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梦圆景泰蓝
19392700000036

第36章 算计着盖房

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年就算过好了。无论官家还是个人,街面商铺或者地摊叫卖,各自都步入了正常。市井中依旧人来人去,商业进出,账目过往,出门挣钱,养家糊口,百姓的日子本来就不复杂。

农村就更没什么不寻常了,整年的脸朝黄土背朝天。随着季节的更替,耕耘收获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刨食儿度日,养活一家老小,拔不出沾满泥土的双脚。普通的人家只求温饱和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没什么远大志向。偶尔泛起点儿小小浪花,也能愉悦一下自己,叽叽喳喳一阵子,也就灰飞烟灭了,没有什么刻骨铭心的印迹。

比如,谁家的小子娶媳妇儿了,哪家嫁闺女了,王三又添了个小子,赵四地里刨出个八九斤重的大萨芋,村儿口的大麻子家的下蛋鸡夜里被黄鼠狼叼走了,村口小寡妇家的灯昨夜亮了一个通宵了……张家长李家短的鸡毛蒜皮的那点儿事儿。最多也就是能听到串乡叫卖的小货郎,传播一些本乡以外的一些小道消息。要么就是在赶集时道听途说的一点儿虚头巴脑的稀奇事儿。什么三条腿的小鸡儿啦,两个头的小猪啦……

永宾家也和大家一样,但他们忙碌的时间多,闲着的工夫少。重要的是他们还一直记挂着一件事儿,儿子走了这都有些日子了,一路上是否顺利,到了又是否繁忙呢?

老人们记挂着儿孙,媳妇儿心系着丈夫,这些不安的心一直盼望着能早一点儿看到报平安的家书,每天媳妇儿都要朝南边儿的大路上瞅个多少回。有个人儿走来,也要扒着眼儿瞧上一阵子,尤其是骑马的,赶驴的经过或听到个什么响声。

正月廿六晌午时分,忽听到门外急促的摇铃声,德和赶紧跑了出去,可这时的大嫂已经在门口了。邮差递上信件正要走,德风媳妇儿见不是原先的那位邮差大叔,忙问,“差哥,这邮差可有些日子没来了,这是又换人儿了,还是怎么回事儿呢?”

“唉,前面那位老哥送信途中从马上掉下来摔伤了,我是临时代他的。”

“噢。原来是这样啊,我说他也不会间隔那么久嘛。那可还得有一阵子呢,不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吗?”

“谁说不是呢?”

“但愿他早点儿好利索。”

“好了,走了!”

“您慢走啊!”

接到信后,德风媳妇儿一看信封便知,这是闹元宵的热闹场面,知道这是自家男人去观灯了。

“嫂子啊,看什么呢?还那么仔细?你又不识字儿,你看出来什么道道来了?像真事儿似的,还喜滋滋的?”不解嫂子见信后的表情。

“是你哥平安地到了,还去逛庙会看花灯了。”

“真的,假的?”

“不信,你就看着呗。”

叔嫂二人拿着信,交给了父亲。永宾拆开信件,一口气念完,一家人那颗悬了许久的心终于落地了,“这信他们送得也太晚了点儿。”

“爹,是原来的那个邮差送信时摔伤了,今儿这位是临时顶替他的,”媳妇儿向公爹解释道。

“我说嘛,看着时间也不太对。”看完了信永宾又嘱咐二儿子说,“春儿啊,给你哥写个回信,说一下家里的情况,让他放心就是了,先下正在忙春耕呢,盖房子的事儿,爹正在操办着呢。”

“噢,那我去了。”

“嗯,去吧。写好就直接交给你嫂子就行了,让她寄吧。”

几个人一起走出了屋门儿,德春去写信,德和转身就问,“大嫂啊,好厉害,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是秘密,小孩儿是不会懂的。”

“啊,还小吗?”

“比我不小吗?”

