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6【位置】两耳尖连线与头顶正中线交点处(图1-7)。
【主治】头昏,头痛,中风,脑贫血,高血压症,脱肛,低血压症,内脏下垂,健忘,耳鸣,鼻炎,烦闷,食欲差等症。
【手法】先左手后右手,中指或食指置于百会穴上,由轻渐重地向前揉按36~66次。因气虚下陷引起的脱肛、内脏下垂者,揉按须达66~100次。初作揉按,力量宜轻,以后逐渐加重,以免引起头顶疼痛。
(7)前顶
【位置】先取百会穴。在头顶正中连线上,百会穴向前取中、食两指并拢两横指的宽度处即为该穴(图1-8)。
【主治】眩晕,头痛,鼻流浓臭涕,癫痫等病症。
【手法】按揉50~100次,弹击30~50次。
(8)囟会
【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图1-8)。
【主治】眩晕,鼻塞,流涕,头痛,癫痫等病症。
【手法】按揉或推按50~100次。
(9)上星
【位置】头部正中线上,入前发际一寸(图1-9)。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头晕,鼻渊,鼻衄等症。
【手法】按揉或推按50~100次。
(10)神庭
【位置】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图1-9)。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眼疾,惊悸,鼻渊等症。
【手法】按揉或推按30~50次。
(11)素髎
【位置】鼻尖正中(图1-10)。
【主治】鼻出血,鼻塞,流涕,昏迷,咳嗽,惊厥,新生儿窒息等症。
【手法】用拇指指甲掐按5~10次。急救时,掐按用力可稍大一些,次数也可多些,直至苏醒方止。
(12)人中
【位置】鼻唇沟正中偏上取穴(图1-11)。
【主治】休克、昏迷及中暑等急救,面神经麻痹,癫痫,精神分裂症,腰痛,急性腰扭伤等。
【手法】拇指或食指尖按于穴位上,先掐后揉21~36次。多用于急救。
(13)兑端
【位置】上唇尖端,红唇与皮肤相接处(图1-12)。
【主治】口歪,鼻塞,鼻出血,癫狂,齿龈肿痛等症。
【手法】用拇指指甲掐按3~5次。
(14)龈交
【位置】上唇系带与齿龈连接处(图1-13)。
【主治】鼻炎,流鼻涕,齿龈肿痛,癫狂等症。
【手法】操作前先洗净双手,然后按揉10~20次,掐5~10次。图1-132.任脉
(1)廉泉
【位置】舌骨体上缘中点处(图1-14)。
【主治】中风,流口水,言语不清,舌下肿痛,突然失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
【手法】按揉30~50次。
(2)承浆
【位置】颏唇沟的中点即下唇缘下方正中的凹陷处(图1-15)。
【主治】面肿,头痛,牙痛,口腔炎,流口水,面神经麻痹等症。
【手法】右手拇指尖按于穴位上,向左侧方向揉按21~36次,再用左手向右侧方揉按21~36次,然后两手食、中指并拢,从承浆穴分别向同侧口角分推至地仓穴,然后再从地仓穴沿上唇抹至人中穴,反复操作16~36周。
3.手阳明大肠经
(1)口禾髎
【位置】人中穴旁05寸,当鼻孔外缘直下,与人中穴相平处取穴(图1-16)。
【主治】鼻塞,流鼻涕,鼻出血,口歪,张口不便等。
【手法】按揉30~50次。
(2)迎香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图1-17)。
【主治】鼻出血,鼻塞,口眼歪斜,面痒,胆绞痛等症。
【手法】按揉5~100次。
4.足阳明胃经
(1)承泣
【位置】目平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图1-17)。
【主治】近视,远视,散光,急、慢性结膜炎,色盲,夜盲,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白内障,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症。
【手法】两手指罗纹面各按于同侧下眼眶中点的边缘,同时向内揉按36~66次。
(2)四白
【位置】目下一寸微陷处,上直对瞳孔(图1-18)。
【主治】近视,迎风流泪,目赤肿痛,面瘫,头痛,眩晕等症。
【手法】用拇指螺纹面沿眼眶下缘从内向外反复推按几次,在眼下缘近中点处,以感觉有强的酸胀感为宜。
(3)巨髎
【位置】眼睛平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图1-19)。
【主治】上眼皮跳,面瘫,牙痛,颊肿,鼻出血等症。
【手法】用中指或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4)地仓
【位置】口角旁04寸,即口角旁开半横指,四白穴直下(图1-20)。
【主治】声音嘶哑,失语,面瘫,流口水,牙痛等症。
【手法】口闭合,牙齿微咬紧,食指罗纹面按于穴位上,向内揉按21~36次。
(5)大迎
【位置】下颌角前13寸凹陷中,咬肌附着部前缘,闭口鼓气时即出现一沟形凹陷,于凹陷下端取该穴(图1-21)。
【主治】牙痛,头痛,面瘫,面颊肿痛等症。
【手法】用拇指螺纹面或大鱼际按揉30~50次。
(6)颊车
【位置】下颌角前上方1横指,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1-21)。
【主治】牙痛,面肿,口歪,言语不清,面瘫,颊肿等症。
【手法】中指或食指按穴,向内揉按21~36次。
(7)下关
