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河西故人列传
19255200000047

第47章 河运兴衰

虽然寻常见对这个猪贩子的前倨后恭有些不屑,不过站在与人为善的角度,还是让寻断剑帮着络腮胡拉猪去了。不管怎么说寻家也是“养猪世家”,他们爷俩都知道,猪只要没人追是走不远的,肯定会找个地方拱地吃土,再说养在农家的肥猪,又不是运动员,也跑不快的。

十几分钟过后,就见寻断剑拿着跟树枝赶着几头猪上来了,络腮胡在坡沿走着防止猪掉下去。最后,几个人一起帮他把猪抬上蹦蹦车后,在他的极力邀请之下,他和爷爷才一左一右坐在了蹦蹦车驾驶座两边。那个骑自行车的大叔确实是装不下了,这个络腮胡给他扔了一包烟就又突突突的开动上坡。

虽然车颠的非常厉害,但确实比走路快多了,上了坡后猪贩了解了下他家的住址后给了寻断剑一个电话号,说是以后他家卖猪的话一定给个实在价。千恩万谢的对寻常见表示后,又启程远去。

——————

“请问,韩信在家吗?”寻常见看着村口有一家的房子外面用毛笔写着“韩家踅面”,就从开着的大门走了进去。寻常见没进去,饶有兴趣的在村头东看看西瞅瞅。

“咦,你不是那谁嘛?名字比较怪,但我还记得你。”韩信睡脸惺忪的披着军大衣走了出来,寻断剑看他连袜子都没穿。

“你怎么来了?有什么事吗?”韩信有些纳闷的问道。

寻断剑有些不好意思,好像他们确实不熟。只是这个村子他第一次来,韩信这个名字又这么如雷贯耳,加上腹中空空又看到踅面二字,就不由自主的进来了。“我想吃踅面,看你家门口写着,现在还卖吧?”

韩信把军大衣紧了紧,对屋里喊了声:“妈,有人要吃踅面,家里还有没有?”

“有的,有的。他们是在家里吃还是带走?”屋里传来一个妇女的声音。

“先吃完,好吃的话,考虑带点回去。”寻常见已经走了进来,韩信看着这位老头背着双手,身上虽然看着有些狼狈,但精神矍铄,腰背挺直如山,生如洪钟,也没敢拦,就点头示意寻断剑也进来。

一行人走进客厅坐下,铁炉子烧着钢炭,屋里暖烘烘的,炉子上放着一个铝制水壶也咕嘟嘟的响。水壶旁边还有几个已经烤熟的红薯散发的香味,寻断剑咽了咽口水,肚子却不争气的叫了起来。韩信把军大衣往衣架上一挂,自己坐在炕上看着这两位发呆,他睡的还有些迷糊。

“小剑,这是你同学吗?”寻常见指指韩信道。

“他叫韩信,与淮阴侯韩信是一个字。是我大学学长,上次在坐火车时碰到认识的。”寻断剑看着韩信在发愣,就自顾自的拿起自己和爷爷的水杯从水壶里倒热水,冬天里喝凉开水的感觉可一点都不好,这时候可没有保温杯那些东西。

没过一会,韩信母亲就端着两碗热腾腾的踅面进来,还给他们拿来碗筷。待他们开始吃的时候,就问道:“叔,你们从那里过来的,怎么这么晚才吃饭呀,饿坏了吧?”

寻常见一边吃一边回答道:“我是夏阳那边过来的,白杨树村。挨着你们河阳这边的同蹄村。”说完又大吃了一口踅面说道:“劲道,猪油好,小葱香,荞麦与麦面比例合适,不错,给我们带上六碗,多钱一碗?”

“叔,这两碗就算了,算是请你们的。你孙子和我儿子一个大学,能认识是缘分,你一共给二十就行,一碗四块。”韩信母亲笑着说道。

最后,在寻常见的坚持下,韩信母亲收了三十块,韩信也终于想起了他的名字,不过他们就要往家走了。

“小剑,走了大半天你有什么感受啊?”寻常见拿着砍刀,顺着能看见黄河的沟边背着手问道。

“就是风大,路难行!如果能坐船的话,应该会舒服些。不过啊,冬天里这些河面浮冰很危险的,咱们村先进救人牺牲好像就是河冰把船给掀翻的。”寻断剑正在撕扯挂在他裤子上的一个酸枣树枝,小心翼翼的说道。

“寻爷爷,你们干嘛这个点从河岸过来呀,夏天暖和酸枣树也绿了没那么扎,不是更安全更方便吗?现在你看看坡里岸边哪有人,你们不怕被冻出疮,难道也不怕感冒呀?”韩信穿着他的军大衣,擤了一把鼻涕说道。

寻常见看着他,笑了笑道:“我们爷孙俩都是习武之人,不怕冷。再说,很多事情想起来做就抓紧时间,左调整右等待的,就没机会做了。我们是来考察黄河航运的,你想不想听听,受不了冻及赶紧回去吧!”