“这个倒是真事儿,就是你真比我小,我也得喊你一声大嫂啊,辈儿小啊,”做着鬼脸说道。

“贫嘴,快去忙你自己的事儿去吧,不然,爹又该喊叫了。”嫂子吓唬小叔。

“走了,走了,没劲儿,我去出圈了!”说完就悻悻地走了。

看着德和走了,德风媳妇回到屋里,拿出剪刀和一张红纸,思量了一会儿,便开始下剪了,刚刚剪好,德春就来到了嫂嫂屋里,“嫂子,我信写好了,交给你了。”

“好,明儿邮差来了,我一准儿寄出去,”说完,就将剪好的纸花儿轻轻地一折,夹在了信瓤里,装入信封,抹上浆糊密封好,双手拿着信件放在胸前闭着眼睛,自我陶醉了一会儿,接着就把信小心地放在了炕桌上。

开春儿以来,永宾一直就记挂并准备着盖房子的大事儿,算上现有的材料,还需要多少材料,砖头,椽子,房梁,门窗,家具,从小件儿的,到大件儿的,灰浆等等,周密计划,要用眼下的钱,办尽可能多的事儿,把这些操心受累的事儿计划好了之后,再去一点儿一点儿的买回来,过年时大儿子买回来的大车真是出了大力,拉得又多又省力气又省事儿。

知道永宾家要盖房,村里有多余材料的乡亲,等着用钱的人们,也纷纷上门出让,这样更省时省力,各得其所,大家都方便。

一天德春看见院子里那些父亲买的木材就问,“爹啊,这么多日子以来,木材都买的差不多了吧?”

“是差不多了,如果我们扒了旧房,还有些材料可用,估计是只多不少了。再说,西园子里还有两个棚子和一些小一点儿的材料,足足有余了。”

“那么就是砖头和灰料了。”

“嗯,这个我已经说好了,这两天有功夫,我们父子三人一起去两趟,把东西拉回来就行了,材料不怕多,就怕少了就抓瞎了。”

“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盖呢?”德和也过来了。

“怎么也得把春种忙完了,还得在西园子里多种点儿菜,那里风也吹不着,比地理暖和多了,再盖上点儿麦秸保保暖。盖房子时,吃菜也是个大问题啊,可不能怠慢了大伙儿。”

“种菜我去弄,咱还有去年留下的种子,今年再播种子就行了,咱还能节省几个大子儿呢。再增加几个品种,保证大伙儿满意的。如果不够,咱可以在南边儿的上沿子上再种点儿,”德春建议。

“好,那你得多用点儿心思,叫德和跟你一块儿干。”

“行啊,我也学学二哥种菜。”

“还有肉的问题,正好我们年下的猪没有宰,要是不够咱还有一只山羊也可以宰了,不用再多花钱了。”

“盖个房子还有这么多麻烦事儿啊?”芫芫听到也插嘴了。

“到时候可有你们麻烦的事儿呢,端茶,倒水,做饭洗菜,有很多事儿呢,哪有那么简单的事儿啊?鸡毛蒜皮都是事儿,都得操心。你当我是孙猴子呀,吹一口气儿,说声‘变’,一下子全都有了?”

芫芫一伸舌头,做了个鬼脸。

“还有麦子,麦子还不够啊,还得想办法去借几斗麦子,等秋上再还给人家。这两天也要磨点儿粮食了,芫儿今儿帮我推磨!”德风娘也加入这大讨论了。

“我还有事儿,今儿不行!”芫芫说。

“有嘛事儿?”

“我跟东院儿的燕子姐说好了要去学绣花呢。”

“娘,有我呢,我跟你去推磨。”

“行,就这样吧。”

“你看,我说吧,有好多事儿,咱可能还没有想到呢。一边儿盖,一边儿会出现一些事儿,这是百年大计,我们尽量准备周全一些,想得细到一些,才能不落憋子。”

“爹想得太周到了,”芫芫佩服地说。

“到时候可得都卖力,全家一条心,起干劲儿,才能办成大事儿。”

“放心吧,爹,”孩子们都说。

“我都想好了,咱先盖南北屋,可着咱的地盘儿,盖五间,东西打起墙来,就是个四合院儿了,若是料够,咱再把东西屋也盖起来,那就更完整了。”

“听听都觉得好得很,”芫芫又说。

“这都是你大哥的功劳,”永宾接着说,“没有你大哥在京城里这手艺,咱还要等不知多年呢?”