【位置】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切际之间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图1-22)。
【主治】耳聋,耳鸣,牙痛,张口不利,口眼歪斜等。
【手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或点揉30~50次。
(8)关维
【位置】耳前鬓角前缘垂直向上与前发际交点上五分,也就是半横指处,即为该穴(图1-23)。
【主治】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等。
【手法】按揉30~50次。
5.手太阳小肠经
(1)颧髎
【位置】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中(图1-24)。
【主治】口眼歪斜,牙痛,颊肿等。
【手法】按揉30~50次。
(2)听宫
【位置】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图1-25)。
【主治】耳鸣,耳聋,牙痛,癫狂等。
【手法】分别用两手中指按于同侧耳前听宫穴,同时由轻渐重地向前方揉按36~66次。6.足太阳膀胱经
(1)睛明
【位置】仰卧,闭目,眼内眦的上方01寸处取穴(图1-26)。
【主治】近视,远视,目眩,夜盲,色盲,视神经萎缩,急、慢性结膜炎,流泪,目赤肿痛等症。
【手法】用拇指指端向眼眶内上方按压10~30次。
(2)攒竹
【位置】眉毛内侧端(图1-27)。
【主治】头痛,近视,流泪,急性结膜炎,目眩,眉棱骨痛,眼睑下垂等症。
【手法】两食指或中指罗纹面按于穴位上,向内揉按36~66次。
(3)眉冲
【位置】攒竹穴直上,入发际0.5寸处(图1-28)。
【主治】眩晕,头痛,鼻塞,癫痫等症。
【手法】用拇指端按揉50~100次,或用中指指端叩击30~50次。
(4)曲差
【位置】神庭穴旁边15寸,当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内1/3与外2/3交界处(图1-29)。
【主治】鼻塞,鼻出血,头痛,视物不清等症。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50~100次,或者用中指指端叩击30~50次。
(5)五处
【位置】曲差穴上05寸,距头部正中线15寸(图1-29)。
【主治】目眩,头痛,癫痫等症。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50~100次,或者用中指指端叩击30~50次。
(6)承光
【位置】五处穴后15寸,距头部正中线15寸(图1-29)。
【主治】鼻塞,目眩,头痛等症。
【手法】用拇指端按揉50~100次,或用中指指端叩击30~50次。
(7)通天
【位置】承光穴后15寸,距头部正中线15寸(图1-29)。
【主治】头痛,眩晕,鼻塞,鼻出血,鼻流稠涕等。
【手法】用拇指端按揉50~100次,或用中指指端叩击30~50次。
(8)络却
【位置】通天穴后15寸,距头部正中线15寸(图1-29)。
【主治】头晕,视物不清,耳鸣,癫狂等。
【手法】用拇指端按揉50~100次,或用中指指端叩击30~50次。
(9)玉枕
【位置】后发际直上25寸,旁开13寸(图1-30)。
【主治】头项疼痛,目痛,鼻塞等。
【手法】用拇指螺纹面按揉30~50次。
(10)天柱
【位置】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图1-31)。
【主治】后头痛,颈项转侧不利,项肌强痛,咽喉痛,鼻塞,咽肿,目疾,神经衰弱等。经常揉按能增强记忆。
【手法】两手中指各按于同侧穴位,向内揉按36~66次。
7.手少阳三焦经
(1)翳风
【位置】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中(图1-32)。
【主治】耳聋,耳鸣,中耳炎,面部神经麻痹,颞颌关节炎,齿痛,颊肿等症。
【手法】用中指指端按揉30~50次。
(2)瘈脉
【位置】乳突中央,当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下1/3与上2/3交界处(图1-33)。
【主治】耳聋,耳鸣,偏头痛,小儿惊风等症。
【手法】用中指指端按揉30~50次,用拇指指甲掐按5~10次,或弹击10~30次。
(3)颅息
【位置】耳后,当翳风穴与角孙穴耳轮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图1-33)。
【主治】耳聋,耳鸣,小儿惊风,偏头痛。
【手法】用中指指端按揉30~50次,用拇指指甲掐5~10次,或弹击10~30次。
(4)角孙
【位置】当耳尖处的发际(图1-34)。
【主治】牙痛,视物模糊,颊肿,颈项强痛等症。
【手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30~50次,或用拇指桡侧向后直推30~50次。
(5)耳门
【位置】耳屏上切际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图1-35)。
【主治】耳鸣,耳聋,牙痛,面瘫,三叉神经痛等。
【手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50~100次。
(6)耳和髎
【位置】鬓后发缘,平耳郭根前,当颞浅动脉后缘(图1-35)。