“我是怕冷,尤其是在长安有暖气,在家里更不耐寒。你说吧,我再送你们一段。”他是觉得在家无聊,听说这两人是从河边走过来的,有些好奇,就以相送的名义,跟了过来。

“其实解放后几十年,这条河上还是船流如织的。上游敷施的煤炭,火油,羊肉等顺流而下,在禹门口换大船,继续顺流而下到潼关,最后从渭河溯流而上去长安咸阳等地,也兴旺了不少年。我当年还在河里当过纤夫,把空船从下游往上游拉,直到禹门口后再装货,如此循环往复。你们这里我以前经过多次,但很少上来。近些年,一是两省公路,铁路修通不少,二是汽车运载能力提高很快,导致河运衰落。当然了,河水流量少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只是这样,长途有铁路卡车运输没有问题,像短途就没办法顾及了,以前河运兴盛时也一样,距离越长,成本越有优势。黄河河运衰落后,我们夏阳产煤,你们这地多产粮,那几年国家困难时,我们那边人吃不饱饭,失业的船工们只能人力把煤从夏阳矿上拉到自己家,然后通过人力车或自行车将煤先从塬上拉到你们下面的榆林村,再从榆林村上坡把煤送到你们附近村子,换去需要的红薯或者小麦。”

“我们村以前谁家有钱,是拿有没有船,有几条大船来判断的。就如同现在,是看谁家有没有大卡车,有几辆车一样。黄河船运萧条,沿线造船,修船,船工,港口生意等一落千丈,转变之快,衰落之速,以至于你们这些小孩子都以为黄河从来没有过河运。以前那百舸争流的胜景,眼前你们看到的就只有在河滩放羊的几只小鞋船。要不是有人提起这个,我还想不到一起走走看看。河还是那条河,却已物是人非。”寻常见说完,似是想起了什么神色有些黯然。

就听韩信说道:“寻断剑,这样沿着坡口的地往北走,是到不了你们村的。”

寻断剑觉得自己追问的话好像有些傻,肯定是此路不通呗。不然爷爷也不会说过去送煤来还要从扶蒙村先下坡到榆林村,再上坡到韩信他们村。扶蒙村在榆林村的塬上,又挨着临河村。

韩信接着说道:“你爷爷肯定知道,你随便问问我妈或者我们村子的人也知道。不然为什么你们从河岸这么快过来我也有些吃惊呢?同路往返还行,我们村到扶蒙村中间有个大沟,走过去要绕道很远。扶蒙村再到你们那里还好,在塬上沿河走就能到。这是不是你爷爷让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目的吧?”

寻断剑觉得自己好像是有些失策,完全听爷爷的,这下可好,天都快黑了,咋回去呀?还行万里路呢,这才隔了几个村子呀,就搞不清楚情况了。

寻常见也不说话,就拿着砍刀无意识的从沟边的荒草荆棘上划过,就只有风声和刀刃与荒草切割的声音。过了一会,他把砍菜刀往地上一插,坐到刀把上,胡须被风吹起,仍旧镇定自若的问道:“小剑,爷爷是真忘了。你说要想赶天黑回到家,我们该怎么办?”

寻断剑一脸茫然,这完全没思路啊,不行只能在韩家寄宿一晚,明天再原路返回。从这一刻起,他对于归途的恐惧是远高于无路可走的。

“小剑,你现在的样子与黄河河运的处境非常像。河运先兴后衰,客观主观原因都有,但路真的就没了吗?再想想。”寻常见抓紧时间教育孙子,韩信却被冻的受不了了。

他跺着脚搓着手,又擤了几把鼻涕声音有些沙哑说道:“要不先去我家,不行我让我爸骑摩托车送你们回去。唉,多大个事……”

寻断剑没理韩信,驻刀看向寻常见,不得不承认自己真没有办法了。

寻常见说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还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河运衰落就衰落罢,未来如果有高层能看到这点,会先修个沿黄公路将这些沿岸村落南北拉通,通过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繁荣。我们就可以随意拦车让捎我们回家了。现在嘛……”

就见到络腮胡猪贩朝这边招手,远远听到蹦蹦车的声音,寻常见起身拍拍屁股,拔起刀,对着黄河舞了几下,说道:“走吧,没看到车来了吗?回家!”

寻断剑后来才知道,他爷在韩信家里给猪贩打过电话,让晚点在这里找他,说是家里猪要出槽,想让他看看。年跟前猪肉销量大,猪贩当然不愿错过这机会,立即屁颠屁颠就过来了。不过看他身上还有血腥味,就知道那车猪估计已经被杀了。

待他们到家后,猪贩受到了父母的热情接待,这也算是意外之喜,他们邻村也有猪贩想要猪,但价格给的让人不满意还在僵持。这个河阳猪贩不知是因为摄于寻常见的舞那两下刀的威名,还是感激今天他们帮他捉猪,给了寻家一个非常满意的价格,只是说要借宿一晚。

几人吃饱喝足后,他们三人都去了寻常见家,一路上就听络腮胡滔滔不绝道:“叔,我常年贩猪,来你们夏阳这边少,以前我爹也是杀猪匠,主要是给黄河船帮贵人送肉,有时候也弄一船猪往潼关去。这些年不行了,只能给远近村里杀猪挣钱。我学习不成,看有些晋省人经常过来收猪,也就继承祖业做起来这个买卖,河对岸会加工,会把猪肉做成腊肉火腿什么的往厂矿卖。咱河阳农业县,消耗不了这么多猪,最后就走你们的禹门口大桥贩猪过去……”

寻常见不是第一次听说,但没想到生猪也是以前河运的对象。就饶有兴致的追问道:“叔,那你大还在不?生猪在船上吃什么呀?”

“我大早就死了,猪要杀之前都要饿上一两天排便排毒的,以前顺流而下到潼关也就一到两天时间,上岸后刚好宰杀还方便。那些粪便金贵着呢……”还想细说就被寻常见打断。“好了,刚吃完饭,不要说这么倒胃口的话!”

络腮胡住了嘴,又拿出皱巴巴的香烟散发,被拒后也不恼,走到院子中间叼着烟卷吼起了秦腔,

“祖籍陕西韩城县,

杏花村中有家园。

姐弟姻缘生了变,

堂上滴血蒙屈冤。

姐入牢笼她又逃窜,

大料她逃难到此间。

为寻亲哪顾得路途遥远,

登山涉水到蒲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