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梦圆景泰蓝
19392700000035

第35章 观花灯

次日,已正常开工打卯了,也是年后开工的第一天。工友们一见面都互相问候了过年的吉祥话儿,仿佛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之中,无不带着和颜悦色,可谓余兴未尽啊。可任务下来,就各自都投入到工作之中,开始忙碌了起来。

是啊,民间习俗,十五没过,年不算过好,等闹好了花灯,吃过了元宵,才算收足了年味儿呢。

一大早,老掌柜就来到了工坊,在门口迎接员工们的到来,“老少伙计们,按老皇历,今儿还算是过年呢,辛苦各位了,望大家来的高高兴兴,归去的平平安安,今儿特来发个红包,只表心意,”说罢,一一发到每人手里,“希望大家今年努力干活儿,为家人,也为自己更好地生活尽心尽力。”

“谢老掌柜!”大家齐声说。

下午收了工,吃了饭,德风带着从家里捎来的红枣儿和长果儿去了师父家,又见到了师娘和师妹。奉上从家里带来的一份浓浓的心意,“师父,师母,这是家父,家母让我带来点儿乡下的土特产,都是自己家种的,给您尝尝,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谢谢,谢谢你的父母家人,他们真是客气,还让你从这么老远带到京城来,怪累累的,”师娘说。

“不累,车上坐着,又不是我扛着来的,也只有一点点儿,尝个稀罕吧。”

“你家人儿都好吧?”

“都好,让师母挂念了。”

“孩子呢,怎么样?”

“挺好的,就是太皮了。”

“男孩儿嘛,都这样,哪个孩子这时候不调皮呀?”

“有老爷爷奶奶,还有爷爷奶奶宠着惯着,他谁也不怕,就连睡觉都在老奶奶被窝里,还是跟老奶奶亲。”

“你还真有福气,都四世同堂了!”师娘感到惊讶。

“是的,在我们村儿上,我们家的人儿都是辈分最小的。”

“那说明你们家口碑好,人缘儿好,家里日子过得富裕,孩子们找媳妇儿也好找。”师母心有领会地说。

“富裕到谈不上,不过家里老人们都勤劳肯干,又会计划,再种好手中的这点儿地,如不遇到什么天灾人祸,就不愁吃穿。”

“光顾着说话儿了,快喝点儿水儿!”师父说道。

“师兄一直也没有见到过,他今年过年也没有回来吗?”德风问。

“回来了,三天就走了,一家人三十晚上来的,初四早上就走了。说是事儿忙,唉,再忙也得过节吧?一年也见不到孙子几次。”师娘抱怨地说。

“让他去吧,忙总是好事儿,闲着没什么事儿做就麻烦了。整天窝在家里,要吃的、要喝的、要穿的,还要花的,你又心烦了。”师父接着说。

“是啊,越忙越说明他生意做的越红火,那不是财源广进嘛,”德风也附和着师父开导着师娘。

“但愿吧,唉……”师母摇了摇头,叹气道,“可我也想时常能看看孙子啊,这年岁大了不就像个儿孙绕膝吗?”

“师娘,多往好处想想,不就开心了吗?再说,小师妹不天天都在您跟前儿吗?”

“她也不小了,也该找个人家了。”

“怎么,娘嫌我烦了?烦,我也不走,哪儿都不去,我才不嫁人呢,”月儿噘着嘴撒娇地说。

“那在家里做老闺女呀?”眼睛一瞪。

“我真想做个老闺女,无忧无虑的,多好!”

“你是无忧无虑了,我们可忧可虑了。”

“那为什么?在家里,我还能帮您做事儿呢。”

“人家还以为我闺女丑得嫁不出去,要么懒得没谱没人要呢。”

“没人要更好,我还不稀罕呢。”

“这闺女越来越贫了。”师母说。

“那是师妹她还没有看中的呗,对吧,小师妹?”德风也替小师妹解个围。

“哪里有光催女儿出嫁的?”月儿说。

“大了,不出嫁,就该成老姑娘了!”

“老姑娘也挺好!”

“你没听老人们儿说嘛,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啊!”师母说着老话儿。

“我不会的!您要是实在嫌我,我就出家当姑子去!”

“越说越不像话了!”师母提高了嗓门儿。

“不和你们说了,我还有事儿呢!”小月见母亲翻脸,自己就走了出去。

“这丫头真是让你宠坏了!”师母对师父说。

“您二老也不用发愁,缘分来了也快得很。到时候您就是想留也留不住的。”德风赶紧劝解道。

时间过得可真快,天渐渐黑了下来,喝了桌上的茶水,德风起身向师父,师母辞别回到住处。走到后院儿,见花儿的灯还亮着,又上楼拿了点儿长果儿,大枣,送了过去,花儿自然是高兴地不得了,有零嘴吃,她好开心,“哥,这么多好吃的,都是咱家的特产。”

“当然,不然,我还到外边儿去买呢。”

“谢谢,哥。”

“别一个人都吃了,给你顺子哥也留点儿!”

