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1922600000040

第40章 致沅弟(咸丰八年三月初六日)

沅甫九弟左右:

初三日刘福一等归,接来信,借悉一切。

城贼围困已久,计不久亦可攻克。惟严断文报是第一要义,弟当以身先之。家中四宅平安。余身体不适,初二日住白玉堂,夜不成寐。温弟何日至吉安?在县城、长沙等处尚顺遂否?

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嚚讼,即多言也。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身。余生平颇病执拗,德之傲也;不甚多言,而笔下亦略近乎嚚讼。静中默省愆尤,我之处处获戾,其源不外此二者。温弟性格略与我相似,而发言尤为尖刻。凡傲之凌物,不必定以言语加人,有以神气凌之者矣,有以面色凌之者矣。温弟之神气,稍有英发之姿,面色间有蛮狠之象,最易凌人。凡中心不可有所恃,心有所恃则达于面貌。以门地言,我之物望大减,方且恐为子弟之累;以才识言,近今军中炼出人才颇多,弟等亦无过人之处,皆不可恃。只宜抑然自下,一味言忠信,行笃敬,庶几可以遮护旧失,整顿新气,否则人皆厌薄之矣。沅弟持躬涉世,差为妥叶。温弟则谈笑讥讽,要强充老手,犹不免有旧习。不可不猛省,不可不痛改。闻在县有随意嘲讽之事,有怪人差帖之意,急宜惩之。余在军多年,岂无一节可取?只因傲之一字,百无一成,故谆谆教诸弟以为戒也。

兄国藩手草

评点:长傲多言为凶德

居丧多暇,在养病读书课子侄辈的日子里,曾氏时常对自己予以反省。他发现自己身上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为长傲,一为多言。这两个“凶德”给他招致了不少咎戾。衡之于史册,这两点也让不少名公巨卿因此而败家丧生。带兵的三兄弟都有这两个缺点,尤以六弟为甚,故特为将此认识写给九弟,望彼此引以为鉴。

长傲不必表现在言语上,神气面色上的长傲,也足以拒人于千里之外。多言不必一定是话多,书信文章里好议论人、好多管闲事等等,亦很令人讨厌。在心理上,要认识到天下人才很多,自己并无过人之处,从而根绝“傲”的滋生;在修养上,要尽量宽厚含浑,少讥评、少嘲讽。曾氏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是非皎然于心而一言不发,劲气常抱于胸而纤毫不露。这两句话应视为他这一期间的重要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