“是,大哥也有同样的梦想,咱们就努力把梦想变为现实吧,”德春说。

“春儿,说得对,你哥出钱,咱们大家出力,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永宾深情地对孩子们说。

“等他再回来时,保准儿大吃一惊,对吧,芫芫?”德风媳妇也开口了。

“不是让他一人吃惊,大家都会吃惊的。谁会想到我们家也是十里八村儿有头有脸儿的人了,到时候,咱娶媳妇儿,嫁姑娘也风光啊。”

“爹,看你说的,”芫芫脸儿都红了。

“看她还难为情了,那就别嫁了,做老姑娘算了,”德和看着姐姐的样子就打趣道。

“去你的,小毛孩儿,就你话多。”羞涩地。

“这是好事儿,孩子们,”德风娘说道,“等这房子盖好了,咱家再娶两房媳妇,家里就更热闹了。”

“娘啊,那叫人丁兴旺!”媳妇儿说。

“对对对,到时候孙子孙女遍地跑,那才好呢!”

“就是要兴旺才发达嘛!你爷爷才生了我一个男丁,我不是生了你们三个吗,这才是兴旺了,到了你们这里,你哥哥就开始发达了。孩子们,我们希望你们都发达,都有出息,都去建功立业!”永宾说。

“听见了吗,男丁们!”芫芫调皮地说,“可要像小猪仔那样,一窝一窝的生。”

“丫头片子,没个正经的!”德和说,“大姑娘家家的,也不害臊!”

“嗫,”做了个鬼脸。

“孩子们,要有信心啊!不一定去外边儿挣多少钱就旺了。咱在家里好好计划,动动心思,种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儿,也是守家立业啊!守住你哥创下的这份家业,也是旺家了,”喝了口水,永宾对孩子们继续说,“让一家人都能吃得饱,穿得暖,遇事儿不落憋子,都能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一起,守住这份家业就很好了。爹没有太大的奢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爹说得太好了!”兄弟姊妹三人一致地说。

“守好这个家也不容易,孩子们!”母亲也说,“老人们常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孩子们,可要记住这句话!”

“咱做事儿不出格,勤劳致富,守规矩,守本分就行了呗,”德春说。

“那就看你们的了?”

“放心吧,爹!”兄妹们齐说。

“还有一件事儿,”在脚后跟儿上磕了磕烟袋,永宾又说,“咱有空就多推几车土,起墙时要用,上房时要用,抹内墙时也要用。需要量大,可不能马虎了。”

“行,放心吧,爹!”

“等盖好了房,咱们还有个事儿要做。”永宾说。

“什么事儿啊,爹!”

“种树,多种树!那几颗老榆树刨了以后,我们再继续种树,南边儿,东西两边儿都可以种,也好给后代们留点儿念想。人们不是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吗,咱就多种些树,一定会大有用处的。”

“放心吧,爹!我们记住了!”

“噢,对了,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儿呢!”永宾突然记起。

“什么事儿啊,爹?”德和问。

“大事儿,屋顶上铺的薄子啊,苇薄,高粱秆子薄呀!咱们这两天得好好利用一下晚饭后的时间,每人每天一张薄子,三五天就可干完,怎么样,儿子们?”

“就我们儿子们呀?”德和觉得委屈似的。

“怎么,有困难吗?”永宾问德和。

“没,没有,爹!”德和也无奈,“没问题。”

“我也可以做的,天儿好的话,我一天也能做一张两张的,”一直没有说话的父亲梦圣也开口说道,“我这老骨头也可以帮帮忙的!”

“爹,您行吗?不行就别强求,不要累着了!”永宾关心地对父亲说。

“这天儿也暖和了,不碍事儿的,动一动身子还得劲儿,对身子骨儿有好处,我少干点儿就行!”

“您还是悠着点儿吧?”永宾还是不放心。

“我自己心里有数,你们都放心吧!”老人也理解小辈儿的心意。

“爷爷,您真厉害!”德和竖起了大拇指。

“好,就这样定了,咱们今儿就开始干!”对大家说,“今儿咱先整理出来!”

“啊!”德和一脸的惊愕。

“啊也没用,说归说,活儿还是要干的!不过,要是实在累了,就少干点儿。总之,不干是不行的!”就这样,一家人就开始为将来的新家,新房子行动起来了!