“他不愿意吃零食儿。”

“零嘴儿,哪有不愿意吃的。那是他什么都让着你,宠着你,你个没良心的。好了,我回去了,你也歇着吧。”

“哥,别走啊!像是我要吃了你似的?”嘟着嘴说。

“干什么?”停下了脚步。

“过年回去,把我的话儿带到了吗?”

“什么话儿?”

“我托你带给嫂子的话儿啊?”

“带到了,怎么会忘了你的问候呢?”

“小侄儿一定很可爱吧?”

“是,但也很调皮,向你一样,不,还没你皮。”德风说出口自己也笑了。

“哥,你!”眼睛瞪得老大,“我还是孩子吗?”

“不是吗?”

“当然不是了!”

“好了,好了,休息去了!明儿见!”

“明儿见,哥!”德风一走,花儿就打开袋子,开始剥起长果来了。

第二日歇工之后,吃过晚饭,又去了孝悌家,一进院儿就看见他在劈柴火,见了德风,立刻停下了手里的活儿迎了上来,“德风,你来了,快进屋!”

“你忙呢?”

“这不,平时也没空,也就利用这茶余饭后的时间,劈点儿柴火,女人家也又劈不动,”放下手中的斧子。

“干娘在家吗?”

“在,这不刚吃了饭,正在炕上喝水呢。”

“噢,我来看看干娘!从家里带来点儿长果儿,大枣儿,让她老人家尝尝,也让小侄儿解解馋。”

孝悌赶紧接过来,拎进了屋里,“大老远的,怪累累的。”

进了屋就看见老人家,德风叫道,“干娘,我来看您了,最近还好吗?”

“好好好,德风来了,快坐,孝悌呀,快再沏一壶新茶!”拉着德风的手,“吃饭了吗,孩子?”

“不用了,我也刚吃过饭,不渴。”

“你又不抽烟,喝点儿水儿也撑不着。”

“好了,听干娘的。那就喝杯茶水儿!”

“孩子啊,什么时候回来的?”

“有两天了,今儿抽空来看看您。”

“好啊,好孩子,家里人都好吧?”

“都挺好的,谢您牵挂!”

“你这孩子有心,干娘喜欢,心眼儿又好,知道疼人儿,你年前拿来的那条大鱼,我们这才吃完。”

“干娘,做小辈的孝敬您是应该的,不用常挂在嘴上,我都不好意思了。”

“是啊,那天我正好不在家,连个面都没见着,”孝悌说。

“我来的也急,又要急着走,所以也没坐多久。”

“咱们瞅个时间聚聚呗?”

“再说吧,有空我找你。”

“咱过年也没在一块儿吃个饭,过完年咱该聚聚。”

“有空我就来,你就准备好酒吧!”

“好,咱可说定了,一定得来!”

“嫂夫人和孩子呢?出去了吗?”

“没有,在那屋呢,”指了指东边的那间屋,“孩子昨晚出去冻着了,熬了点儿姜汤喝了,她陪他去睡了。”

“这天可得注意,刚刚开春儿,一暖一热的。尤其老人和孩子,身子骨儿弱了,抵抗力下降了,再不注意添衣裳,就更容易冻着了。”

“你还一套一套儿的,”孝悌说。

“这都是经验之谈,吃过这种苦头呗,是吧,干娘?”

“德风说得对,是这个理儿,以前的老人儿门儿也常这样说的,春天要多捂捂,秋天要多冻冻,”孝悌娘说。

这时孝悌的媳妇儿也过来了,见着德风就招呼道,“大兄弟,你来了,这是刚从家里回来呗?”

“是,大嫂,哄孩子呢?”

“唉,这孩子皮得很,也不知道个累,整天到处乱跑,跑热了就脱衣裳,结果冻着了,又是鼻涕,又是喷嚏的,哄他发发汗就好了,”大嫂说。

“小孩子,就是这样,这点儿小病来得快,去得也快。”

“男孩儿就是调皮,不听话,又好动,也累人。俺娘可管不了他,他东跑西颠的,又追不上他,”大嫂说。

“跑跑好,跑跑长劲儿,增强抵抗力。我们小时候,什么也不管,东跑西颠儿的,身子骨也挺好。”

“可就是大人也经不起他这样折腾,什么都围着他转。”

“现在就一个呀,有了老二,老三,就没有人注意他了。自然也没啥了。”

“大兄弟,你的孩子多大了?”

“刚一岁多点儿。”

“是小子还是闺女啊?”