【主治】头痛,耳鸣,牙关紧闭,口歪,鼻塞,牙痛等。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50~100次。
图1-35(7)丝竹空
【位置】眉梢骨的凹陷中(图1-34)。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近视,斜视,青光眼,齿痛,癫狂等。
【手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50~100次。
8.足少阳胆经
(1)瞳子髎
【位置】目外眦旁05寸,眶骨外缘凹陷中(图1-35)。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视物模糊,青光眼,近视,斜视等。
【手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50~100次。
(2)听会
【位置】耳屏间切际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孔(图1-37)。
【主治】耳鸣,耳聋,牙痛,口渴,面痛,烦躁等。
【手法】张口位,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50~100次。
(3)上关
【位置】下关穴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图1-38)。
【主治】耳聋,耳鸣,偏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口歪眼斜,面瘫等症。
【手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50~100次。
(4)颔厌
【位置】头维穴至曲鬓穴弧形线的上1/4与下3/4交界处(图1-39)。
【主治】牙痛,目眩,偏头痛,耳鸣,癫痫等症。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30~60次。
(5)悬颅
【位置】头维穴至曲鬓穴弧形线的中点(图1-39)。
【主治】牙痛,偏头痛,头昏,目赤肿痛等症。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30~60次。
(6)悬厘
【位置】头维穴至曲鬓穴弧形线的下1/4与上3/4交界处(图1-39)。
【主治】耳鸣,眩晕,偏头痛,目赤肿痛等症。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30~60次。
(7)曲鬓
【位置】耳前鬓后发缘直上,平角孙穴处(图1-39)。
【主治】牙痛,头痛,暴音,牙关紧闭等症。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8)率谷
【位置】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图1-40)。
【主治】烦躁,失眠,眩晕,高血压,偏头痛,小儿惊风,急性腰扭伤等症。
【手法】用拇指指端,或用拇指桡侧缘前后推擦30~50次。
(9)天冲
【位置】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图1-40)。
【主治】头痛,癫痫,牙龈肿痛等。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10)浮白
【位置】耳根上缘向后入发际横量1寸(图1-40)。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目痛,甲状腺肿大等。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11)头窍阴
【位置】浮白穴直下,乳突根部(图1-41)。
【主治】耳聋,耳鸣,头痛等症。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12)完骨
【位置】乳突后下方凹陷中(图1-42)。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牙痛,口歪,癫痫,疟疾等。
【手法】用拇指指端或螺纹面按揉30~50次。
(13)本神
【位置】在额角入发际05寸处(图1-43)。
【主治】目眩,头痛,偏瘫,颈项强痛,癫痫等症。
【手法】双手中指分别按于同侧穴位上按揉30~60次。
(14)阳白
【位置】眼睛平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图1-44)。
【主治】眼睛痛,上眼皮跳,头痛,视物模糊等症。
【手法】用拇指螺纹面或中指指端按揉50~100次。
(15)头临泣
【位置】阳白穴直上,入发际0.5寸(图1-44)。
【主治】鼻塞,目眩,头痛,流泪,小儿惊风,癫痫等症。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位置】头临泣穴后1寸(图1-45)。
【主治】鼻塞,头痛,青光眼,面浮肿,目赤肿痛,癫痫等症。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17)正常
【位置】头临泣后2寸(图1-45)。
【主治】牙痛,面瘫,目眩,头痛等症。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18)承灵
