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1922600000078

第78章 致沅弟(同治二年正月十八日)

沅弟左右:

二日未寄信与弟,十七夜接弟初九日信,知弟左臂疼痛不能伸缩,实深悬系。兹专人送膏药三个与弟,即余去年贴右手背而立愈者,可试贴之,有益无损也。

“拂意之事接于耳目”,不知果指何事?若与阿兄间有不合,则尽可不必拂郁。弟有大功于家,有大功于国,余岂有不感激、不爱护之理?余待希、厚、雪、霆诸君,颇自觉仁让兼至,岂有待弟反薄之理?惟有时与弟意趣不合。弟之志事,颇近春夏发舒之气;余之志事,颇近秋冬收啬之气。弟意以发舒而生机乃旺,余意以收啬而生机乃厚。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曾屡次以此七字教诫春霆,不知与弟道及否?星冈公昔年待人,无论贵贱老少,纯是一团和气,独对子孙诸侄则严肃异常,遇佳时令节,尤为凛凛不可犯,盖亦具一种收啬之气。不使家中欢乐过节,流于放肆也。余于弟营保举、银钱、军械等事,每每稍示节制,亦犹本“花未全开月未圆”之义。至危迫之际,则救焚拯溺,不复稍有所吝矣。弟意有不满处,皆在此等关头,故将余之襟怀揭出,俾弟释其疑而豁其郁,此关一破,则余兄弟丝毫皆合矣。余不一一,顺问近好。

兄国藩手草

评点:花未全开月未圆

“花未全开月未圆”这句诗,出于宋代大书法家蔡襄的《十三日吉祥院探花》。全诗是这样圆的:“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是多情更可怜。”花全开后随之而来的是凋谢,月圆满后随之而来的是亏缺,故而世人所谓的花好月圆,在诗人看来并不是最佳状态,最佳状态是花尚未全开、月尚未全圆的时候。这与十多年前曾氏所提出的“求阙”是一样的意思。

常人都追求齐全,追求完美。“求阙”的观念则不主张这样,倒是希望存点欠缺存点遗憾。到底是完美好呢,还是有点缺憾好呢?这中间没有孰是孰非的问题,而是取决于一种处世态度。笔者以为,还是存阙好。因为,“完美”这一点很难达到。“完美”是没有固定的标准的,为着一个没有固定的标准去拼死拼命地追求,人很累,而意义则不大。有一个“完美”的概念在脑中,便会有过多的向外间捕获的行动。一人所得过多,便会招嫉招恨,惹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完美”既不好,那么它的对立面“存阙”便是可取的了。有心“存阙”,则心态较易满足,较易平和,人的自我感觉便会好多了。仔细想想,天地万物竟然没有纯粹的“完美”可言,明乎此,更应该存阙了。

曾氏以自己该得的一品荫生名额不给儿子纪泽、纪鸿,而给老九的长子纪瑞。曾氏以此来感激老九为他、为家族所作出的贡献。老九自然感谢乃兄的好意,并回函说今后他将为老四的儿子报捐职衔。

长兄为一家之榜样,无论优劣,都将对弟妹有直接的影响。因曾氏的谦让,带来了老九的谦让,形成了一门谦让之风。此种家风,与世上许多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争财斗气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