“小子,别看他人小,可调皮了,脾气还大得很,一有不满足,就躺在地上打滚儿,四个老人都迁就他,真没有办法儿。”

“那你们是四代同堂了?”孝悌问道。

“是呀,我还有爷爷奶奶,我是长子长孙,我儿子又是长重孙了。”

“你奶奶可真有福气,”孝悌娘说。

忽然间孝悌媳妇儿端来了一盏灯,德风这才抬头看了看外面,见已天黑,“哎呀,光顾着说话儿了,都忘了时间了,再不走就摸瞎了,干娘,我得回去了,有空再来看您。”

“要走啊,回去你也是一个人儿,再坐坐呗,又没有啥事儿?”

“不了,外边儿都掌灯了。”

“有空再来啊!”

“嗯,等有空我再来。”说着就走出了屋门儿。

“孝悌快替我送送德风!”

“好的,娘,您别管了。”

“你们都别送了,回去吧!”看着孝悌媳妇儿也跟了出来就说。

“好的,大兄弟,再来啊!”孝悌媳妇儿挥了挥手停住了脚步,孝悌一人把德风送到门口。

就这样,告别了孝悌两口子,就径直向德兴成走去。

十四日那天夜里,老掌柜来到德风的房间,“德风啊,怎么这两天在忙什么呢?总也见不到个人。”

“这不是刚回来,就跑跑这几家人家,问候一下,联络一下感情,像师父那里呀,孝悌那里呀,都转了转。”

“嗯,这样很好,应该的。你年前的那批活儿我可都布置下去了,最近你也多留意一下,咱可别出点儿什么事儿。”

“德润哥,您放心吧,我会留意的。”

“怎么样,明儿就是十五了,有什么打算吗?没想出去玩儿玩儿?”

“有什么地方可去吗?,哥?您给参谋参谋?”

“去的地方多了,比如去逛庙会啊,观花灯啊,那可都是个好去处。”

“还有观花灯呀,在哪儿,远吗?”德风急切地问。

“就在前门大街,这可不是年年都办的,今年正好就有,可明年不一定就有了。就是有也不会比今年规模大,东西多。”

“那是为什么?”德风不解地问。

“听说为了聚人气,今年是有几位王爷皇亲们有斗灯比赛!”

“那就机会就更难得了,去,一定得去。德润哥,您去吗?”兴奋之余又问老掌柜。

“我就不凑热闹了,我看过几次了。人太多,人山人海的,我是挤不动了。你去看吧,也许对你有所帮助也不一定,有些东西是相通的,去开开眼界也好啊。”

“好,那我一定去看看。”德风也知道老掌柜的用意,可自己的确想去见识见识,开开眼界。毕竟没有见过这样大的阵势。

第二天,在工坊里见到孝悌,“孝悌啊,夜里有事儿吗?去逛逛庙会,观观花灯有没有兴趣啊?”

“怎么,你要去吗?”

“我还没有见到过呢,我想去看看”

“好,那我一定陪你去。听说还有啥比赛呢。”

“嗯,我听掌柜的说是有王爷们斗灯比赛。好,那就说好了,收了工咱就早点儿吃饭,早点儿去。”

“太早了也不太好,天暗下来,灯都亮了才漂亮呢。”

“我就想早点儿去,看得清楚点儿,那样才能看到花灯的扎点呀,咱又不是天黑前就回来了。”

“行,像是偷师学艺似的。嗯,知道了,就早点儿去。”

后晌收了工,二人走到街头的小吃摊,吃了两碗面,就向前门方向去了。到了地儿,已经是人头攒动了,场面真是不小,有好几处集中点,真有几里地的排场,有各式花灯排列有序,有大的,小的,精巧的,有动物的,人物的,还有山水景致的,树木花草的,应有尽有,还有大型组合景致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真是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孝悌一个接一个的大饱眼福,德风是看到独具匠心之处还要默默记在心里,工艺的衔接,设计技巧等铭记在心,真是赞叹这些能工巧匠,有这样的才华,做出这样的惊世之作,繁华之处,人才辈出啊,京城就是不一样,乡间办秧歌时粗枝大叶的荷花灯,南瓜灯,走马灯,真是没法与之比拟。

看得兴致正高,忽然被谁撞了一下,头也不抬地说了声,“对不起,”就又接着往下看了,后又被撞了一下,又说,“对不起”,这样的时刻难得,他都看痴了,接着又是第三次被撞,这才抬起头来,见是花儿,有点儿惊讶,说道,“唉,我说是怎么回事儿呢,一次,二次又第三次的撞我。”

“哥,你也太认真了,都痴了,恨不得要钻进那些灯里去,”花儿说。

接着又看到了顺子,“啊,顺子也来了!”