【位置】头临泣后35寸,即正营后15寸(图1-45)。
【主治】鼻塞,鼻出血,头痛,目痛,眩晕等症。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19)脑空
【位置】风池穴直上15寸(图1-45)。
【主治】眩晕,颈项强痛,头痛等症。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20)风池
【位置】俯头,枕骨下项肌外侧凹陷中(图1-46)。
【主治】头项强痛,流行性感冒,脑部疾患,目疾,鼻疾,耳鸣,头痛,眩晕,失眠,中风不语,腰背痛等。
【手法】两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风池穴,其余手指附于头上后侧,由轻而重地向外按揉36~66次(图1-46),或用两手中指分别按揉同侧穴位。
头部经外奇穴的位置及功能
1.四神聪
【位置】正坐位,以两耳尖连线,中点为圆心,以一横指为半径作一圆,该圆周与两耳尖连线和前后发际正中线的四个交点即是此穴。共有四个穴(图1-47)。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脑瘫等症。
【手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30~50次。
2.太阳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外开1寸的凹陷中(图1-48)。
【主治】眼疾,眩晕,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症。
【手法】用拇指指端或大鱼际按揉30~50次。
3.印堂
【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图1-49)。
【主治】头痛,眩晕,鼻出血,鼻渊,小儿惊风,失眠,烦躁,眼病等。
4.鼻通
【手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50~100次。
【位置】鼻唇沟上端尽处(图1-50)。
【主治】鼻炎,鼻出血,流鼻涕,鼻塞不通等症。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30~60次。
5.鱼腰
【位置】眉毛正中(图1-51)。
【主治】急性结膜炎,眼肌麻痹,面神经麻痹,眶上神经痛,近视等。
【手法】双手拇指附于下关穴,中指按于鱼腰穴,反复揉按26~36次。
6.安眠
【位置】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之中点(图1-52)。
【主治】失眠,头痛,眩晕,心悸,癔病,精神病等。
【手法】双手中指同时揉按同侧安眠穴36~66次。
7.牵正
【位置】耳垂前一寸凹陷处(图1-50)。
【主治】口舌生疮,腮腺炎,口歪,牙痛,面部神经麻痹等症。
【手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50~100次。
8.新设
【位置】后发际下一寸,斜方肌外缘处即是此穴(图1-50)。
【主治】颈痛,落枕。
【手法】用拇指指端掐5~10次,或按揉50~100次。
9.翳明
【位置】耳后,乳突下凹陷中(图1-53)。
【主治】失眠,耳鸣,耳聋,眼睛疾病等。
【手法】两手食指或中指分别按于同侧穴位,向后揉按21~36次。
10.夹承浆
【位置】承浆穴(任脉)旁开1寸(图1-54)。
【主治】齿龈肿痛、口歪、流口水等。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拇指指甲掐按5~10次。
11.桥弓
【位置】耳后翳风至锁骨上窝成一直线(图1-55)。
【主治】头晕,头痛,高血压等症。
【手法】用拇指螺纹面从上向下直推10~20遍。推桥弓只能单侧交替进行,不可两侧同时进行。
12.百劳
【位置】后发际下1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处(图1-56)。
【主治】枕神经痛、咳嗽、颈椎病、斜方肌劳损、小儿肌性斜颈、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中风后遗症、上肢麻木、腰腿痛等。
【手法】用拇指和食、中指螺纹面相对用力拿捏10~20次,或用拇指指端或螺纹面按揉10~30次。
13.耳尖
【位置】耳壳上尖端(图1-55)。
【主治】耳聋,耳鸣,眼疾等症。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14.风岩
【位置】胸锁乳突肌后缘,耳垂与后发际正中点连线的中点之前05厘米处(图1-57)。
【主治】小儿惊风、癫痫、精神病、失眠、头痛、眩晕、神经衰弱、高血压、颈椎病、落枕、三叉神经痛、面瘫等。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15.泽田
【位置】后发际上2寸,直对项部肌肉隆起外缘的凹陷处,风池穴上约1寸(图1-58)。
【主治】头痛、腰腿痛、下肢瘫痪、口眼歪斜、枕神经痛、上肢疼痛、颈椎病等。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30~50次。
16.耳环
【位置】耳垂的正中央(图1-58)。
【主治】呕吐,醉酒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