不佑龙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