“哥,她一定要我陪她来看灯会,我想反正也没见过,见见世面呗!”顺子说道。

“本来想找风哥来看,可老爷说你已经走了。没有办法儿,我只好把他拉来了,”花儿解释说。

“哥,你一人儿来的吗?”顺子问。

“不,还有一个人儿呢,”抬眼向四周看了看说,“喏,那边儿那个人儿。”

“一块儿的?”

“是啊,厂里的。”

“噢。”

“孝悌哥,过来一下!”德风对孝悌叫道。

“哎来了,太多了,是吧,德风!”一边走,一边指着边上的花灯。

“来,我来介绍一下,这俩兄妹是我刚到京城时认识的,花儿,顺子,”跟孝悌介绍说。

“你们好,”抬手伸向顺子。

“您好,”顺子赶紧握住孝悌伸过来的温暖大手。

“叫哥吧,你们都是我的异性兄弟。”

“哥,以后咱们就算认识了,”顺子爽快地叫道,花儿也跟着喊了声,“哥好!”

“今儿真是高兴,又结识了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抽空咱一块儿坐坐呗?好好聊聊,”孝悌高兴地说道。

“今儿就算了,咱的主题是观灯,赏景,机会难得啊,”德风一本正经地说。

“说好了,有空一定得聚聚,”孝悌兴奋地说。

“尤其是夜晚来临,更显花灯的透亮之美,到处灯火辉煌,绚丽多彩,夺人眼球,令人陶醉其中,给人以留恋忘返之感。”德风发表着感慨。

“这一点儿我是看出来了!看德风哥那股看灯的精神头,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花儿对几位哥哥说。

天色越来越暗,整个一条大街灯火辉煌,各路团体纷纷展示出自己的优秀作品。看客们真是大饱眼福,过足了眼瘾。就在人们缓缓移动,慢慢欣赏这美丽多彩的风景时,忽然听到一阵阵欢快的锣鼓声响。人们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原来是斗灯大会开始了。

今夜是各自展示自己最好最上乘的作品,有专门的人员评定记分。最后,选出头魁,二甲,三甲的作品,张榜公布。

每支队伍有五盏灯,分别有五位身着华丽旗服的女子举在手里,依次绕台上风雅地行走一圈,再依次挂在一根特制的长杆儿上,悬挂在半空中,明眼之处。通过专门的评议人员的打分,选出名次,明日才能公布结果。

德风这才知道,今儿的比赛已是第二天了,这五盏灯是昨晚初评出来的。不过也不错,也算没有错过这场非同凡响的大比拼,真是大开眼界。

观灯的人逐渐地多了起来,有平民百姓,有富家公子、小姐,也有三三两两的文人墨客,还有穿着考究的官宦人家。

为此,这也成了小商小贩摆摊赚点儿小利的绝好机会,有卖服装鞋帽,胭脂香粉的,也有卖古玩挂件,纸扇字画的,还有卖特色小吃,烧饼果子的,更有杂耍艺人,舞枪弄棒的,还有走动卖糖葫芦的,挎篮子兜售瓜子儿、花生果儿的……真是应有尽有。整个就是一个五彩的花花世界,一个宏大无比的热闹集市。空气中充满了油炸香味儿和小贩的花嗓叫卖声,还有人来人往的吵闹声。

德风的收获真是太大了,生平第一次见到这么精彩绝伦,美轮美奂的的灯彩艺术。每到一处,德风就挪不动步。都要细看一番,研究透彻,对他来说真是不虚此行。

观灯结束,德风还意犹未尽,不过也只好打道回府了。“哥,咱明儿还来吗?”回家的路上花儿问德风。

“不来了。”地方坚定的说。

“为什么?比赛还有结果呢?”

“他们结果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昨儿咱们没来,是否还能给补上?重要的是我看到了规模巨大的灯会,一个前所未遇的大灯会,还有数不清杰作。需要时间消化的。”很有主见地说。

“不懂,我听不懂!”花儿一脸的木讷。顺子也不解,可孝悌知道。

一路上闻到油炸萝卜丝的味道,真是诱人,这时忽觉有了饥饿之感,可能是晚饭吃的早了的缘故,再说也接近亥时了。德风停了下来,走到小吃摊前,给每个人买了两个油炸饼。一边儿吃,一边儿走,一边儿说笑着往回走。首先送走了孝悌,接着又与顺子分手了,末了,德风与花儿回到了住处,各自回屋休息去了。

洗了洗脸,泡了泡脚,德风就准备睡觉。可是,由于观灯后的兴奋情绪还没有平定,一时难以入睡,便想起该给家里写封家书了,他坐在桌前拿出笔纸,研墨行思之后,起笔挥毫,一气呵成,把最近的事儿略述一番,又拿出信封,像往日那样提笔画就了一幅今夜观灯,看景的画面,写上地址,封上信袋,便上床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