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河西故人列传
19255200000003

第3章 不适

在母亲的陪伴下,断剑将学校的所有费用交完,花费接近七千。

他对当时工薪阶层的收入不清楚,换算成家里卖猪的大概是14头,家里给他每月生活费是1200,平均一天四十块。

在一个肉夹馍只有1块五的年代,已经不少了。最重要的是,相比高中,他终于不用带馒头到学校了。

在高中上学一周家里给50块,断剑当时非常开心。现在一天40,还有那么多没吃过的油条,水煎包,胡辣汤,酸拌汤,米线,酸汤牛肉水饺,牛肉饼,炒面,米皮,肉夹馍,牛肉面等等,感觉生活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爷曾说,人或者环境最大的差异是永远都是从吃开始的。

断剑知道,这是管仲所说‘’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足而知礼节‘’的夏阳城版本。

当时农村是没有饭馆的,家家户户开伙。高中食堂是没有餐厅的,都是各自打了饭自找去处。

早上是菜夹馒头或者肉夹馒头,菜就两三样,加上稀粥或酸拌汤。中午也是有四五个没有油水的炒菜(叫煮菜可能更合适),主食有馒头和米饭。晚餐与早餐相同。

对高中的饭,断剑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只记得当时吃的熊毅武泡面非常好吃,好喝。

最让他苦恼的,是语言问题。

他家里所有亲戚算上,偶尔说几句普通话还被其他亲戚腹诽的就是在县城里上班的姨,其他人都是一口夏阳腔。

上学去之前,断剑本来还想对照语文课本自学下普通话。谁知他爷说:“我以前去过长安,那地方说的也是方言,跟咱这差不多,别担心。”

断剑想,一个高官安离夏阳也就四百里路,哪来那么多说普通话的。

但进入宿舍的那刻,他傻眼了。

同学们很热情,一个是来自吉林,一口东北味道普通话,人有点黑带着眼镜,看着腼腆的很,叫林海,他在断剑上铺,位于门口左侧,断剑仰视了他。

一个来自河北,眼睛细长,说话轻声细语却抑扬顿挫,普通话也标准,断剑再次仰视,因为他也在上铺,叫李强。

剩下几个人,一个是宝鸡的帅哥,毛发旺盛皮肤白皙,姓商名坚强。

一个是长安本地的,戴着牙箍,个子瘦高,带着点坏笑,下巴有撮小胡子,看着让人想揍,刘博古。

一个是塔城的,有点维吾尔族的长相,但他声称他祖籍山东,纯种汉人,年纪最大,说话风趣,人称老马,马兴安。

一个是临省金城市的,面色黝黑,戴着付金丝边眼镜,眼睛不大却贼光闪闪,总感觉要捉弄人,与带牙箍的聊的很欢实,名张鹏飞。

听他们用普通话各自介绍完自己,断剑双手抱拳,用夏阳腔说到:“各位同学,我叫寻断剑,来自古城夏阳农村。喜欢历史,有把子力气,没见过电脑,没来过长安。以后谁被人欺负,我帮大家教训他。”

说完后大家都愣了下,然后轰然大学,“寻短见,哈哈!”

“刚才就你名字大家懂了,但你说的其他我们都没听懂。要不,你再来一遍?”

好像是河北佬发话了,断剑恨不得钻进地缝。

宿舍比较小,四张架子床已经放的满满当当。8张床面,7张睡人,最后门口左侧的空床上已经快放满东西了。

断剑从家带的行李箱往行李床上一塞,就没有其他空间了。瞅着提在手里头的剑箱,有些发愁。

“咦,你这箱子里装的啥?提在手上干嘛?”小胡子刘博古凑着脑袋问。

他坐在宿舍最里面两张床间的桌子旁边,显得很局促。

“这到底是桌子太宽还是房间太小啊,哥进来坐床上还得缩着肚子夹着腿出来。唉,这就是大学宿舍啊!”他缩缩腿想出来,好像被夹住了。

断剑一想,反正大家都一个宿舍的,拿着把木剑也不是见不得人。遂打开锁,将木剑双手捧出往桌子上一放,正色说到:“这是家传木剑,我从小习练。可以让大家摸摸看看,但请爱惜,谢谢!”

小胡子端详着这把剑,通体发黄,剑把上缠着布条,虽然有点黑,但不油腻。用手指轻叩剑体,竟铮铮有声。双手拿起,感觉得有五斤重。

遂抬头问:“断剑,你这真是木头剑?砍人用过没?”,说完露出一丝似有似无的笑意。

断剑有点愤怒。一把拿过剑装好放床上,后又站起来扶着桌子居高临下瞪着小胡子道:“你自己眼睛瞎了,看不出来么。还要来砍人,又不是血仇大恨,用拳头就够了。顶多再加块板砖。”

说着喘息了一口,刚欲道,被小胡子打断。

小胡子嘲讽的说到:“你是不是没看过古惑仔?”

“古惑仔?”他欲再问,又觉羞耻。

接着道:“我那能像你一样,还看过这电视。有空了,要么是练剑,要么干农活,要么写作业。家里电视只有1个台比较清楚,还是临省台...”

“没看过就没看过,看来哥后面该带你见见世面。”小胡子一本正经道。

其他人轰然大笑。

断剑忽然觉得自己很衰,极不适应。

普通话说不好,古惑仔不知道,木剑也不知道该放哪里。

他有些想家了,虽然离从家走还不到48小时。

这一天,2000年9月3日,他印象很深刻。这不,电视上刚说的:我国第一台交流传动高速电动车组动力车在株洲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